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一个男人一旦离了婚,往往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让自己“沾光”的对象了。
文 | 小雯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一个男人一旦离了婚,往往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让自己“沾光”的对象了。
你看汪小菲,一度是“京城四少”,头婚娶的是大S,一个站在华语娱乐顶峰的女明星,谈婚论嫁时,全世界的镁光灯都朝着他们打,三亚的那场世纪婚礼堪比颁奖典礼。
那时的他,家境、身份、资源、面子、风光,样貌、颜值样样不缺。
可离婚之后呢?他的人设塌了,婚姻的筹码少了,连资本市场都不再待见他。
再婚的对象,哪怕再年轻漂亮、会带货、肯努力,但论影响力、社会地位和气场……和前妻大S一比,差了不止一个段位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头婚是男人在婚恋市场中,唯一一次用“潜力股”的形象进行溢价交易的机会。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情境资本”。意思是人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发挥的魅力不同。
头婚时的男人,大多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是“值得押注”的未来选项;而二婚时,大多数人已是精力透支的中年,带着孩子、负债和麻烦,和连自己都看不清的未来。
那场婚姻里,最强的并不是他,而是时代和情境给他的精美包装。
当年的张兰还是商界传奇,俏江南辉煌一时,儿子沾点光理所当然;而今,张兰靠着网络直播勉强续命,但因为无底线,而让自己的账号都被封了,让麻六记的营业额也一落千丈,他,汪小菲,也只是一个靠着“前妻绯闻”续命的互联网背景板。
头婚是男人人生唯一一次“借势上位”的机会,而再婚,只剩裸泳的自己要单打独斗了。
很多男人一开始不明白:离婚之后再找一个,怎么就这么难了?按说,我现在更成熟更有魅力了嘛!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仍幻想用头婚的方式去谈二婚的恋爱。
汪小菲和马筱梅的婚礼,安排在北京郡王府,看上去中式温馨,实则是缩减预算的无奈之举。
那句“谢谢老婆适应我的脾气、我的朋友、我的茅台”,这听起来温情,实际上的潜台词是:“谢谢你接受这个年迈残次的我”。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婚恋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配对值”。每个人在婚恋市场上都处于一个综合评分的区间,头婚时讲感情是因为评分相当;二婚时讲条件,是因为再也回不到“凭感觉”的年纪。
你离了婚、带了孩子、情绪不稳定、经济起伏,甚至舆论缠身,你的“配对值”就掉了,此时你再想找一个像大S那样漂亮、独立、有身份的女性,就难了,除非你资源更上一层楼,否则只能“就地匹配”。
曾有婚恋平台做过调研:
离异男性再婚时,匹配范围平均要下降两个学历层次;
离异男性的择偶主动权下降54%;
离异女性再婚成功率远高于男性,尤其是带娃的男性。
简单说就是:你变得不值钱了,你已经不再拥有“让别人相信你值钱”的外壳了,再说,对要再婚的女人来说,她更现实了,一眼就能戳破你的窘迫与无奈。
再婚市场是赤裸裸的交易场,每个人都在评估:这段关系我会不会吃亏?我要让渡什么?能换来什么?
大部分的女人,若是自强自立,她们是不会嫁给那种拖他后腿的男人的。
“爱情”是入场券,“利益”才是胜负手。
男人没钱,只能单着;男人钱少,只能下娶。
很多人以为离婚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其实,它更像一面照妖镜,映出你身上所有的短板。
汪小菲的离婚,几乎成了网络时代最“高调”的翻车现场。他曾靠大S的资源创业,却也在离婚后被曝光是“资金未结”、“婚外有情”;他母亲张兰,更是靠兜售儿媳隐私直播吸粉,最终连连被封。
这不是偶然,是系统性崩盘。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未被意识到的阴影,终将主宰你的人生。”
意思是:你不想面对的那些性格漏洞、控制欲、情绪不稳定、责任感缺失……在婚姻里一次次被原配包容,但到了二婚,没人再愿意替你兜底。
头婚时,大S可以忍受你的脾气、支持你的创业、当好贤内助,因为她爱你;
再婚时,对方更务实,她要的是:你能不能签婚前协议、能不能加她名字、能不能给弟弟安排工作……
你以为自己换了人就能重来,其实不过是带着“未解决的你”重新开始新的崩坏循环。
一个情绪不稳定、缺乏边界感、不能自省的男人,无论结几次婚,最后都会面对同样的结局:
再也找不到那个曾经不计成本爱你的人。
你总以为是“她不如从前”,其实,是你自己不再值得被珍惜。
男人最容易在头婚时被放大优点,在再婚时暴露缺点。不是因为对方变差了,而是你的“溢价”不再了。
所以别再幻想着,“将就”的人会给你“讲究”的幸福。
婚姻从来不是靠修补弥合的,它只会逼你暴露:你到底是谁,你能不能承担起“家庭”这个词背后的责任、忠诚、成熟与分寸感。
头婚是一场冲动的冒险,二婚却是你所有人生观的集合体。
汪小菲们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唏嘘,不是因为他娶了谁,而是他错过了“本可以好好过”的那一段璀璨人生,丢掉了一个真心爱他的,可以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
你若珍惜,哪怕是一场平凡的爱情,也能撑起一生的荣耀;你若轻贱,再多的机会也只是换一种姿势,重蹈覆辙。
愿你,不要成为“曾经有最好的,却亲手毁掉”的那种人。也愿你,在一次次的失去中,终于学会什么叫真正的珍惜。
来源:江左梅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