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垣 系统研究雅安鸟类第一人

摘要:1930年,李桂垣出生于乐山市夹江县,自小对农村的飞禽走兽、翩翩起舞的蝴蝶、河中的鱼虾、林中的小蛙非常感兴趣。1949年,李桂垣如愿考上今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之一的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在校期间,他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练就动物标本采集制作的过硬本

李桂垣(中)、张清茂(左)和张瑞云(右)在鸟类标本室测量标本

雅安是鸟类的乐园,且有专家认为雅安之名的来源与鸟类有关——“雅”原指一种叫“雅乌”的鸟,“雅安山”(即今天的苍坪山)就是众多“雅乌”安居栖息之地。

其实,在“雅安山”下就有一位鸟类学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桂垣。

四川旋木雀、金额雀鹛、弄岗穗鹛是中国鸟类学家发现命名的三种鸟类。雅安不仅有四川旋木雀、金额雀鹛的身影,而且四川旋木雀就是李桂垣在雅安发现命名的。

2024年1月,李桂垣接受笔者采访

与雅安结缘

1930年,李桂垣出生于乐山市夹江县,自小对农村的飞禽走兽、翩翩起舞的蝴蝶、河中的鱼虾、林中的小蛙非常感兴趣。1949年,李桂垣如愿考上今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之一的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在校期间,他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练就动物标本采集制作的过硬本领,深受授课教师器重,成为协助老师组织实习实训的助手。1953年,李桂垣从四川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毕业时,全班只有一个留校名额,学业成绩最优、实践能力最强的他被选中,此时他23岁。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撤销西康省,将其划归四川省。四川省委遂决定将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到雅安,接收原西康省人民委员会部分办公、生活用房,用于教学和办公。

1956年4月30日,国务院正式下达四川大学农学院迁移至雅安独立建院的决定。

四川农学院在雅安建立初期,师资缺乏,一些课程仍然需要四川大学生物老师支援。学校从交通便捷、繁华的大都市,迁到相对落后的雅安,很多老师与学生不太愿意。李桂垣却对组织表态:“我是预备党员,服从安排,只要让自己学了十多年的生物学有用武之地,到哪里都是教书。”

李桂垣担任动物教研室的主任,肩负起教学与科研的重任。

李桂垣主编的《四川鸟类原色图鉴》

风餐露宿苦中乐

“从理论到理论不行,从书本到书本不行,没有动物标本,鸟兽分类方面的课程不好讲,吸引不到学生,教育教学的效果难以提升,科研难以进行,为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非自己采集标本不可。”面对农学院和动物教研室的现状,李桂垣与他的团队达成一致意见。

因为爱好与工作需要,从1957年起,李桂垣和他的团队在没有教学任务的时段,都会带领老师外出采集标本和野外考察。有时放弃寒假、暑假的休息,开展野外考察与标本采集工作。从二郎山、夹金山到大相岭、峨眉山、凉山、瓦屋山、秦岭、大巴山,西南各地均留下他们的足迹。

“我们每年有一两个月在外面采集标本,有空闲的时间基本都在采集,所以才记录了那么多标本。迁到雅安后,学校的第一件鸟类标本,就是我亲手采集制作的。”2024年1月23日,94岁高龄的李桂垣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对当年的情境记忆犹新。

由于鸟类频繁活动的时间集中在早上和下午,他们每天必须早起摸黑走进森林深处,一边观察一边找寻稀有鸟类品种,晚上又要及时解剖当天采集到的鸟儿,记录胃中的食物残渣,以了解食性,整理记录生境、体长体重、羽毛颜色等特征,以备分类鉴定和进一步研究。还要将鸟皮小心剥下,涂防腐剂,并干燥保存标本。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雅安在内的川内多数地方不通公路,客运车辆也少,更没有专车。为了赶路和采集需要,他们有时一天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

