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凡江河,多是由西向东流向。而作为鄂东五水之一的举水河,经过麻城,从闵集到岐亭这一段,却是由东向西汩汩而流。闵集,是《谈玄》作者闵先锋先生的老家,这部书被称为“麻城版《聊斋》”,收录了麻城这片土地上的神鬼异事,很是有趣。而岐亭,则是“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成名
一
大凡江河,多是由西向东流向。而作为鄂东五水之一的举水河,经过麻城,从闵集到岐亭这一段,却是由东向西汩汩而流。闵集,是《谈玄》作者闵先锋先生的老家,这部书被称为“麻城版《聊斋》”,收录了麻城这片土地上的神鬼异事,很是有趣。而岐亭,则是“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成名之地。这条河从大别山麓福田河发源,自北一路南下,奔涌一百多公里。最后经新洲,在双柳朝天观附近入江。
我的老家,即是举水中游,一个枕河而居的罗姓小湾落。罗姓,源自古罗国,由一个以“罗”捕鸟的小部落生发,从郧房、宜城、枝江直接江汉平原,再东至南昌,南下洞庭湖,所谓“赤脚下长江,光身入洞庭”,插草、拖犁、圈地,繁衍生存,讲的就是这一段播迁史。但此地的罗姓,是从江西南昌移民而来的。
二
举水中游,过了迎集大桥再走个三里路,最靠着河堤的湾落,就是“方罗李”。一进“方罗李”,三天不吃米,形容的就是这块河湾之地物产丰茂,盛出美女。因为相较南边的丘陵地,这块是难得的小平原。据妈说,七十年代大修水利之前,是没有如今这道高高的举水河堤的,那是只有一道矮矮的长堤,过了河堤是大片的杨树林。
12岁之前的妈妈,无学可上,每天的工作是背着背篓到处捡柴火。也许一边捡柴,还一边唱“癞痢癞,癞十八。烧柴香,点大蜡。保护癞痢长头发。不长多,不长少。长就几根哈毛草。”还有“三癞痢,真出奇,头上长块方瓜皮。人家屙屎当粪,他屙屎当顿。”
三癞痢,是我家的前屋,昌义叔的父亲。因为从小长了癞痢,头发不多,就成了小孩子们口里的笑料。更恶毒的还有“癞痢癞成饼,快叫医生整。医生还没来,癞痢成了材。医生路上走,癞痢钻了土。” 小孩子狠起来,比大人不遑多让。
三
妈算起来,拢共只念过四年书,但她有个天赋:记得数不清的的口头禅、顺口溜、歌词,当需要发挥的时候,她能随时调度,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应用场景非常及时,这些麻城土话形象和生动,当出自老实憨厚的老妈嘴里,让人忍俊不禁。比如“济澜抽的水,说和做不同”,比如“罗汉胖头顺,狗子咬太平,喜生来压阵”,这些人,这些道理,都是罗家河这块方圆不足一公里的小湾子里产生并流传的,你说奇不奇?
说起奶奶,妈常说她是和爷爷在枪林弹雨中一起成长起来的战友。“过个节打个仗,吃挑谷打个仗,算根烟打个仗,划根火柴打个仗。” 有一年,“狗子咬太平”中的运太来拜年,就因为出门时奶奶追着敬了一根烟,被爷爷尿壶淋头。一年到头没进账,工分不够,过年还要倒给钱给大队。“喂猪喂得像狗子”,人都吃不饱,猪哪里有吃的?也就喂些花生和(叶),糠麸子,浮萍。
和爷爷“敲”了一辈子的奶奶,四十多岁得了风湿性心脏病,还有高血压,瘦得像骷髅。我的五姨出生之前,就是妈下面,还有一对双胞胎,出生一个星期都没保住,埋在国文家(渠道)旁边,那是以前湾子专门埋小娃的地方。五姨出生的时候,奶奶虚弱得抱娃都抱不动。爷变卖了老屋的老字画、桌椅、格子门、天井石头,给奶治病,最后被卖当的(游方郎中)医好,两人最后都活到了八十四,无疾而终。
来源:人间故事铺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