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阵TI C2000,纳芯微能行吗?

摘要:从纳芯微公司上海总部的窗户望出去,就能看到马路对面大楼上友商公司的Logo。2024年11月,当友商裁撤MCU部门的消息沸沸扬扬时,纳芯微却高调宣布进军实时控制MCU领域。

如果盘点国产替代最难啃的骨头,实时控制MCU一定榜上有名。

从纳芯微公司上海总部的窗户望出去,就能看到马路对面大楼上友商公司的Logo。2024年11月,当友商裁撤MCU部门的消息沸沸扬扬时,纳芯微却高调宣布进军实时控制MCU领域。

纳芯微行吗?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因为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家专注模拟信号链的芯片厂商,并没有数字的基因。

此外,实时控制领域多年来一直被TI C2000独霸,多少人都在眼红。中国有3000多家本土芯片公司,所以你能想到的每一块可以实现国产替代的领域都被犁了个遍。虽然国产MCU的替代如火如荼,但在“实时控制”的细分赛道上,都没折腾出名堂来。其实岂止国产难以替代,众多国际大厂也纷纷摩拳擦掌,无奈都难以撼动王者C2000。

和大哥掰掰手腕

NS800RT5039/5049框图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silicon.

NS800RT5039/5049,这是纳芯微首次推出的产品。熟悉这个领域的工程师马上就能联想到TMS320F280039和TMS320F280049,这是C2000系列中被TI定义为“中级性能”的主力产品。如此命名,显然是纳芯微为了“方便”客户。

据纳芯微MCU市场总监宋昆鹏介绍,虽说是直接对标,但产品定义的环节,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根据客户痛点,在实时性、可扩展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这些显然都是实时控制MCU的关键。当然,考虑到TI这两款产品都是几年前推出的,后来者做出创新和升级也很自然。

根据TI和纳芯微的官方数据,EEWORLD整理了两颗049芯片的性能对比。

NS800RT5049U PK TMS320F28049

首先,在计算性能方面,NS800RT内核选用了Arm Cortex-M7,结合自研的eMath数学加速器,在数学运算上可与C28x+CLA相当。特别是eMath内核在FFT计算中,经过实测 512 个点之内算力可达 C2000 对应产品的 3 倍水平。

其次,在存储方面,纳芯微NS800RT在Flash和RAM上都扩充了一倍以上,FLASH从256KB提升到512KB,RAM从100KB提升到384KB。随着程序越来越复杂,代码量要求比较高,需要不停地对代码进行优化,不如Flash直接足量给够,当然TI最近推出的产品也是加大了FLASH,方便程序存储。另外,更大的RAM算起来确实快,NS800RT提供了32KB高速缓存(I-Cache, D-Cache)和最高256KB的超大紧耦合内存(ITCM, DTCM / Tightly Coupled Memory),解决了存储与计算间的瓶颈。

另外,在关键实时外设上,纳芯微也有了较大提升。比如ePWM通道数直接提升了一倍,同时高精度PWM(HRPWM)分辨率也从150ps提高到100ps。在电源转换、电机控制应用中,高精度PWM是提高转换效率、提高输出准确度的关键。随着对尺寸、功率密度等要求不断提高,开关频率也在提高,就需要更高精度的PWM进行控制。100ps对应10GHz频率(1/100ps),而主频仅为260MHz,需要一定的功底,其实PWM的通道数和精度一直是C2000最具特色的外设之一。

同时,得益于PWM以及主频的提高,ADC采样速度也从3.45MSPS提高到5MSPS,从而提高了信号吞吐率。

相比对标产品,NS800RT的PWM和ADC通道数都进行了提高,ePWM从16提升到32个通道,ADC由21提高到了34通道。在多合一车载充配电总成,或者带储能的逆变器中,需要驱动更多的功率器件或者电机,并采集相应的信息,因此通道数量越多越好,可以省去额外的MCU或者FPGA。

扩展接口上增加了USB,同时其余接口数也有所提升,拓展了产品的连接性。

在信息安全上面则提供了AES和TRNG,满足客户安全需求,预计2025年底拿到ASIL-B认证。

封装上也额外提供128pin引脚,增加了IO数量。

“TI最新推出的F28P55在外设、存储、引脚、安全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这和我们不谋而合。”宋昆鹏说,“实际上不止可以比对F280039和F280049,即使比对TI最新推出的P55,除了存储和NPU上不足之外,其他外设资源包括算力都是可以PK的。”

