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学生、战友、同志和夫人,也是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继承人。在孙中山离开的漫长岁月里,她坚守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信千百万人民将遵循孙中山的道路达到革命的最终目的。
她被世人尊称为“庆龄先生”、“孙夫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之瑰宝”。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形容宋庆龄:“她的外表看来是一朵柔美的花,内心里则是一头无畏的狮子。”她献身革命,坚定而无畏;她爱好和平,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她关注妇女解放,对孩子有慈母般的大爱,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今天是宋庆龄先生逝世44周年,让我们通过阅读重温宋庆龄先生伟大的传奇人生,感受她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大爱无疆。
一位敢死之救国女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几个月之后的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副总指挥兼军长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还击,淞沪抗战爆发。
1月30日,宋庆龄和何香凝一道奔赴闸北抗日前线,慰问英勇抗敌的十九路军。是日晨8时半,宋庆龄与何香凝带领两辆满载慰问品的卡车,奔赴闸北。途中,卡车时常被沿途农民拦住,送上整只去皮的猪、羊和鸡、鸭,还有人送上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大饼,恳切地嘱托代献给前方抗日战士。
她们先到十九路军前线指挥部,然后亲临前线慰问抗日战士。宋庆龄还发表演说:“你们抗战的枪一打响,海内海外,男女老幼,都觉得出了一口气!亿万同胞支援你们,支持你们。”
2月6日,又与弟媳、财政部长宋子文夫人张乐怡一起,携带慰问品再次到真茹前线劳军,慰问官兵。在巡视阵地时,宋庆龄欣然邀请蔡廷锴合影,还手捧战士缴获的战利品—一枚炮弹,站在断壁残垣前留影。表达了她对十九路军抗战的坚决支持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2月12日,宋庆龄第三次冒着炮火到前线慰问十九路军官兵。她来到吴淞前线,在旅长翁照垣的陪同下,巡视前沿阵地。当时,炮声隆隆,低空飞行的敌机不时向地面扫射,她全然不顾,镇定自若。她向在场的新闻记者发表谈话,高度赞扬十九路军抗战的重大意义。并鼓励翁照垣说:“你们守吴淞立功奇伟,而尤望继续奋斗,不使我中国有寸土入于敌人之手。”
2月,宋庆龄为十九路军募捐和发起缝制棉衣运动。五天之内,制成了数万件绣有红色“胜”字的丝绵背心和全新棉衣裤3万多套,运送给全体官兵穿用。
宋庆龄组织救护队和建立伤兵医院,积极救治抗日伤员。3月5日,国民伤兵医院正式开办,担任理事并主持医院事务。
为了支援十九路军作战的军需,筹建伤兵医院,援助罢工工人,宋庆龄几乎把钱都花光了。一位美国记者不禁感叹——她是一位敢死之救国女杰。
托起明天的太阳
有一种母爱,叫托起明天的太阳。
宋庆龄一生没有子女。她把满腔的母爱全献给了普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她数十年如一日关怀少年儿童的成长,为儿童事业呕心沥血,倾注了大量精力与心血,堪称中国儿童的慈祥祖母。
宋庆龄关切地为战灾儿童服务。她送来了医药和物资,支援了解放区的儿童保育事业。她向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外友好人士和侨胞发出了“救救战灾儿童”的呼吁。
宋庆龄在劳动人民比较集中的上海穷困地区,先后创办了3所儿童福利站,为邻近的孩子们免费提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同时她采用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识字教育方面所倡导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度”。
宋庆龄创办了儿童剧团,开办了多个儿童图书阅览室,创办了新型托儿所、少年宫,首先提倡举办少年夏令营等,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
她经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
在宋庆龄一生的光辉业绩中,保卫儿童,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儿童和儿童工作,是宋庆龄时时刻刻挂在心上的事情,而且在她的整个革命生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1939年春,在为战灾儿童服务的开幕式上,宋庆龄慷慨激昂地说:
……现在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战灾儿童。其中有的是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牺牲的战士的遗孤;有的是被空袭炸死父母的子女;有的是流离失所并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的难民的后代。另外,还有成百万的儿童,虽然他们的父母还活着,但有的是战斗在前线的战士,有的是被日本侵略者赶出家园的难民,他们无力照顾这些孩子……这些因战争变得无家可归的无所依靠的儿童——他们代表着我们未来的一代,他们将来要在他们的父母正在战斗受苦受难、流血牺牲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中国……
▪ 内容简介
《民革前辈与新中国》全书约60万字,反映了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等40余位民革前辈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可贵努力。本书内容按人物单独成篇,每篇文章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介绍每一位民革前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过程中的典型事迹。
▪ 内容简介
该书收集了宋庆龄的大量资料,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视角去观照宋庆龄不平凡的人生。讲述一位学贯中西、温文尔雅的美丽少女,远涉重洋,成为早期的留美学生,学有所成归国,成为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排除重重困难,与孙中山结合,倾情相伴十年;孙中山去世后,继续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奉献大爱终生,并成为和平的使者。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采访宋庆龄的保姆、卫士长、秘书、管家、花匠后整理而成的一部口述实录。该书通过对口述者亲见、亲闻、亲历细节的记录,运用大量珍贵图片资料,展现了宋庆龄身为国家领导人之外,作为一名普通女性的生活,如:她爱整洁、喜欢读书,多才多艺,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及他们的家人,尤其关心儿童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等等,向读者展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的历史场景,再现了宋庆龄不平凡的一生和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口述实录作品。
作者在整理本书的过程中,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不夸大、不删改、不虚构,尽可能保存原始材料,从而向读者展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的历史场景和宋庆龄鲜活、亲切的魅力人生。
-THE END-
来源: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