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寻常”支原体肺炎大流行,今年仍需警惕

摘要: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肺炎支原体每2-7年(平均4年)会发生一次区域性暴发流行[1]。每次暴发流行可持续1-2年,甚至更长时间[2]。2024年,再度爆发的支原体肺炎,处于同一流行周期。

导语:

支原体肺炎又来了?是的!先来区分几个概念。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肺炎支原体每2-7年(平均4年)会发生一次区域性暴发流行[1]。每次暴发流行可持续1-2年,甚至更长时间[2]。2024年,再度爆发的支原体肺炎,处于同一流行周期。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疾病,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呼吸道,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接质,引发肺部炎症,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

正文:

国家卫健委10月8日召开发布会,指出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尤其在儿童群体中更为明显。专家提醒公众要注意防护,及时就医。


揭秘支原体肺炎的2024新特点:

临床表现:干热高咳、夜不能寐

剧烈咳嗽(干咳为主)、夜间加重。持续高热、头痛、咽痛、流涕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感染人数激增,儿童成重灾区

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人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是主要的易感人群。秋冬季节(北方)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季节,在气温骤降、空气干燥的情况下更易爆发。

低龄化趋势,免疫力成关键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流行中,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感染,从病情上来讲没有明显加重。传播力强、潜伏期长,加之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共同导致了儿童的易感现象。

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升级

近年来,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肺炎支原体菌株(EC1、EC2)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东亚菌株的重要特征就是耐药性比较高,对大环内酯耐药性整体超过80%[3]。

重症病例增多,健康警钟长鸣

传播性强,叠加耐药性增加,今年的支原体肺炎不仅感染人数多,发病率更高,病程更长,重症病例也有所增加。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应对支原体肺炎,如何科学防治?

治疗手段

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如果出现耐药情况,可考虑使用新型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

如何用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通常口服或静脉注射,疗程一般为7-14天。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和成人。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适用于成人和青少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的特点是对细菌有用,对病毒无用,而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所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这两类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无用

预防措施

目前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如果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以后也可能会再次感染。因此,做好防护很关键。

个人防护: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保持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

集体防护:

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晨检和午检,发现症状及时隔离,避免集体活动,定期消毒。疫苗接种:虽然目前没有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疫苗,但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以减少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小结:支原体肺炎虽然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传播和危害。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体质,是预防和应对支原体肺炎的关键。

症状较重时需要请专业的医生协助诊断,及时就医。如果您和您的家人需要北京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专家的高效看诊,可通过【北京尤迈诊所】公众号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具体病情,为您精准匹配适合的科室和专家。

参考资料吴移谋, 邵国青. 支原体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孙红妹, 萧丽.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J]. 临床实验室, 2024(2): 15-23.[3] Resurge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by macrolide-resistant epidemic clones in China, The Lancet Microbe, January 17,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16/S2666-5247(23)00405-6.

来源:尤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