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误将女主播视频当私人告白,买烟花守村口“等国家发的老婆” 民警劝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6-01 08:14 5

摘要:5 月的湖南乡间,68 岁的刘嗲嗲每天雷打不动地搬着小板凳,守在乔口镇湛水村的公交站。公交车进站时,他总要踮起脚往车内张望,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村民们私下议论:"刘嗲嗲怕是中了邪,说什么国家要给他发老婆。" 直到社区民警曾有平走访时,才揭开这场荒诞又

5 月的湖南乡间,68 岁的刘嗲嗲每天雷打不动地搬着小板凳,守在乔口镇湛水村的公交站。公交车进站时,他总要踮起脚往车内张望,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村民们私下议论:"刘嗲嗲怕是中了邪,说什么国家要给他发老婆。" 直到社区民警曾有平走访时,才揭开这场荒诞又心酸的 "网恋" 真相。

原来,刘嗲嗲在刷短视频时,刷到一位拥有 40 万点赞的女主播。她在视频里柔声说道:"你在家等我,我来照顾你,来跟你过日子。" 从未感受过家庭温暖的刘嗲嗲,误以为这条面向全网的视频是 "私人订制"。他翻出压箱底的蓝布衫,在衣柜里塞满烟花爆竹,甚至连锅碗瓢盆都换成了喜庆的红色 —— 这个一辈子没娶过亲的五保户,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准备迎接他想象中的 "新娘"。

当民警告诉刘嗲嗲 "视频是公开的,不是只发给你" 时,老人急得直摆手:"她眼神就像在跟我说话,怎么会是假的?" 这句话戳中了一个残酷现实:在数字化浪潮中,许多老年人就像站在玻璃窗前的孩子,只能看到屏幕里的五彩斑斓,却摸不清背后的运行逻辑。

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网民占比已达 12.2%,但其中仅 26% 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对刘嗲嗲来说,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点赞量、公开评论都是 "天书"。他不知道,那个对着镜头微笑的女主播,可能同时 "撩" 着千万观众;他更不知道,自己在评论区留言的 "我等你",会被淹没在每秒刷新的 99 + 消息里。这种认知鸿沟,让老年人成为 "数字热恋" 的高危群体。

在刘嗲嗲的手机里,女主播的每条视频他都反复观看,甚至能背诵台词。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parasocial relationship(准社会关系)"—— 观众单方面构建亲密感,将媒介人物视为真实朋友。而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恰恰在强化这种错觉:你越爱看什么,就越给你推什么,形成信息茧房。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主播利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谋利。他们用 "关怀式话术"" 专属承诺 "打造虚拟陪伴,诱导打赏或购物。刘嗲嗲虽然没花钱刷礼物,但为" 婚礼 "购置的烟花爆竹、新被褥等物品,已花费近两千元 —— 这相当于他三个月的五保金。正如民警曾有平感叹:" 老人防的不是骗钱,而是骗感情。"

面对执迷不悟的刘嗲嗲,民警想出 "赌约" 之计:约定时间内女主播未出现,就删除账号。当约定日期过去,老人终于看着空荡的公交站,沉默着删掉了视频。这场充满戏剧张力的 "梦醒时分",折射出老年人网络反诈的困境:讲道理不如摆事实,谈风险不如给陪伴。

要避免类似悲剧,需要三重守护:

家庭补位:子女应定期教父母识别网络套路,正如曾有平在村里开展的 "手机小课堂",教会老人查看视频发布时间、关闭打赏功能;平台责任:对面向中老年群体的情感类内容加强审核,增加 "风险提示弹窗",如抖音的 "银发守护模式" 已试点自动识别老年用户并限制打赏;社会支持:社区可建立 "防诈陪伴小组",像乔口派出所那样,用 "打赌"" 现身说法 " 等柔性方式介入,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刘嗲嗲的故事里,藏着千万空巢老人的孤独缩影。他们或许不缺物质保障,但精神上的 "五保" 需求更为迫切。当我们在嘲笑 "国家发老婆" 的荒诞时,更应思考: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让老年人既不被技术抛弃,也不被情感遗忘?

正如民警曾有平在结案记录中写的:"老人删除的不是视频,而是一个关于温暖的梦。我们能做的,是用真实的关怀,为他们编织更可靠的安全感。" 下次回家时,不妨多陪父母刷会儿手机,讲讲网络背后的故事 —— 或许,这比任何防诈宣传都更有温度。

互动话题:你身边有老年人沉迷网络的经历吗?面对 "数字鸿沟",你觉得家庭和社会该如何介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与思考,一起守护银发群体的 "数字晚年"。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