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为非洲现代化和中非合作带来重要机遇。在非洲区域组织和非洲国家政府政策引导下,非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稳步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动力强劲,呈现平台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
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为非洲现代化和中非合作带来重要机遇。在非洲区域组织和非洲国家政府政策引导下,非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稳步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动力强劲,呈现平台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中非人工智能合作注入新动能。面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和非洲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中非人工智能合作需要结合非盟及非洲相关国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战略对接;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充分利用不同多边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凝聚共识、塑造共同立场,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进程中提升“全球南方”的话语权。关键词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中央网信办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领军人才
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24年第11期,注释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在机器上实现相当乃至超越人类的感知、认知、行动等智能,通常可分为通用人工智能和专用人工智能,前者指能够处理很多任务的智能;后者指在人工智能所有方面都达到人类水平,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外界环境挑战,完成人类能完成的所有任务的人工智能。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带来重要机遇。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评估,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为非洲带来2.9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中国是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中非积极拓展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创新合作,对促进非洲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对非洲及“全球南方”人工智能战略布局持续深化背景下,中非人工智能合作应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创新研发技术、提升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能力,进而丰富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2024年6月5日,首届非洲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高级论坛在摩洛哥塞拉市闭幕,与会代表通过关于非洲AI技术应用的“拉巴特共识”。(新华社图片)非洲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态势
自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活动社区、学术机构及企业在非洲活跃起来。非洲联盟(下称“非盟”)及下属机构、非洲次区域组织、非洲国家政府日益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关注和投入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非洲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稳步提升。
第一,非洲区域组织和非洲国家政府积极引导和规划人工智能发展。非盟是非洲大陆层面人工智能战略规划的指导者与制定者,近期密集发布了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政策文本。2024年8月,非盟发布《非洲大陆人工智能战略》。作为非洲大陆第一份人工智能战略,其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在治理、技能、研究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呼吁非盟成员国采取统一的国家方法以应对人工智能驱动变革的复杂性。2024年2月,非盟发展署就监管和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发布白皮书和路线图。此前非盟发布的《2063年议程》《网络安全与个人数据保护公约》《非洲数字化转型战略(2020—2030)》《数据政策框架》等文件,对非洲人工智能发展都起到了政策引领作用。非盟下属机构也积极行动,非洲人权和人民权利委员会于2021年通过决议,呼吁成员国确保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符合《非洲人权和人民权利宪章》所载权利,要求非盟成员国保持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并将此要求纳入人权原则。非盟新兴技术高级别小组和发展署倡导将人工智能融入农业、医疗保健、金融、电信、交通、水资源管理和采矿等各个领域,强调在技能、基础设施、研究和创新、监管和伙伴关系等方面发展人工智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非洲次区域组织也高度关注和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例如,2024年6月,东非人工智能次区域论坛通过《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的内罗毕声明》,呼吁建立协调机制以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的实施。
非洲国家在制定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建立创新中心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18年毛里求斯发布的《人工智能战略》是非洲首个国家层面的战略。该战略将问责制、道德和包容性确立为人工智能监管的指导原则,旨在建立公众信任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肯尼亚于2019年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视为“关键的经济和商业支持技术”,并于2024年推出人工智能标准。埃及于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国家委员会,2021年通过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计划,2023年公布《埃及负责任人工智能规范》,包括技术运用、生态系统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机制和道德规范等内容,意在促进埃及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阿尔及利亚于2021年通过《人工智能研究与创新战略》,强调建立人工智能卓越中心,开展培训、教学和研究,解决伦理和安全问题并促进国际合作。贝宁于2023年出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战略》,呼吁为强大、可持续的数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重点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推广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发展人力资本、加强研究和创新以及实施治理框架。卢旺达政府推出的《国家人工智能政策》倡导创建开放和安全的数据生态系统,推动公共部门转型并加速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应用。塞内加尔则强调人才培养,支持解决发展问题的方案,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创建包容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尼日利亚明确将通过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立和维持世界一流的生态系统、加速应用和行业转型、开发强大的治理框架等,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此前,尼日利亚还发布《2020—2030年国家数字经济政策和战略》,并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中心。
第二,非洲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能力实现稳步提升。非洲学习研发应用人工智能的热情日益高涨,正追赶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步伐。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及相关私营部门进入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领域并取得积极进展。为帮助非洲国家推广和采用新兴技术,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于2022年在刚果(布)建立非洲第一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律、伦理、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研究,并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产品和服务,推动数字基础设施、金融等领域新技术研发。2022年举办的首届泛非人工智能会议也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视为非洲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技术工具。非洲本土人工智能组织,如AI Saturdays Lagos、Data Science Africa、Ghana NLP等,也在培养非洲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提供社区服务、举办会议和研讨会以及发表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内外力作用下,非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和开发能力稳步提升。