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所在的班级,突然流行起了一款名为“海龟汤”的游戏,因该游戏包含恐怖血腥等元素,他们十分担心会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最近总在说海龟汤,并且班里十几个同学都在聊这些。”“全是各种杀人故事,看完后很后怕。”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所在的班级,突然流行起了一款名为“海龟汤”的游戏,因该游戏包含恐怖血腥等元素,他们十分担心会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海龟汤”是一种情境猜谜游戏,其游玩门槛低,拥有一套游戏卡牌或通过网络搜索相应故事,即可约上几名朋友开始游戏。但无论是售卖卡牌的商家还是直接提供游戏服务的门店,并未限制购买卡牌或进店游玩的年龄。
而在目前,已有学校向家长发出预警称,一些小学周边商铺曾售卖“海龟汤”游戏卡片且很快售罄,提醒家长强化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区分虚构情境与现实行为,避免模仿游戏中的危险情节。
那么,海龟汤游戏适合未成年人吗?这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什么影响?家长应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选择娱乐游戏?
“堵不如疏。”有专家建议,与其一味限制未成年人玩海龟汤游戏,不如引导孩子们选择积极健康的游戏,释放孩子的天性。此外,中小学生能轻易搜索到“海龟汤”故事,存在内容审核不到位等问题,应制定针对性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海龟汤卡牌,存在恐怖血腥元素。
现象
情境猜谜游戏
存在血腥、暴力故事桥段
来自山西的舒女士发现,她的孩子还在念小学,最近突然玩起了海龟汤游戏。她告诉记者:“小孩在学校门口买到了海龟汤游戏的卡牌,上面全都是关于死亡的内容,希望孩子们能远离这种游戏。”
海龟汤是一种情境猜谜游戏。其玩法是由出题者提出谜面,其余玩家通过提问获得答案,以还原谜面背后的故事。但不同于常见的猜谜游戏,在海龟汤游戏中,谜底是一段完整的故事,谜面则是前者掐头去尾并简化后的一小段话。
由舒女士提供的图片可见,一张张如扑克牌大小的卡牌上,写着“汤面”“汤底”,“汤面”为谜面,“汤底”则是谜底。譬如,其中一张卡牌的“汤面”写道:“母亲打了一通电话杀死了女儿”;当出题者讲出上述情境后,其余玩家需推理出这句话背后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记者注意到,这些卡牌中,“尸体”“死”“自杀”等字词的出现频率颇高,且多个谜底存在着血腥、暴力的故事桥段。“孩子们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玩这种游戏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舒女士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定期走访学校周边商店,对这类游戏进行管控。
“不知道班上的同学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海龟汤,很快这个游戏就在班里传开了。”来自广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类游戏正在悄然风靡校园。她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女儿放学回家后说想查一下海龟汤的资料,我看到后都惊呆了”。张女士认为,小学生还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不能过早接触这么暴力血腥的游戏。事后她向老师反馈该情况,老师也明确禁止学生玩海龟汤,制止了游戏进一步在校园内传播。
“孩子害怕得不敢看。”无独有偶,家在浙江的解女士的孩子收到了同学赠送的海龟汤游戏。解女士看到卡牌上的故事后十分担忧,“这类游戏过于血腥,小学生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价值观,认知能力尚未成熟,难以区分虚构与现实,少数未成年人还有可能模仿其中的危险行为。”她甚至表示“这种游戏像毒药一样侵害未成年人”。
随后,解女士孩子所在的学校开展了心理课,而她也报警反映有商家向未成年人售卖恐怖的海龟汤游戏卡牌,“警方提醒了卖家不能在校门口销售这类恐怖的玩具或书籍”。
调查
适用年龄无统一标准
线上销售客服说法不一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实体店售卖的海龟汤游戏卡牌,还有不少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海龟汤游戏。
深圳某初一学生称:“知道海龟汤这款游戏,但是没玩过几次。”其表示,虽然学校门口就能买到盒装的海龟汤卡牌,但同学们通常都是在网上搜索海龟汤题目来玩。“平常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到海龟汤。”重庆一名初二学生告诉记者,“身边的几个同学都知道这个游戏,但玩过后觉得所谓的‘血腥’故事十分无聊无趣。”
而在购物平台上,不少商家则会以“重度恐怖”“悬疑”“惊悚”为卖点销售海龟汤卡牌,且包装风格略显恐怖,黑色的包装盒印上了红色爪痕或表情诡异的动漫人物。此外,海龟汤卡牌还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恐怖”“推理”“重恐”“惊悚”“经典”“烧脑”。记者发现,海龟汤卡牌对于适用年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商家标注着“2岁以上”,也有商家表明“14岁以上”。
在购物平台上,不少商家会以“重度恐怖”“悬疑”“惊悚”为卖点销售海龟汤卡牌,且包装风格略显恐怖。
