单日排队超5000桌!重庆的排队王,不再只是火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8 09:32 3

摘要:红餐网走访市场发现,近段时间以来,老甘家小龙虾江湖菜(以下简称“老甘家”)每天门庭若市。据了解,不久前结束的“第十届小龙虾江湖菜美食节”上,老甘家洋河花园总店的等位桌数甚至突破了5000桌。

单日排队超5000桌,“小龙虾江湖菜第一品牌”是如何做到的?

在重庆,一家主打小龙虾的江湖菜馆正成为顶流。

红餐网走访市场发现,近段时间以来,老甘家小龙虾江湖菜(以下简称“老甘家”)每天门庭若市。据了解,不久前结束的“第十届小龙虾江湖菜美食节”上,老甘家洋河花园总店的等位桌数甚至突破了5000桌。

翻阅重庆美食人气榜单,火锅店占了半壁江山,各类小吃也层出不穷。一家主打小龙虾的江湖菜馆,凭什么杀出重围,一跃成为了当地顶流?

今年以来,小龙虾食材价格大跳水,把低价小龙虾当作引流产品的餐饮店多了,让不少主打小龙虾的餐厅生意惨淡。

老甘家却不受影响,不仅总店排队的人流往往从早上11点持续到深夜2点,而且其他门店也几乎家家爆满排长队。今年1月,它还拿下了由知名机构尚普咨询集团颁发的“小龙虾江湖菜第一品牌”证书。

我们与老甘家创始人甘浩聊了聊,试图揭开品牌背后的经营逻辑。

菜品更全,是老甘家与其他龙虾馆最直观的差异。

老甘家用“小龙虾+江湖菜”,支撑起门店一整年的生意,解决了小龙虾馆淡季经营问题。

在夏季,老甘家主营小龙虾,搭配爆辣蛙、铁山坪麻麻鸡、秋秋妹耙凤爪等热销菜品,通过精简菜单,提高运营效率;到了冬天,则会扩大菜品数量,将更多的鲜货烧烤摆上顾客餐桌,把SKU提升至约65个。

江湖菜发源于重庆,在当地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它与小龙虾在口味和场景上能较好地融合。从味型上看,二者都具有成瘾性,口味重、锅气足;从消费场景上看,它们也都具备夜宵属性,能展现热闹烟火气的社交氛围,满足聚会需求。

一家餐饮店能否在市场中立足,产品是基础。老甘家之所以能在小龙虾赛道撕开缺口,正是凭借对本地消费者口味的极致拿捏,打出了差异。

与湖北油焖的醇厚、江苏十三香的复合风味不同,老甘家主打麻辣小龙虾,该口味单店日销额超2000斤。

其核心在于给顾客麻与辣的双重刺激。重庆人嗜辣,但更偏爱麻辣。为了让麻辣小龙虾的口味层次分明,在熬底料时,老甘家选用了石柱红辣椒和茂汶花椒,辣椒剪开去籽保留香气;在起锅前,厨师们又会撒入本地的子弹头,再用热油一激,辣味才能像浪头一样层层叠叠扑上来。

整个烹饪环节下来,使用了6种花椒、3种辣椒。而且辣椒的品质也有讲究,比如石柱红必须用七月中旬的头茬货,摘早了辣味冲,摘晚了香气散……

如此一来,在经过大厨炒制后,麻辣味会进一步深入虾肉,食客甚至能清晰感受到麻感如同电流般从舌尖窜至耳后,这种被老饕戏称为“舌尖蹦迪”的刺激,正是当地年轻人所追逐的。

影响顾客用餐决策的还有价格。

老甘家门店的人均消费为120-150元之间。如果横向对比常见的“58元3斤”“99元6斤”的小龙虾,它明显贵了不少。

那么,为什么仍有源源不断的客人为高价买单?

对于餐厅而言,若想不卷入低价战争,势必要提高品质,让顾客感到物超所值。

首先,是从食材品质入手。从小龙虾的个头上看,老甘家比市面上大多数小龙虾馆所使用的小龙虾规格更大。店内小龙虾分为了3个价格带,基础款的个头都有8至9钱,一只“至尊虾”则重达1.5至1.8两,堪称小龙虾中的“巨无霸”。

其次,通过场景设计,门店也对价值感进行了延伸。走进店内,高挂的大红灯笼、精美的山水画、颇具质感的隔断窗和桌椅即刻映入眼帘,给人带来浓浓的江湖气息。

同时,明档的厨房让烟火味铺面而来,也让客人吃得放心。过去一些小龙虾馆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选用了预制品,甚至是死虾。反之,客人能够亲眼见证活虾烹饪的全过程,自然打消了疑虑。

此外,老甘家还提供“虾不饱满,只只包退包换”的服务。店员还会主动教授顾客辨别技巧,让客人直观感受到每只虾的价值。

在餐饮行业疯狂跑马圈地的年代,如果门店客流源源不断,不少经营者会选择走上高速扩张的道路。

老甘家却是个“异类”,它像是小龙虾界的胖东来——十年只开了9家店,开店最多的一年也只扩了2家。

在品牌创立之初,老甘家创始人甘浩就把许多事情想得很清楚,并且坚持了下来,这也是老甘家被消费者追捧的原因。

比如坚持品质和构建品牌。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老甘家持续提升品质、强化品牌势能,让麻辣小龙虾成为了重庆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喜欢的特色菜,老甘家也成为重庆的地标性美食打卡点之一。

