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几天前,泉州8岁的玲玲(化名)突然发热,热峰达到40.2℃!不仅热度难退,还变成“小红人”,全身长满红疹,把爸爸妈妈吓得够呛。之后,玲玲被紧急送医,不料竟查出猩红热!
就在几天前,泉州8岁的玲玲(化名)突然发热,热峰达到40.2℃!不仅热度难退,还变成“小红人”,全身长满红疹,把爸爸妈妈吓得够呛。之后,玲玲被紧急送医,不料竟查出猩红热!
泉州儿科医生提醒,猩红热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尚无疫苗可预防,需注意防范。
女童高烧超40℃ 浑身长满红色皮疹
“医生,您快看看我家孩子怎么了,不仅发热,还变得红彤彤的,全身长满了红色的‘鸡皮疙瘩’,看着很吓人!”两天前,玲玲被带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急诊科。
玲玲爸告诉医生,上周五放学后,玲玲就喊头晕、喉咙痛,昏昏沉沉睡了过去。没多久,孩子的体温开始升高,最高时达到40.2℃。这几天,孩子很没精神,也吃不下东西。更奇怪的是,除了发热,玲玲还全身发红,浑身长满红色皮疹,一粒粒的跟鸡皮疙瘩似的,一直喊痒,要去挠。
医生检查发现,玲玲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舌头布满了小颗粒,形如杨梅(即“杨梅舌”),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散布着淡红色的细小斑丘疹。血常规结果显示炎症指标升高,细菌培养中发现了化脓性链球菌。
“结合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孩子患上了猩红热。”医生下了诊断。
很快,玲玲被收入院治疗。好在,经及时治疗,目前,孩子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身上的皮疹也慢慢开始消退,小家伙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等传播
据了解,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又叫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患者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从医院的接诊情况来看,猩红热呈散发病例。这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人群普遍易感,2~8岁儿童高发。”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感染科吴俊峰副主任医师告诉海都记者,感染后可获得较强免疫力,再次感染同一血清型病原菌的可能性较小,但感染另外血清型病原菌仍可再发病。
据介绍,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是猩红热主要传染源。患者发病前24小时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物品、环境等传播,也可通过受损的皮肤传播。
目前尚无疫苗 预防建议做到以下3点
目前,猩红热尚无疫苗可预防。一般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对预防猩红热均有用,吴医生建议做到以下3点可有效预防:
1.管理传染源。如果孩子确诊猩红热,应避免上学,及时就医治疗,病好后方回校;被患者污染的用具可煮沸消毒,家具书桌要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擦洗消毒,不能擦洗的物品,可以户外暴晒1~2小时。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室内勤通风。猩红热高发期,尽量减少带小孩到人群密集通风较差的地方。如果要去,尽量佩戴口罩。
3.提高孩子免疫力。适当户外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都可以提高免疫力。
来源:海峡都市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