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评论员 程千凡摘要:在日本这片曾经由本土电子巨头牢牢掌控的电视市场里,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悄然上演。曾经,提起电视机,日本人的心中自然会浮现出索尼、松下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它们不仅是品质的代名词,更是技术的引领者。然而,时过境迁,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品牌的电视,以海信集团为代
在日本这片曾经由本土电子巨头牢牢掌控的电视市场里,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悄然上演。曾经,提起电视机,日本人的心中自然会浮现出索尼、松下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它们不仅是品质的代名词,更是技术的引领者。然而,时过境迁,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品牌的电视,以海信集团为代表,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席卷了这个曾经的“电视王国”。
走进东京繁华的街区,特别是有乐町的家电店内,一幕幕景象诉说着变迁。中国海信的平板电视,以其醒目的位置和亲民的价格,吸引着往来顾客的目光。55英寸的屏幕,价格低至10万日元以下,与之相比,索尼、松下等日本品牌的同尺寸产品,价格几乎翻倍。这样的价格优势,让越来越多的日本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国货”与“外来者”之间的界限。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比较性能与价格,最终,中国品牌的电视机因其高性价比而成为他们的首选。
数据,是这场变革最直接的见证者。2024年的前九个月,中国企业在日本电视市场的占有率已逼近半壁江山,达到了49.9%。其中,中国海信凭借对原东芝品牌“REGZA”的成功整合,市场占有率高达40.4%,稳居榜首。TCL科技集团也不甘示弱,与索尼、松下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市场的新格局。这一变化,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技术、成本控制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结果。
回顾过去,从显像管到液晶屏,再到数字电视广播的转型,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然而,近十年来,虽然OLED面板的普及和屏幕尺寸的竞争如火如荼,但电视观看体验的本质并未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性价比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中国企业,凭借其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成本控制能力,在这场性价比之战中占据了先机。
特别是“Mini LED液晶电视”的推出,更是将这一竞争推向了新的高度。海信等中国企业,在保持画质的同时,通过成本控制,使得这一高端技术得以普及,满足了日本消费者对性能与价格的双重期待。而原东芝“REGZA”品牌的加入,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更借助规模优势,进一步巩固了海信在日本市场的地位。
面对这一现状,日本企业若想重拾昔日辉煌,必须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历史的车轮不会倒流,但创新的力量可以引领未来。夏普曾经的辉煌,松下、索尼的转型尝试,都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在技术成熟期,规模优势成为了中国企业难以撼动的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视与显示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中国小米在日本推出的无法接收地面波的“电视”,正是对这一趋势的敏锐捕捉。而AI功能的融入,虽然尚未彻底改变观看体验,却预示着电视行业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品牌的电视凭借其性价比优势,在日本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找那些能够真正触动消费者内心的创新点,而非仅仅停留在价格战的层面。毕竟,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日本品牌,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共同书写着电视行业的新篇章。
来源:蒋丰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