“同时,我们加量不加价。”他补充道。

NS800RT5/3关键参数对比

DSP内核,还是Arm内核

实时控制系统的用户最关心的是内核问题,众所周知,C2000是TI自有的DSP 内核,“最初C28x的DSP算法效率以及实时性确实比Arm强很多。” 宋昆鹏坦言。但是如今Cortex-M内核已在电机、电源等领域得到了应用,验证了Arm的性能绝对能够胜任实时控制MCU的任务,“随着Cortex-M7的推出,相应的DSP性能有了极大提升,同时也提高了主频,甚至在实时性上已经不输R内核。”

Cortex-M7在DMIPS性能上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并且支持双精度浮点以及硬件除法,中断数也大幅提升。

如上图TI官网实际数据显示,480MHz M7内核已与C28类似,考虑到eMath的额外数学运算加速,内核效率已经旗鼓相当。

拦住无数挑战者的大山

在之前长达30年的市场供应中,C2000迎来过不计其数的挑战者。即使是Microchip、ST、瑞萨这些在电源和电机领域有所建树的巨头,在特定领域中,也都被拦在山脚下。

实时控制MCU的难点之一在于专用性极强。相比通用型产品,需要深入了解应用,定义好每一个外设以及处理器架构,使软硬件达到深度耦合。同时,每个应用的功率等级和拓扑结构不同,对于处理性能、外设通道、代码存储量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仔细审视市场的个性与共性,达到最优化的定义。

难点之二在于对于数字处理和模拟外设的水平要求均较高,需要强大的模拟及数字团队、架构师同步进行设计。这一过程中,不能够完全依靠外部通用IP搭建,需要许多定制化工作。

如图所示,一个典型的实时控制系统信号链路图,其中1、2和4(中断响应、文本存储、控制算法)主要由CPU的架构决定,而3和5(ADC、PWM)则同时依赖于CPU和外设。

难点之三在于客户粘性。对于实时控制这种相对较大规模的嵌入式系统而言,大家图的就是稳定可靠,如果不是实在无法忍受,客户轻易不会动这颗 MCU。宋昆鹏也坦言,“C2000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即使在当时最缺货的情况下,很多客户也不愿去更换。”

难点之四在于生态,C2000建设了庞大的生态系统,从大学计划到软硬件合作伙伴,从成熟的CCS再到教育资源,这30年间通过C2000培养了大量的电源和电机工程师。即使宋昆鹏自己,当年本科的毕业设计采用的也是C2000。

必由之路

既然C2000如此强悍,纳芯微为什么还一定要发起挑战?事实上,全球领先的芯片公司里,大部分都同时拥有模拟和数字产品。如果中国有机会成长出一家有全球竞争力甚至领导力的芯片公司,那么进入MCU赛道是一个必须的战略。

正如纳芯微CEO王升杨而言,即使纳芯微把客户电路板上的模拟芯片基本都覆盖了,但如果没有MCU,就很难与客户真正深入交流,了解客户的下一代应用方案的演进方向。因为客户方案所有的演进,背后主要的逻辑都是以主控为核心的。换而言之,“只有当主控芯片跟外围模拟芯片真正放在一起考虑的时候,才有可能发掘出给客户的最优解决方案。” 纳芯微CTO盛云说。“实时控制MCU应用于纳芯微聚焦的泛能源和汽车,这个选择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产品协同。纳芯微原有的产品,刚好都布局于此。隔离、传感器、驱动、接口等和MCU协同起来,可以在系统层面帮助客户解决很多问题;其次,可以进一步聚焦市场。为现有的客户群体提供MCU之后,和客户的合作会更加深入、稳固。

那么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呢?王升杨提到,缺芯的那几年让用户意识到,“这么关键的品类产品,如果只有一家公司独供,是非常不安全的。” 所以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考量,如今很多客户会在不缺货的状态下,非常愿意开启MCU主控芯片的国产测试导入。“要有多元化的供应链需求,这在行业内已成为共识。”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得益于过去几年中,整个本土产业链的快速进步,同时也得益于下游数字电源、光伏类用户的快速发展,中国客户有能力去定义真正符合行业未来演进趋势要求的新产品。这使得纳芯微可以在产品定义的早期,跟非常多的行业用户深入交流,从而有机会做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但做数字和做模拟,无论商业模式还是团队的背景要求,包括整个开发生态,都截然不同。2022年,纳芯微结识了芯弦团队,两支年轻、有想法的队伍非常契合,不仅敲定了投资,还直接立项合作开发了这颗产品。“我们还是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王升杨说。双方此次是以品牌合作(NSSine)的形式发布了NS800RT系列。