记者随机进入一个商品链接看到,其链接显示已售商品超过7000,商品评论数量有1000多个。客服表示,上述多个类型的卡牌,只有两个类型没有恐怖元素。且链接显示,其使用年龄为2岁,客服表示7-15岁的小朋友都可以玩。同时,该客服还透露:“基本都是小朋友买的,类型可以自由选择。”
在另一个店铺,其客服则直接表示,商品都是恐怖类型,小学生也适合玩。不过,也有部分客服告诉记者,卡牌里的部分内容不太适合未成年人,也可能会推理不出来。在被问及小学生是否可以玩时,有客服则称,卡牌里的游戏都是恐怖内容,具体要看心理承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多家店铺尝试进行购买时,均未有年龄验证的步骤,直接可以转至支付页面。
而在商品评论区,消费者的评价各不相同。有人不理解为何孩子会喜欢海龟汤,例如“闺女挑的,一张张小小的卡片方便和同学在课间玩,看不懂孩子们为啥喜欢”“所有内容极度阴暗恐怖、血腥暴力,不适合小孩子玩,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亦有人认为该游戏适合多年龄段,“大人小孩都可以玩,还能让大家放下手机”。同时,还有网友晒出购买到的卡牌,牌面主体为黑色,搭配红色或者深蓝色,有的在封面页印着恐怖的漫画娃娃,透出恐怖悬疑的氛围。有人评论,“吓不吓人主要看客观体验,死人确实有不少。”“我家孩子买的,挺喜欢玩”。
线下门店亦未有年龄限制
孩子可选玩血腥恐怖类
不仅如此,多间线下的游戏体验门店同样提供海龟汤的游戏服务,且不限制进店游玩的年龄。记者致电广州某间桌游门店,该店工作人员介绍:“店里有两套海龟汤卡牌,每一套有80份左右的题库。既有基础的,也有推理向的。”
当记者问到“是否限制玩海龟汤游戏的年龄”时,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并无规定游玩的年龄。其补充道:“店里人数比较多,有些游戏设备比较危险。如果年纪太小,我们会建议家长陪同进店。”不过,该店的消费群体以大学生为主,小学生通常是在白天进店玩各类游戏机和桌游为主。
上海某家桌游门店则表示:“学生群体主要是玩剧本杀和海龟汤,如果是小朋友来玩海龟汤,要有直系亲属陪同。至于玩血腥恐怖的还是普通的类型,可以自行选择。”
担忧
游戏故事“传递的信息危害青少年”
“班上有近半数的学生都在玩海龟汤,故事都是比较血腥的。”成都一间小学的实习老师向记者说道:“班上玩海龟汤的发起人都是接触手机频率比较高的小朋友。有学生背下故事内容后,再在班上找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玩。”
“先不论海龟汤游戏里充斥的暴力恐怖元素是否会给青春期的孩子带来心理阴影,其中的故事选材和透露出的价值观也令人沉思。”重庆一间中学的老师认为,不论是朋友杀害、亲人相残还是随机抛尸,海龟汤中血腥悬疑的故事,都在告诉价值观未成形的中小学生们一种信号,即对身体的伤害是可行的,逃脱法律之外的杀戮是存在的;且学生们在解密这些看似“真实”的案例时,会不断地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人,这会加重青少年对他人的不信任感,无疑与教育理念相悖。
事实上,2024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提出,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建设未成年人模式,方便未成年人获取丰富、健康、有益的信息。然而,记者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不少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包含恐怖、血腥元素的海龟汤游戏。
记者还发现,对于售卖海龟汤卡牌的店铺,已有多个省市对各中小学校周边文具店、副食店展开排查,全面检查商家售卖“海龟汤”卡牌行为,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同时,有广州的家长反映,针对“海龟汤”卡牌,一些学校已经发出预警。
不过,对于部分剧本娱乐经营门店提供海龟汤游戏这一行为,相关文件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专家说法
过早接触海龟汤影响人格发展
建议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王蓝表示,海龟汤包含的暴力情节会给孩子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但他们的认知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过早接触这样的游戏,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她进一步解释,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辨别是非能力却比较弱。因此经常接触这种带有暴力元素的游戏,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模仿其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为,甚至会伤害自己或他人。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贾超认为,海龟汤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孩子可能会被吓哭,有些孩子会觉得挺刺激好玩”。不过,在他看来,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过早接触海龟汤游戏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影响。
“海龟汤”卡牌。
监管难度
海龟汤游戏门槛低、操作简单
贾超表示,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游戏可以直接限制未成年人选择惊悚、恐怖等剧本或场景,“但是海龟汤游戏的本质是一则则短小的故事,启动游戏的方式十分简单,只需有一段文字作为谜面,大家就可以自行联想并推理,这难以完全限制未成年人玩海龟汤游戏”。
