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丨泰国游客“扎堆”重庆,带来哪些新启示?

360影视 2024-12-12 07:39 4

摘要:流量时代,一座城市想要成为网红,似乎并不算太困难,总有一些“套路”“打法”,可以被拿来当作模仿的样本。但在风口转瞬即逝的当下,要想反复站上“C位”,跻身热门旅游目的地,靠的绝不只是扁平、单一的卖点。

同比增长240%——这个数字,是携程海外平台公布的10月、11月泰国游客来重庆的整体旅游订单增长量。有网友调侃:“想去重庆的风,还是吹到了泰国。”

流量时代,一座城市想要成为网红,似乎并不算太困难,总有一些“套路”“打法”,可以被拿来当作模仿的样本。但在风口转瞬即逝的当下,要想反复站上“C位”,跻身热门旅游目的地,靠的绝不只是扁平、单一的卖点。

当“去重庆”成了互联网上的一种流量密码,不禁要问:重庆到底有何魅力,可以频频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出圈?凭什么值得让人跨越山河,万里奔赴?

此番泰国游客“扎堆”来渝,其中透露出的一些新变化、新趋势,值得关注。

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外国游客在参观游览。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01

提供并创造旅行的可能性,远比墨守成规更重要。而重庆,就是这样一座为旅行者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城市。

可能性来自实打实的政策加码。今年以来,随着互免签证、通关便利和航线恢复等利好政策的出台,重庆入境游持续升温。

聚焦到泰国。3月1日起,中国和泰国互免签证,说走就走的“中泰行”更加便捷。上月底,四川航空复航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直飞曼谷素万那普机场航线,重庆往返曼谷的航班增至每周20余班,这条航线也成为目前重庆开行频次最高的国际航线。

可能性被城市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重庆与曼谷的故事开始得并不晚。早在2011年,曼谷就成为与重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第一个外国首都城市。如今,有媒体这样总结,泰国人到重庆有三个必须体验的项目:乘坐轨道交通,品尝麻辣火锅,以及追星。

如果再细分一下,感受“8D魔幻”“赛博朋克”的城市空间,打卡明星同款、购买相关周边,它们身上都有着明显区别于传统旅游模式的新特点。与传统的都市游、三峡游等相比,这类消费市场更加细分,也对城市综合能级的提升带来了新考验。

可能性在差异性中被不断强化。重庆在YouTube(油管)、TikTok(抖音海外版)等海外社交媒体上频频刷屏,成为外国游客最想去的城市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重庆城市气质中独一无二的差异性。

拿重庆人的通勤、出行来说,这本是再日常不过的行为。但在险峻地貌、复杂交通、奇特建筑的加持下,竟也变得仿佛科幻电影一般,“上天入地”,令人称奇。

消费者会不会为这种差异性埋单,要看他们愿不愿意“用脚投票”。会玩的泰国游客,在体验单轨穿楼、洪崖洞夜景、解放碑商业街购物之外,也将目光投向了City Walk(城市漫步)、非遗体验等“小众”项目。要进一步强化并释放重庆文旅的差异性,还大有文章可做。

就像“三亚都被俄罗斯人占领了”“张家界全是韩国游客”,“China Travel”(中国游)的热度持续升温的背后,是中国正以更友好的入境政策、更便捷的落地服务、更开放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对重庆而言,要更深层次地审视这次泰国游客来渝热潮,就要更好地提升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能力。数据体现在文旅产业上,背后却离不开城市综合实力的支撑。

渝中区李子坝单轨穿楼观景平台,外国留学生在录制视频。记者 唐奕 摄/新华社

02

文旅的价值和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增长范畴,更牵涉消费升级、城市形象塑造等多个维度。讨论文旅发展,应跳脱出“就事论事”的框架束缚。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无疑是泰国游客来渝背后的一个高频词。从这个层面出发,重庆还可以怎么做?

凸显青春活力,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文化”的内涵。今年年初,中泰即将互免签证的消息公布之后,泰国公共电视台在一次报道中提到,不少泰国网民表示因为演员肖战而喜欢上重庆。纵观此次泰国游客来渝潮,打卡明星同款的景点机位、特色美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首选。

此前,受以K-Pop(韩国流行音乐)、韩剧等为代表的“韩流”文化影响,韩国成为泰国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如今,如何在做好流行文化“出海”的同时,构建起重庆与粉丝社群的情感链接,实现城市与海外年轻人的“双向奔赴”,带动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自发传播,同样值得思考。

珍视体验感,文化IP经不起一次次的“自毁长城”。重庆提出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当前正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目标明确,也需找准一点:能否实现消费者的最佳体验,是文旅成败的一个关键点。对于自掏腰包的外国消费者来说,“体验”二字的分量尤为真切。

在预订景区门票、购买车(船)票、住宿登记、电子支付等方面提高便利化水平,看似一件件小事,实则都是影响外国消费者体验感的大事。特别是当这种体验感与文化形象、城市品质挂钩时,稍有差池,不仅起不到正向宣传的作用,反而还会让城市陷入舆情风波。

保持唯一性,留住多元而立体的城市特质。重庆之所以成为重庆,在于它不可取代的独特性。不断被挖掘、开发出来的“景点”,一次次地刷新着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认知。在城市建设中留住这些元素,在对外宣传中放大这种差异化,不失为从“千城一面”中突围的一条不错的路径。

当然,背后的内核,仍然是文化。你看,山城步道在外国游客中火了。它既是适应城市特质的交通设施,更是内涵“拉满”的文化符号。背后折射出的,是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不懈努力。

万州区天生城文旅街区,外国友人学习中国舞蹈。彭庆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就是重庆,它不是谁的“平替”。

外国游客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令人震撼的魔幻、满满的烟火气、浓浓的人情味。借由外国游客的分享,我们也能更好地找准差距、弥补短板,让重庆成为更好的重庆。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