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再攻蜀?司马懿到底在想什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8 13:12 6

摘要:诸葛亮死后五丈原,很快蜀汉再难出现一位和司马懿掰手腕的人物。魏蜀对峙,从此天平开始倾斜。魏之国力本来就比蜀强,蜀汉内部又群龙无首。如果司马懿接着挥军南下,几乎可以断言,局势很快就不是三国而是一国独大。可是蹊跷,就在诸葛去世以后,司马懿竟一生再没踏足蜀汉战线,魏

诸葛亮死后五丈原,很快蜀汉再难出现一位和司马懿掰手腕的人物。魏蜀对峙,从此天平开始倾斜。魏之国力本来就比蜀强,蜀汉内部又群龙无首。如果司马懿接着挥军南下,几乎可以断言,局势很快就不是三国而是一国独大。可是蹊跷,就在诸葛去世以后,司马懿竟一生再没踏足蜀汉战线,魏蜀之间也平静得反常。真是因为英雄惺惺相惜这种套路?你信么?!

表面上司马懿似乎稳扎稳打,老成持重,其实背后掩着更多的是身不由己,也凑巧,机会和时间两样都没让给他。这种事不是运气,是权力结构本身限制了他。详细讲出来,得从头梳理。

司马懿这一家子哪怕回望两百年,都是中原世家大族。他的高祖司马卬在楚汉相争时,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还安排老司马守关中——那时诸侯你死我活,转眼就换了天。等刘邦暗渡陈仓,击溃项羽时,司马卬审时度势,干脆降了刘邦,也算见风使舵的鼻祖吧。汉室一统后,司马家几代高官厚禄,根基深厚。

风水轮转到司马懿父亲司马防那朝,偏赶上东汉劲风暴雨,内讧外乱。司马防虽然仕途不错,做过洛阳令、颍川太守,但汉献帝名存实亡,他光顾得跟着皇帝避跑路,哪还腾得出手割据一方?后来曹操架空汉献帝,司马家就变成了新的“朝臣”。

到了司马懿,他自己本事也摆在那儿,少年就声名外播,典型的豪门子弟不靠老爹也有刷屏能力。最早被曹丕慧眼识人,很快就帮了曹丕夺嫡大忙。曹丕称帝后干脆提了司马懿做贴身心腹,拉他和另一重臣陈群一起,搞出了“九品中正制”。别看这四个字简单,可后头扯出的社会等级,士族门第,影响了整整几个世纪。司马懿也顺势成为当时魏国士人集团的山头。

曹丕到头前夜,怕小皇帝吃不住局面,叫了四个辅政大臣陪跑,司马懿其实位置在末席,表面的权重并不压轴。但这人会等机会。

曹叡接棒,魏国内外交困。诸葛亮看准时机北伐,倒逼曹叡把司马懿推上了“临时主帅”,主要是别人镇不住诸葛亮。东吴也在搞事,“主力选手”东奔西走。战争这时候不是纯军事的,是多条战线权力较量的注脚。

随后的几年,诸葛亮五次北伐,司马懿反复阻击。双方斗智斗勇,其实司马懿在战场上滚出来,人脉和声望都彻底坐实。战功+门第,权力天平一边倒。此时的曹叡,怎么能不提防他?如果你是曹叡,为了稳江山,敢让司马懿再扩权?换谁都会警觉。这不单是“多想”,谁的江山容易给人送袍加身?

就在双方胶着的当口,诸葛亮五丈原去世了。魏国顶层当然觉得松了口气。此后蜀汉北伐如隔靴搔痒,失去了诸葛这根定海神针,姜维的几次尝试,始终没有真正动摇魏国根本,场面归于苍白。

常规逻辑魏可干脆收割完毕,让司马懿挥师灭蜀不是正好吗?时机千载难逢啊。可,曹叡不能因为赢了这一手,愿意再让司马懿独占天功——这一灭蜀,后患无穷。可司马懿要是真办成了,声望直冲天花板,还撑得住吗?朝堂派系已经复杂,曹叡此刻选择不冒险,生生按住了司马懿的东进野心。