从具体领域看,人工智能应用使非洲在医疗健康、农业及粮食安全、制造业、教育、经贸金融、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清洁安全供水、清洁能源供应、气候变化应对等关键行业受益,其中农业人工智能应用较为突出。如塞内加尔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无人机和自研应用系统,帮助农民进行农作物健康状态检测、识别病虫害并提供解决方案;肯尼亚用人工智能分析卫星图像及监测降雨、温度和植被健康等数据,评估农作物的健康状况和营养价值;埃及整合卫星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农业与作物动态观测和分析。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非洲人工智能应用更新速度加快,相关应用数量增速惊人。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新兴市场数据洞察平台(Data Sparkle)发布的《2024非洲移动应用市场格局之变》报告显示,2023年非洲移动应用市场同比增长24%,其中以对话式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游戏、摄影、效率和个性化品类的人工智能相关应用最多。从科技水平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非洲融入技术密集型全球供应链的潜力》报告认为,非洲正积极吸引投资者,打造数字和高科技密集型产业,推动非洲大陆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从国别看,摩洛哥新南方政策中心发布的《非洲的人工智能革命:经济机遇与法律挑战》(2023)显示,南非拥有700多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资公司,尼日利亚至少有450家公司,肯尼亚以204家公司居东非地区之首,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各有44家公司。2023年,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和肯尼亚是科技风险投资活动的主要目的地,四国交易量占非洲的68%,股权融资额占比高达79%,其中埃及数字服务出口额升至62亿美元,同比增长26.5%。
第三,非洲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空间潜力巨大。非洲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增长第二快的地区,其生态系统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专注于在多场景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非洲大陆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业务的公司多达2500多家,其中近半数于近年成立。2022—2023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非洲初创企业在金融、信息技术、卫生健康等领域共进行了103笔风险投资交易,累计价值6.41亿美元,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英伟达、华为等全球科技巨头已在非洲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数据、技能等方面进行投资。相比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融资近500亿美元的数据,虽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如更成熟的全球科技生态系统,但投资者对非洲大陆人工智能发展的信心已经显现。非洲开发银行报告分析认为,非洲有潜力成为采用人工智能的领导者,因为其拥有庞大的青年人口、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以及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和互联网技术。从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在各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可以激发各行业活力,将为非洲各国带来经济转型成果,对非洲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据估计,随着企业人工智能运用的不断增加,到2025年,非洲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岗位数量将增长200%;未来六年非洲人工智能市场估值每年将增长30%,到2030年有望达到15.7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这些预测无不显示出非洲人工智能市场的巨大潜力。
2022年7月29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洲留学生在操作机器人设备。(新华社图片)
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进展与特点中非传统友谊深厚,合作成果丰硕。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中非在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领域交流日益密切。其中,中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动力强劲,呈现平台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
第一,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机制建设与政策规划稳步推进。中国与非洲人工智能合作的首要特征体现在双方不断加强政策对接和协同,政府规划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一方面,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将人工智能纳入中非合作进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首次提到“人工智能”,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来临。计算领域量子物理规则的应用将给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大数据、区块链和其他应用方面带来巨大影响。中国将结合自身优势,为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进一步提出“积极探讨和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领域合作”。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在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中明确要“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促进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20个数字基建和数字转型示范项目”;在人文交流伙伴行动中将“设立中非数字教育区域合作中心”。另一方面,中非双方建立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中非数字合作论坛等专业化机制,共同引领和促进双方在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2024年,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交流合作基地,并强调在网络能力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同年,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等26个非洲国家在中非数字合作论坛上发布《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提倡“共同推进前沿技术发展,探索人工智能、5G/6G、高性能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合作”,同时推动共建研究中心,携手迈向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美好未来。
第二,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数据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必备要素,而数字基础设施则是产生高质量数据的前提。中非人工智能合作重点聚焦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向技术研发与创新、产业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拓展。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利用各类资金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电力装机容量1.2亿千瓦、通信骨干网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中资企业为马拉维、刚果(金)、博茨瓦纳、埃及等多个非洲国家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服务,为非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已有15个非洲国家的17个城市、1500多家企业选择中国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中国加大技术转移力度,推动中国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非洲产业发展。例如,中非发展基金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融资融智”支持中国智慧农业企业将中国先进的数字技术、装备引入非洲的广袤农田,赋能非洲智慧农业发展;中兴通讯携手非洲Airtel集团,助力刚果(金)语音网络数字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和数字人才培养方面,中非合作包括联合研究、短期培训、专业学习、学术访问等不同形式。例如,2021年,埃及通信和信息技术部与中国企业合作启动“数字埃及建设者”计划,每年为1000名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支持他们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网络安全等领域进行深造。华为公司与非洲多国院校合作开设“华为学院”,开设数字化技能培训课程,举办非洲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数字技能竞赛,提升研究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三,中非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进程中的协同持续增强。人工智能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是人工智能大国,也是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关键行为体。