在一起

事实上,此前前赴后继的国际、国内的C2000挑战者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较大的传统MCU公司,优势在于对MCU产品本身的理解,但他们往往都是以通用MCU的逻辑来开发产品,没有为行业应用进行大量优化。另一类则是初创公司,很多团队的能力和经验都很好,同纳芯微相似,都是针对细分应用,优势在于产品针对性强,但缺乏客户资源和信任度。

那么纳芯微+芯弦又有什么特点?据芯弦CEO杨维介绍,芯弦聚集了业界资深的数字设计和模拟设计的完整团队,有资深且完备的应用支持团队,具有车规MCU量产经验,在过去的两年来,芯弦产品已经在光储逆变器、新能源汽车的三电应用获得了行业头部客户的初步测试和认可。

而纳芯微和泛能源、汽车行业的几乎所有头部客户都有非常紧密的业务合作,可以拿到客户最真实的产品需求反馈。此外,纳芯微也建立了完整的质量和供应链管理体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不会有人比我们更靠近客户,我们不只是地理上靠近。纳芯微相当一部分销售额就来自现在这些在用C2000的客户。”靠近客户,是所有本土厂商的优势,而宋昆鹏则直言纳芯微才是所有C2000的挑战者中距离客户最近的。

1kW微型逆变器

对于替换C2000,纳芯微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首先在软硬件迁移上,NS800RT与C2000引脚兼容,外设也达到了寄存器兼容水平,只是内核编译上有区别,这在Arm上并非难事,同时纳芯微也提供迁移支持,总体而言“非常容易”,减轻了客户更换平台的隐忧。

纳芯微可以依托Arm,打造生态与合作体系。目前,开发工具方面支持Arm KEIL、IAR EWARM 以及GCC/Eclipse,提供评估板和烧录器,支持FreeRTOS、uC/OSII、RT-thread。另外纳芯微也正在积极寻找IDH方案商合作,为客户提供完备的产业链。

目前,纳芯微的硬件方案团队已经和芯弦的软件团队深入合作,开发出基于NS800RT的单相双向6.6kW OBC、三相10kW逆变器、1kW微型逆变器、电机驱动器等方案。其MCU已经得到了来自能源、汽车、电机等不同行业客户的初步认可,正在进行测试工作,AEC-Q100的认证也正在进行中。

凭什么让大家相信纳芯微和芯弦可以和TI的开发团队一战呢?“现在不需要大家一下子相信,等我们的成功案例就好了。”面对EEWorld的质疑,宋昆鹏说。

双向6.6kW OBC

必须成功的任务

当然,追赶C2000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毕竟TI也在不断进化中。TI一直在增强其在工业和汽车中的市场机会,而且除了最新推出的带NPU的P55之外,TI最近升级了DSP内核,推出最新的64位C29x DSP,在处理性能、实时响应、中断响应、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方面都做了重要革新。

不久前,德州仪器CEO Haviv Ilan在UBS全球技术和AI大会上,则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会设定市场价格,它是由竞争对手设定的,但我们可以做到非常非常有竞争力。”

理论上,没有替代不了的产品,也没有永远长盛不衰的产品,问题只是在什么时间、由谁来完成这个挑战。

面对着C2000在实时控制系统根深蒂固的垄断,纳芯微和芯弦都很清楚难度有多大。实际上,纳芯微自从选择了泛能源与汽车这条路,每条产品线都会面临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但正是凭借着“以应用和客户为中心”的做事风格,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

“国际厂商在这个领域里多年来做得很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来做这事儿,有挑战,但是也有信心。我觉得我和芯弦团队,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无论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刀山火海,都会一往无前、全力以赴。”杨维说。

“我们形成整体解决方案的目标并不在于要打包产品一起卖,而是要增加我们对系统的理解能力。基于对客户应用系统的理解,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去定义出符合客户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也许只有理解了王升杨说的这些话,才能明白他会为什么会说出下面这句话。

“对我们来说,做MCU是必须要成功的业务。” 王升杨说道。

来源:电子工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