“我不主张年纪太小的孩子玩海龟汤游戏,这是弊大于利的。”王蓝提出,加强监管十分重要。然而,海龟汤游戏的门槛低、操作简单,难以实施有力的监管。
贾超认为,现在很多未成年人都有手机,或许在刷短视频时也能看到海龟汤的介绍。即使开启了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屏蔽“海龟汤”等字眼,但还能通过其他意思相近的关键词搜索到这一游戏,防不胜防。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就游戏风险看,“海龟汤”游戏包含血腥、暴力等元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产品或服务。“海龟汤”游戏中的暴力内容显然属于此类危害内容,其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恐惧、焦虑,同时,涉及暴力、犯罪等的汤底内容,误导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违反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原则。
堵不如疏
应引导孩子们玩积极健康游戏
“如果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提供足够多的陪伴,孩子就会自行找乐子,选择跟朋友一起玩游戏。”不过,在贾超看来,海龟汤作为一款社交属性较强的游戏,难以彻底将这款游戏与孩子们隔绝开来,“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们的社交需求增加,会跟朋友们产生更多的互动。在这过程中接触到海龟汤游戏,父母不必过度担忧和限制”。
他认为,重要的是规范和引导孩子如何对待海龟汤游戏;如果孩子被游戏情节吓到,父母应该做的是耐心地了解其中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科普教育。“孩子有独立的意志,父母要在尊重基础上设立规则。与其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戏,不如与他们约定,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允许他们做想做的事情。”
“堵不如疏”,王蓝表示,家长要做好引导,直接粗暴地制止孩子们玩海龟汤是难以真正约束孩子们的。家长需要提前做好筛查,引导孩子们去玩积极健康的游戏;当孩子们养成了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后,就不会太过沉迷在游戏中。
那么,父母应如何教育、引导孩子?王蓝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能用同一套标准捆绑孩子。“童年应该是充满童趣的,如果过早地把世俗的功利教育施压到孩子身上,孩子的天性难以释放,或许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制定法规
各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
赵良善表示,目前治理存在漏洞,商铺和桌游门店售卖“海龟汤”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未对消费者设置年龄限制,缺乏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和措施。互联网平台对相关内容管理不足,中小学生能轻易搜索到“海龟汤”故事,存在内容审核不到位等问题。
《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中也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海龟汤”游戏作为类似剧本娱乐的活动,若其经营场所未按此规定对含暴力内容的游戏进行适龄提示或限制未成年人进入,就违反了该通知要求。
而在规范市场方面,赵良善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海龟汤”游戏的性质和管理范畴,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其内容、销售渠道、适用人群等进行规范。其二,加强市场监管,需加强对售卖“海龟汤”游戏卡牌商铺及提供服务的桌游门店的监管,要求商家对消费者进行年龄限制和身份验证,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或提供服务。其三,强化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海龟汤”相关内容的审核,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搜索和浏览相关内容,建立举报机制,及时处理违规内容。其四,加大线下线上商家的审核义务和处罚力度,从源头上减少降低流入未成年人的可能性。
此外,赵良善还表示,除进行以上措施外,在保障不违法情况下,未成年人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角度:一是需要完善娱乐活动的类别,对娱乐活动按照内容的适宜程度进行分级分类,明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适合参与的活动类型。二是推动娱乐行业建立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宣传推广、运营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自觉抵制不良内容。三是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娱乐活动监管中的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
来源:沈阳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