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影飞白正当时

摘要:秋冬之际,太原的摄影人有个绝佳的拍摄题材:白鹭。这是大自然创造的优美物种,体态轻盈,通身茹素,它们应季而来,沿汾河似缀梨花如散碎玉。曾经,诗仙李白的吟诵是:“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诗圣杜甫的哦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有白居易、王维、杜牧、杨万里等一代诗

群 鹭

比 翼

问 候

秋冬之际,太原的摄影人有个绝佳的拍摄题材:白鹭。这是大自然创造的优美物种,体态轻盈,通身茹素,它们应季而来,沿汾河似缀梨花如散碎玉。曾经,诗仙李白的吟诵是:“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诗圣杜甫的哦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有白居易、王维、杜牧、杨万里等一代诗手,都不吝佳句于这个白色精灵。可说,白鹭入镜,不仅是天生“颜值”不负光影,也更有人文精神的千年滋养,美在双重。

白鹭在我国城市中,以厦门、南昌为多,是留鸟;其之于太原,得益于汾河景区的建设。在我印象中,至少十多年前,在城区和市郊都无它的踪迹,它只是翻飞在诗句中的一羽倩影。当汾河景区尤其湿地公园建成并发挥生态效应后,一河逶迤,万木繁盛,这时,缘水而居的白鹭始为到来,岁岁如约,成为太原的冬候鸟,且种群数量(现在百十羽上下)逐年而大,飞如絮舞,落似盘玉,从而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新景观。

白鹭摄影由此也成为一个飞来的题材。尤其是每年此际,它们多集中于湿地之北的下水口处,令拍摄者趋之若鹜,多时,百余镜头瞄着羽翅,以期留下一帧帧的美姿妙影。自然,拍摄好白鹭,仅凭热情并不够,前期的准备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相机的速率(快门速度要达1/1000秒以上,慢门创作不在此列)要高,镜头的焦段(200毫米以上)要长;二是对白鹭的习性要有所了解,不然,就很难捕捉到理想的画面。曾有这样的情形,许多初拍白鹭者,快门如雨注,一天下来,得片几千张,回家下载在电脑上观察,基本全为废片,没一张清晰可看,对自信心的打击很大。这主要是,除上说的准备不足外,也忽略了拍摄阶段的三个技术要领:一是对通体皆白的白鹭不宜顺光拍(应多用侧逆光),因为高光无法控制,致白色羽毛不能获得质感;二是对动体拍摄,缺少跟踪预判,也不能形成条件反射下的应时释放快门;三是根据日光变化和白鹭所处环境(水中或树梢)的辨识,迟钝动态管理拍摄数据。这都是先期拍摄的种种不足,属于正常现象,在实践后,不断积累经验,便能得到很好解决。

鸟禽摄影属自然摄影门类,也具艺术观赏性,但其本质在于记录物种的丰富并反映环境的和谐。自白鹭飞临太原后,使得这一题材的摄影人群也逐年扩大。对它的拍摄,虽然是玩乐性居多,但也体现友善鸟禽的意义,即拍鸟人首先是爱鸟人,鸟禽永远是第一性,拍摄永远为第二性。在人鸟发生“冲突”,即抵近拍摄,触碰了鸟禽警戒距离的本能反应等情况,这时,宁可放弃不拍。白鹭光影,要超越拍摄技术,去拥抱自然,既是致敬城市宜居的成就,也是映射社会文明的过程。

并州新闻 顾 桐 文/图

来源:太原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