当年采集鸟类标本的山上没什么人家,他们只能带着干粮进山。采集旅途,经常是饱一顿饿一顿,吃野果、喝山沟水是常态。

李桂垣清晰记得,一次采集途中,一天没有吃上饭,只得钻进老乡家的玉米地,找到一根黄瓜,勉强维持一天。

四川旋木雀 呼延凯 摄

系统研究宝兴鸟类

在李桂垣的印象中,宝兴是著名的“鸟类标本采集胜地”,山高林密,植被和气候垂直带谱明显,鸟类种类、数量都很丰富。

从1962年至1965年,李桂垣和他的团队成员刘良才、张清茂、刘昌宇、张瑞云等人,每年均到宝兴采集标本,先后采集到标本1700余号,梳理出209种鸟类,其中有很多是阿尔芒·戴维等人在宝兴发现命名的模式标本种,增补了90余种以前没有记录的鸟类。

1964年12月6日,李桂垣在宝兴县硗碛乡海拔2200米处,采集到一只猫头鹰雄鸟标本,经研究认为是横斑腹小鸮的新亚种——杂横斑腹小鸮。

为了系统研究宝兴鸟类区系的演变趋势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1980年到1981年,李桂垣、张瑞云、张清茂等又数度深入宝兴开展野外调查,增录鸟类25种。

“通过对宝兴鸟类的区系组成和演变情况的研究分析,说明鸟类的区系组成及其演变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栖息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多样繁杂的栖息环境为鸟类区系的繁茂创造了必要的生息条件。而生境的严重破坏,必然导致鸟类区系的急剧下降,这就充分反映了鸟类区系组成同环境间的适应关系。”李桂垣说。

发现命名四川旋木雀

二郎山植被良好,鸟类丰富,李桂垣和他的团队多次前往考察采集。

1991年至1992年,张清茂、温安祥在天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采集到7号旋木雀标本。此鸟类与旋木雀的西南亚种、北方亚种、甘肃亚种、新疆亚种、东北亚种相比,羽毛颜色、体型大小不太一样,喙较西南亚种稍短。李桂垣查阅大量文献,并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生物系等处借来同类标本进行比对研究,判断这是一个新亚种,为旋木雀的第6个亚种,以模式标本产地将其定名为“旋木雀天全亚种”。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995年7月的《动物分类学报》第20卷20期。

德国鸟类学家Jochen Martens博士曾专程拜会过李桂垣,比对研究他们采集制作的旋木雀天全亚种标本。

2000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悦华副研究员和Jochen Martens在瓦屋山发现了旋木雀天全亚种的踪迹。通过形态比较、鸣声分析和DNA鉴定,确认旋木雀天全亚种与其它5个亚种明显不同,故将旋木雀天全亚种提升为独立种,改名为四川旋木雀。四川旋木雀因此成为世界上由中国鸟类学家独立发现并命名的第二种鸟类。

通过长达数年的标本采集与深入研究,李桂垣与张瑞云、张清茂等人先后在四川命名了四川棕头鸦雀甘洛亚种、斑翅鹩鹛南川亚种、四川斑背噪鹛凉山亚种等。

根据知网检索,李桂垣至少在四川首次记录到鸟类新种13种,其中在雨城区记录到太平鸟、小太平鸟,在宝兴县记录到蓑羽鹤,在天全县记录到麻雀新疆亚种等。

李桂垣是系统研究雅安鸟类第一人。1956年至1962年,他在雅安境内共采集鸟类标本1100余号,整理出鸟类174种,研究成果《雅安鸟类调查报告》,1963年发表在《动物学杂志》。其后,又陆续对天全、宝兴的鸟类区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表成果《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调查》《宝兴鸟类区系组成与环境的适应》《四川宝兴的鸟类区系》《四川二郎山鸟类初步调查报告》等,其中《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调查》记录到鸟类164种。

“我有幸在雅安生活了68年,欣喜看到雅安的生态环境在变好,鸟类种类数量在增加,不枉一生的追踪研究。”李桂垣说。 杨铧/文

来源:生态雅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