2023年,中国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各国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如何,都有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非盟则在《非洲大陆人工智能战略》中指出,要加强区域与全球合作,巩固公私伙伴关系,以增强非盟成员国和非洲大陆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提升非洲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进程中,中国和非洲国家拥有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拓展发展中国家影响的共同诉求,这为双方增强协同奠定了基础。2024年,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会议发表的《关于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主席声明》强调,中非应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的协调与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发展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联合国发挥主渠道作用,成立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机构。泛非数字合作组织“智慧非洲”首席执行官拉西纳·科内表示,“相信声明的发布将促进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中非数字创新伙伴关系高质量建设,为中非双方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化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路径人工智能是战略性新兴领域,是非洲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非洲人口结构年轻、人工智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具有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中非人工智能合作互补性强。《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双方赞赏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非方欢迎中方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赞赏中方为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网络、数据领域全球治理中的权利所作努力。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中非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水平、实现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注入新动能。
第一,对接发展战略,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非关系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秘诀”,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为中非合作打开新空间。面对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新挑战,基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人工智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战略目标,对接非盟《非洲大陆人工智能战略》和非洲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明确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一方面,基于《非洲大陆人工智能战略》《非洲监管和负责任应用人工智能白皮书》等非盟政策文件,围绕非洲人工智能五大支柱——人工智能的人力资本发展、基础设施和数据、为人工智能开发和部署创造有利环境、人工智能经济、建立可持续伙伴关系等,加强与非盟的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另一方面,针对非洲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优先加强与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卢旺达等出台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非洲国家合作,通过与区域大国的战略对接和产业合作,向更多非洲次区域国家辐射,助力打造非洲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价值链。
第二,增强技术支撑,提升产学研融合力。人工智能是技术革命的产物,推进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中非双方可探索通过科技引领和应用驱动双向发力,加强技术自主和产业进步,增强经济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创新方面,要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建设20个数字示范项目,加强通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与刚果(布)非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南非军事学院国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非洲国家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加强合作,积极开展联合研究、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建立中非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应用方面,围绕非洲关切和需求深化合作。《非洲人工智能》报告指出,非洲49%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来自农业,推动农业部门对非洲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来自气候行动,包括监测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保护和灾害预测分析等。因此,中非双方应坚持应用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非洲面临的实际发展难题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合作,实施“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等更多“小而美”项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民生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按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要求,完善中非科教合作机制平台,设立中非数字教育区域合作中心。发挥“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作用,开展中非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助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鼓励企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针对应用型人才进行技能培训,为非洲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
第三,凝聚治理共识,提升“全球南方”影响力。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已显现出伦理道德、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风险,未来也可能引发人类生存风险,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大国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围绕人工智能治理加强政策协调,试图在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治理规则构建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全球南方”,双方需利用不同多边机制和平台开展合作,发挥多层次作用,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话语权。一是充分利用中非合作论坛及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中非数字合作论坛等多边交流机制,在人工智能治理等相关议题上凝聚共识,形成中非共同立场。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通过建立国家行为准则、发展数字扫盲等举措,不断弥合智能鸿沟、数字鸿沟,共同做好风险防范,推动停止滥用人工智能。二是推动将人工智能治理议题纳入“77国集团+中国”等南南合作进程,引领和塑造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南方”立场。三是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探讨形成以联合国为主渠道的相关国际治理框架。加强政策协调,积极参与和引领标准、规则等制定,使未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制度设计符合“全球南方”的利益和价值取向。
【本文是全国影响力建设智库专项重大课题“全球南方视域下中非共建现代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KZD2024011)阶段性成果】
平台编辑 | 吴小玲
《当代世界》杂志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际政治研究月刊,是深入宣介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理论阵地;是宣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党的对外工作创新成果的权威传播载体;是深入研析世界形势、国际格局、政党政治发展变化和变革规律的专业智力汇聚场;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与实践的重要窗口。本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杂志英文刊入选首届CSSCI外文版期刊目录。
关注当代世界!
与您分享最权威的国际时政文章!
微信小程序
购买杂志
中文刊订阅↓
英文刊订阅↓
中国邮政微邮局订阅
请扫描下图二维码↓
【中文刊】18元/期,216元/年
来源:当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