又如坚持直营。在甘浩看来,与其放加盟坏了品控,不如真正沉淀下来,做好每一家店的经营。“开新店不是放鞭炮,响一声就完事,得像炖老汤,火候不到味就不正。”

为了做好经营,老甘家打磨口味、深耕供应链、培养人才等方面源源不断地投入,下足了功夫。

首先是持续研发。

厨师出身的甘浩,是“产品主义”的忠实信徒。

在一家点评网站上,有这样一个点评至今让甘浩印象深刻——“老甘家还招服务员不?服务员顿顿吃小龙虾,实名羡慕。”

“实际上是我们不断研发新的菜品,吃都吃不完的小龙虾,员工们只能把它们当成午饭了。”甘浩解释道。

此前,在研制和改良麻辣小龙虾时,他与团队就“上头”了。每天至少炒制2-4个小时,反复品尝,总结经验,再炒再试,总计坚持近一年时间,仅测试的小龙虾就用了一万多斤。

而在今天,他仍然时常带头创新,持续探索小龙虾与江湖菜的结合,追寻新的组合。

其次,是深入布局供应渠道,从源头把控品质。

在成立之初,老甘家的品控团队就一头扎进湖北潜江、江苏盱眙的湖荡里,与当地虾农、虾厂合作,从选苗开始直控源头。

在选虾上,老甘家有着严格的标准。不只是筛选虾的大小,也要剔除软壳虾、观察虾的清洁度,甚至它们的生长环境也有要求——湖水必须清澈见底,能一眼望见小龙虾在墨绿色水草间窜动。

这种从塘头到桌上的垂直把控,让小龙虾到店后只需简单冲洗就能下锅。“对水质有要求,虾的底板才会干净,客人剥开壳看见金黄的虾鳃,立马知道钱花哪儿了。”甘浩表示。

此外,聚人心才能强组织,老甘家在人才培养、福利方面的投入,可谓不输胖东来。

老甘家成立至今只有10年,但甘浩在餐饮行业有着32年经验,管理层里跟着他打拼20多年的伙伴就有十几人。

人是怎样留下来的?

据了解,在员工的坚守背后,是一套“较真”的体系。门店有着标准的绩效考核,团队里也不时举办技能比赛。考核靠前的员工有实打实的奖励,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晋升渠道,学徒有机会成为大厨,前台也有可能升为店长。

甘浩介绍,在老甘家,每个员工都被当作家人对待。宿舍就选在门店附近,步行只要一两分钟,为的是让辛苦一天的伙伴能早点休息。老甘家还专门设立了员工基金会,连离职员工生病时,都会派人送去慰问金。

得益于在产品、供应链和人才方面的持续投入,老甘家所有门店都在盈利,包括外卖店也时常爆单。据了解,为了响应顾客需求,老甘家还单独开设了一家外卖专门店,配备了20多位厨师现场烹饪,客单价达到了200+元。在小龙虾旺季,该店每月订单量达到5000单。

尽管老甘家开店速度不快,但这不意味着甘浩是一个“佛系”的老板。甘浩坦言:“我希望老甘家能成为一个‘本地人拥护,外地人奔赴’的品牌。”

事实上,关于这一目标的前半部分,老甘家表现得足够好。

今年,老甘家的麻辣小龙虾获评弗若斯特沙利的“2025大消费年度影响力产品”。扎实的产品力,也让餐厅积累了不少忠实粉丝,有顶着重庆近40度高温都要到店的年轻人,还有10年间消费逾10万元的老饕……当地人把老甘家捧上了大众点评重庆美食人气榜单第一、连续6年的必吃榜,一个个真实到店消费过的顾客更是给餐厅留下了过万好评。

而对于目标的后半部分,老甘家也正在发力。如今,不少当地客人推荐给外地朋友去吃,天然的流量加持,使得老甘家成为了许多游客到重庆后的“必打卡项目”。根据团队的统计,今年五一期间,有接近4成的顾客是拖着旅行箱来的。

不过甘浩也坦言,老甘家在重庆做得还不错,但相较于外地许多优秀的小龙虾品牌,还有不少提升之处。他每次走出重庆考察、学习,都能收获满满。

眼下,老甘家仍在强化与顾客的粘性。例如,在门店组织舞蹈互动环节、精心策划生日宴活动等。未来,餐厅还将准备更多类似的活动,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此外,老甘家将持续发力“小龙虾节”这一IP。近日,“重庆观音桥大九街消费节&老甘家第十届小龙虾江湖菜美食节”成功落地,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0年。

活动期间,老甘家联合其他餐饮商家打造了美食品鉴区、非遗文化体验及打卡区等4大展区。在现场,非遗糖画摊位前围满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虾主争霸”捞虾比赛也引发阵阵欢呼……据估算,当天游客总数超过6万人,总计售出小龙虾超5吨。

在甘浩看来,小龙虾节不仅能将美食品鉴与文化体验相结合,还能深化品牌与顾客之间的联系,塑造老甘家独特的记忆点。

展望未来,老甘家仍将持续打磨麻辣小龙虾这一产品,并提升品牌在江湖菜赛道的影响力。而至于在拓店计划方面,它没有把门店数作为衡量自身价值标尺。在甘浩看来,门店扩张的尽头不是数量。“尽力做到开一家店,火一家店,才是老甘家的拓店逻辑。”

来源:红餐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