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桂花(1922~1948),女,汉族,祖籍山东省潍坊县。1922年11月23日,她出生于潍坊县后邓村。孩提时随父母移民绥西垦荒,入籍临河。桂花家境贫寒,喜读书,求上进。童年时代就读于临河一校。受到中共临河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和影响。幼小心灵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毕业
梁桂花(1922~1948),女,汉族,祖籍山东省潍坊县。1922年11月23日,她出生于潍坊县后邓村。孩提时随父母移民绥西垦荒,入籍临河。桂花家境贫寒,喜读书,求上进。童年时代就读于临河一校。受到中共临河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和影响。幼小心灵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毕业后考入绥远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翌年参加进步组织绥远妇女联合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受到革命思想熏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冠进犯绥远,各学校相继关闭。她带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对日本侵略者强烈仇恨弃学回家。在临河,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消积抗日,国土大片沦陷,人民流离失所之现状,十分愤慨,决心寻找抗日道路。恰在这时,兄建业、姐桂贞从延安来信,向桂花讲述共产党抗日主张,使梁桂花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向全国招生,由各八路军办事处招考选送。
1938年春,梁桂花与归绥求学时结识的男友韩达一起,跟随途径临河的绥远、察哈尔、山西流亡学生队前往西安。当时,西安流亡学生很多,国民党政府怕学生赴延安“抗大”学习,产生严重政治后果,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以办学方法,阻止学生去延安。绥远省教育厅在陕西安康办起以绥远、察哈尔2省学生为主的国立陕西临时中学,梁桂花被分配到初中班学习。她能歌善舞,学习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民族先锋队,和学生自发组织“黄河歌咏队”、“抗日剧社”等。
1940年,因陕西生活费用高,陕西临时中学迁移至四川阆中县,名为“国立四中”。梁桂花随校就学。1941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国立四中反共分子对民族先锋队员和进步师生控制很严,企图用“五一”升旗之机进行反共宣传。为粉碎他们的阴谋,学校党组交给梁桂花一项紧急任务,剪断系旗绳子。4月30日晚,梁桂花趁夜深人静,身揣剪刀躲过监视,蹲到旗杆下面把系旗绳子剪断,把绳头拉到旗杆顶上。“五一”晨,反动校长耀武扬威地走上讲台,站在全校师生面前宣布升旗。旗手突然慌张报告,系旗绳子被人剪断,全校师生一哄而散。
1943年,梁桂花从国立四中毕业,前往重庆,在第三儿童教养院工作。三个月后,考入四川省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系深造。
1945年春,梁桂花与好友韩达结婚。7月,新婚夫妇响应中共“七大”号召投笔从戎。按党组织指示,冒着危险乘船沿长江东下,到鄂豫皖边区所在地-湖北省礼山县宣化店,参加新四军第五师,梁桂花被分配到五师师部工作。是年10月,在中共党组织的努力下,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并通过《和平建国纲领》。中共中原局为适应这一形势,决定成立中原民主建国大学,集中培训从国民党统治区投奔鄂豫皖抗日根据地的知识青年。梁桂花到该校学习。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调集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各部队迅速突围。中原民主建国大学全体师生有的赴华北根据地工作,有的就地隐蔽,部分随军突围。梁桂花时已怀孕六月,组织特意动员桂花夫妇化妆转移,但她坚决要求参加突围。组织决定把梁桂花夫妇编入中原部队一纵二旅四团直属连任文化教员。梁桂花是随军突围部队中唯一的女同志。两军对垒,血战在即,梁桂花以革命大业为重,毅然堕胎,轻装上阵。6月26日,举世闻名的中原突围开始了,在艰险异常、日以继夜的行军战斗中,她以超人的毅力,拖着虚弱的身子紧随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和战士抢山头,争制高点。主动为全团做宣传鼓动、收发电文、救护伤员等工作。7月,中原部队胜利突围,到达鄂西北。梁桂花所在四团,建立鄂西北支部。根据上级指示,鄂西北军将深入敌后打游击,梁桂花亦随部南下。刚到兴山,韩达突然病倒,在战略大转移的关键时刻,梁桂花向组织表示,留韩达在地方养病,自己随军前行。
1947年6月,江南游击纵队奉命改为中原独立旅,北渡长江,转战豫东,与南下刘邓大军胜利会师。10月,中共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发布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指示。梁桂花随独立旅到达大别山南麓鄂东区蕲北县,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地方,任蕲北县桐梓区边街工作队负责人。为贯彻中央土地法大纲和中原局指示,桂花不辞劳苦,带领武装工作队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边街一带是老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高,不久就建立起贫农团、儿童团、民兵队等组织。
1947年10月下旬,刘邓首长组织高山铺战役,这是重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一战。为支援前线,梁桂花在边街组织接待站、担架队,运送军粮、伤员。一天,区委书记徐汉东命令梁桂花负责筹集1500斤大米,支援高山铺战役。梁桂花立即动身,翻山越岭,到筹集地舒冲村,与村长研究按田亩摊购,随即将粮食连夜收齐,运往高山铺前线。在高山铺战斗中,国民党地方武装在靠近蕲北县的梅县搜刮7500公斤粮食,准备援助国民党军队。梁桂花获取这一消息,带领武工队和民兵昼夜奔袭,夺下这批粮食,一部分交给参战部队,一部分留地方武装。
1947年12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展开全面进攻。随着大别山形势变化,桐梓区形势开始紧张,边街一带形势更急,党组织通知梁桂花迅速转移,到鄂豫五区地委机关工作。在革命紧要关头,梁桂花坚决要求留在前线,与敌人战斗到底。组织批准后,她立即组织贫农团、民兵队上山打游击。
1948年3月2日晚,梁桂花带领4名游击队员离开边街到太平山执行任务,当晚住在六斗观一位贫农家中,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被捕后,敌人妄图从梁桂花口中得到上级党组织活动情况和刘邓大军物资、伤病员隐蔽地点。在审讯梁桂花时,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一无所获,当晚,押送梁桂花下山。在距山高路险的响水崖不远时怪石嶙峋、陡峭险峻,梁桂花感到无法脱险,为永葆革命者的高尚气节,行至响水崖,挣脱敌人,纵身跳崖壮烈牺牲,时年25岁。
梁桂花牺牲后,党组织和边街干部、群众一起将她遗体安葬于六斗观毫猪地。中共鄂豫五地委根据梁桂花生前要求和表现,追认梁桂花为中共正式党员。
1953年6月,蕲春县花桥乡人民政府和农会在梁桂花墓前建烈士碑,并纂刻了很长的碑文。1960年,六斗观山口筑坝,建水库,人民群众为纪念梁桂花烈士,起名为“桂花水库”,并将响水崖更名为“桂花崖”。
资料来源:《临河市志》1997年6月。2004年8月,撤销临河市,设立县级临河区。
资料整理: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
来源:阴山小虫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