时间推开,前线安静下来。司马懿那会儿已经五十六了。三国时期人均寿命没现在高,曹叡心里有打算,派司马懿去偏远辽东。“干完大活,也许人就熬不住了吧。”辽东地形复杂,路迢遥,谁知司马懿不到一年搞定公孙渊,短平快打了场漂亮仗——没累趴,反倒精神抖擞回来了。可惜倒霉的变成曹叡本人。身体一天天垮,过不多久就要交班——这命运玩笑,魏国政局彻底乱了扣。

曹叡弥留之际,知道放不下司马懿,也离不开他。最终只得托孤,让他与曹爽共掌朝政。也有点像把钥匙一分为二,看能不能相互牵制,别让谁一家独大。可这种平衡,谁能控制吗?

曹芳小小年龄就登基,朝局大权牢牢握在司马懿和曹爽手里。按理这时候有时间腾出来吧?偏偏蜀汉偃旗息鼓,吴国反而加大进攻。司马懿频繁去南线救火,东面后方还要盯着朝局,双线推进,忙得团团转。进攻蜀国的动议,上不上得了日程表?

几年后,局面悄然发生新变化。曹爽对司马懿忌惮更深,执意排挤。司马懿看准时机,假装生病养老,整天抠着门不肯出手。但这时家中变故,张夫人病逝,为司马懿提供了世外桃源的借口,隔绝耳目。“大敌不动我不动”,这套他用得炉火纯青。两年里曹爽声望、权力膨胀,又一步步陷入宗室的众叛亲离。

突然高平陵之变,搅到天翻地覆。等曹爽被铲除,司马懿算真正“权柄在握”,却早已是七旬老人。家业还未稳,反贼环伺,何谈兴兵远征?!这时多少老对手虎视眈眈,他一心在意的是,谁敢捅刀子。

两年后,司马懿气数将尽,七十三岁离世,从此魏国迎来司马氏新世。就是在他生命最后十多年,战场扩张的窗口早就被权力斗争关死了。

从头到尾看一遍,诸葛亮死后,司马懿面对的,哪里只是一个敌国大将的离世。内里盘根错节。一次辽东平乱,提前透支身体余力;中原政局紊乱,一个皇帝算计着他晚年虚耗,另一个老冤家盯着他马上倒台。各种推力、拉力、博弈交缠。想再带兵灭蜀,机会转瞬而过,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少,就差“允许”的命令。曹叡、曹芳父子,加上曹爽这些宗室血亲,谁愿意让他下场收残局?

大家会既然他能靠几出计谋掀翻政敌,按理也能再筹谋进攻。其实换个角度也难讲。有时候,政治算计的烈度,真能压倒一切军事冲动。司马懿会不会真的有想法主动找蜀汉麻烦?恐怕还真谈不上——年纪一老,胆子不见得更大。很可能是自知权力才是核心。马谡失街亭,姜维北伐兵败几回,蜀汉自乱阵脚,何必再消耗自己家底呢?想一想这问题又说不定。人总要为自己考虑,尤其历史转折点上,有多少人出其不意就“划水”了?

其实类似事情古今常见,绝非三国独有。前线能不能动兵,往往是后面的权力关系左右。历史不是直线运行,谁也难说清下一个拐点会跳出来什么。司马懿一生,其实活得比谁都现实,成王之路很少靠刀兵砂土,反而是官场里的“静”,才能躲得过哪个人下手。你要说他执剑欲图天下,那也许只是故事的美化,未必是老家伙心里的执念。

细细琢磨,诸葛亮去世到司马懿病终,这一来一去之间,魏国大局如迷雾重重。谁主沉浮非一人之手,反而像是被局势哄着走。真要问司马懿有没有机会进攻蜀汉?有,也没有。机会永远在界限模糊的地方等着谁敢迈过去罢了。你司马懿自己会后悔吗?这事说不清。

有时候,人能不能成大事,还真不是能力和时运的集合体。只是,站在他当时角度,他心里会不会偶尔遗憾万分?是真是假,外人未必猜得透。不知道你怎么看这种权力与命运的纠缠?!

来源:历史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