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发不发大水,就看芒种”,今日芒种,今年雨水会破纪录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6-05 16:43 5

摘要:时间过得可真是快,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小满,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了。最近我们这里天气比较凉爽,因为一直在下雨。

时间过得可真是快,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小满,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了。最近我们这里天气比较凉爽,因为一直在下雨。

说到芒种,民间有句老话叫“发不发大水,就看芒种”,那么,今年夏天雨水会不会发大水,甚至降雨量会不会破了纪录呢?我来为你解答:

① 芒种的由来和意义

芒种,一般在每年的公历6月5日到7日之间交节,这个时候,太阳到达黄经75°,也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拉开了序幕。

那为啥叫“芒种”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得明白: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像麦子这些带芒的农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而像晚稻、玉米这些夏播作物也到了播种的季节。

“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种”则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所以,“芒种”也常被解读为“忙种”,农民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古人认为,芒种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往往能预示着整个夏季的雨水多少,所以,老祖宗们对芒种这天的天气格外上心。

② 芒种的三候

咱们智慧的老祖宗还把芒种节气细分成了“三候”,每五天为一候,形象地描绘了芒种期间的物候变化:

一候螳螂生:说的是芒种节气开始后,小螳螂们就从卵壳里孵化出来了,预示着田间的昆虫开始活跃起来。

二候鵙(jú)始鸣: “鵙”指的是伯劳鸟。到了芒种的第二个五天,伯劳鸟就开始在枝头放声高歌了,仿佛在提醒我们,要注意田间管理,别误了农时。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鸟”是一种很会模仿其他鸟叫声的鸟。等到了芒种的最后五天,这种鸟反而安静下来不叫了,这意味着天气是越来越炎热了。

这三候的变化,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水逐渐增多的气候特点。

③ 芒种的习俗

围绕着芒种节气,各地也留下了不少有趣的习俗,都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安苗祭: 在一些种植水稻的地区,插完秧后,人们会举行“安苗祭”的仪式,比如抬着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汪华公的像在田埂上巡游,祈求秧苗茁壮成长,谷穗饱满。

送花神: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二是花朝节,百花盛开,而到了芒种时节,群芳摇落,古人会设宴为花神饯行,表达对春花的留恋和对夏收的期盼。据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芒种饯花神”就源于此俗。

煮青梅: 南方一些地区有芒种煮梅的习俗。青梅酸涩,煮后食用不仅能解暑生津,也寄托了“青梅竹马”的美好情愫。

“发不发大水,就看芒种”,今日芒种,今年雨水会破纪录吗?看农谚咋说:

农谚一:“芒种日头火辣辣,当年雨水不会差。”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这一天是大晴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那么预示着这一年夏季的雨水可能会比较调和,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谚二:“芒种落雨连夜下,河水涨满莫惊讶。”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芒种这一天开始下雨,并且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甚至连着下到晚上,那么预示着这个夏天雨水可能会比较多,河流水位会上涨。

“河水涨满莫惊讶”,说明这种雨水带来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可能会导致一些低洼地区的农田被淹。但“涨满”并不一定意味着突破历史记录,更多的是指雨水充沛。

农谚三:“芒种乌云追,龙王也掉泪;芒种雷声响,大水没商量。”

这两句农谚说得就比较严重了。它的意思是,如果芒种这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黑压压一片,甚至伴有雷声阵阵,那么这预示着当年夏季的雨水可能会非常非常大,甚至可能雨水量突破往年记录。

“龙王也掉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雨势之大,连掌管龙王都控制不住。“大水没商量”更是直接点明了发大水的可能性极高,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这种天气出现,往往预示着整个夏季的降水系统异常活跃,暴雨、大暴雨天气可能会频繁出现。

当然了,农谚是古人在当时科学条件下的一种经验总结,有其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天气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也很多。

咱们现在有了更科学的天气预报系统,所以具体的天气情况,还是要以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权威预报为准。

来源:农家事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