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无论什么牌子,只要包装配料表上有这几个字,都不咋地

摘要: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但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包装却常常让人眼花缭乱。许多人在挑选食品时,会被“无糖”“低脂”“全谷物”等字样吸引。而真正的健康风险,往往隐藏在配料表里。只要包装配料表上出现几个词,消费者就该提高警惕。

文案丨李医师科普驿站

编辑丨李医师科普驿站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但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包装却常常让人眼花缭乱。许多人在挑选食品时,会被“无糖”“低脂”“全谷物”等字样吸引。而真正的健康风险,往往隐藏在配料表里。只要包装配料表上出现几个词,消费者就该提高警惕。

反式脂肪酸,这是最让人头疼的成分之一。它常见于各种糕点、饼干、植物奶油等食品中。反式脂肪酸能够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它会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油炸食品就没问题。实际上,许多工业化加工的食品都会悄悄添加反式脂肪酸。

专家已经明确指出,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世卫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呼吁全球逐步淘汰反式脂肪酸。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食品企业为了追求口感,依然在使用这种成分。人们在购买零食时,务必仔细查看配料表,避免摄入含有“氢化植物油”或“部分氢化植物油”的食品。

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成分是高果糖玉米糖浆。这种甜味剂常见于饮料、甜点、调味品中。它能让食品更甜,但却是导致肥胖、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研究表明,高果糖玉米糖浆会加速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腹部脂肪影响外观,还会增加患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看,肥胖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痰湿体质的人常常感觉身体沉重、容易疲倦、胃口较好。中医建议,这类人群应避免摄入过多甜食,尤其是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食品。

中医认为,甜味过多易生湿,湿邪困脾,脾虚则痰湿内生,进而导致肥胖、代谢失衡。这正与西医的观点不谋而合。

氢化油脂也是许多加工食品中常见的成分。它让食品更酥脆,也更耐储存。而氢化油脂的危害不容忽视。氢化油脂是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即便是标注为“植物油”的食品,也可能含有氢化油脂。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配料表,避免摄入这类成分。

中医认为,摄入油腻食物容易损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长时间食用含有氢化油脂的食品,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胃肠炎症。这也与西医中所提到的慢性炎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概念相契合。

另一个常见的成分是食品添加剂,尤其是防腐剂和人工色素。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食品保质期、提高卖相,但长期摄入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研究表明,某些防腐剂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尤其是那些长期摄入高剂量的人群。人工色素则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发育,甚至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关联。

中医认为,长期摄入含有过多化学成分的食品,会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指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各种慢性病。中医强调饮食清淡、天然,避免过多加工食品的摄入。西医也倡导人们多摄入新鲜蔬果、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以降低疾病风险。

还有一个成分需要特别提及,那就是“调味料”。配料表上常见的“酵母提取物”“味精”等名称,看似普通,但其背后隐藏着高含量的钠。

过量摄入钠会导致高血压、肾脏疾病,并增加中风的风险。很多人以为,只有吃咸的食物才会导致钠摄入过多。事实上,许多看似不咸的食品中,钠的含量也非常高,尤其是那些经过加工的调味品。

中医强调,“盐乃百味之首,但过则伤肾”。肾为先天之本,过咸的饮食会损害肾气,导致腰酸背痛、疲倦乏力,甚至影响生育能力。西医同样认为,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进而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建议适量摄取钠,避免过多摄入调味料。

综上所述,许多看似无害的食品成分,实际上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反式脂肪酸、高果糖玉米糖浆、氢化油脂、食品添加剂以及高钠调味料,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成分。无论食品包装上写得多么吸引人,消费者都应该擦亮眼睛,仔细阅读配料表,避免掉入“健康食品”的陷阱。

从中医角度讲,长期摄入这些成分会导致气血失调、脾胃损伤、痰湿内生等问题;而从西医角度看,这些成分更是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息息相关。想要保持健康,就必须从饮食入手,避免那些隐藏在配料表中的“健康杀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衣冠胜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