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弦 SPA 系列 MAX 双旗舰动圈入耳式耳机体验 - TDS REVIEW

摘要:丽弦这个新品牌其实是过去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锦瑟香也 TFZ 的新子品牌,目标是进阶级市场,之后也会作为主要品牌来运作。和过去我们介绍过的 SUPERTFZ 目标不同,它的定位更偏向于民用市场,对于听感适应性更加重视。首批公布的产品系列有两个,分别是风格定位相对

EarAcoustic Audio SPA-Hi End MAX & SPA-Pro MAX Dynamic IEMs - TDS REVIEW

EarAcoustic Audio SPA-Hi End MAX & SPA-Pro MAX ダイナミック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EarAcoustic SPA-Hi End MAX: V (Excellent)

EarAcoustic SPA-Pro MAX: V (Excellent)

这是丽弦 EarAcoustic Audio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一、第二个产品。

丽弦这个新品牌其实是过去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锦瑟香也 TFZ 的新子品牌,目标是进阶级市场,之后也会作为主要品牌来运作。和过去我们介绍过的 SUPERTFZ 目标不同,它的定位更偏向于民用市场,对于听感适应性更加重视。首批公布的产品系列有两个,分别是风格定位相对清淡的 STA 系列和相对浓郁、偏氛围表达的 SPA 系列。同时两个系列又各自交叉了 Pro 和 Hi End 两个产品线,Pro 按照定义是指高还原度音色,Hi End 则是指高耐听度。不同的系列和后缀还代表不同的腔体材料和制造工艺,线材配备也有所不同。

丽弦这个子品牌的产品规划已经覆盖了从两百多到三千左右的各个价位段。不得不说,相当复杂。总之我们会评价到的型号特性,都会尽可能直观地表现出来。首批发售的包含这篇文章的两条耳机,即 SPA 系列的两个调音方向的旗舰型号。一条是 SPA-Hi End MAX,即“氛围系列的耐听旗舰”,定价两千元价位;另一条是 SPA-Pro MAX,即“氛围系列的还原旗舰”,定价一千五百元价位。

在下文,当出现两个型号一致的材料、包装等部分时,我们将用“SPA MAX”指代。

SPA MAX 的两条产品包装是完全一致的,包装盒结构都是过去我们介绍 SUPERTFZ Force 系列时展示的那样,上下天地盖形式,装饰元素则不同。盒子表面为银灰色,呼应产品的“银天使”概念,看上去精致程度会高一些。内部配件包括一个收纳包、六对耳套以及一个带手链的菱形吊坠饰品。耳机腔体表面有覆膜保护。

收纳盒是体积相当不小的圆形拉链包,有一定的抗压性能,表面为银色皮质,内侧有植绒。收纳盒的内部空间足够放得下两条耳机或者一条耳机加上一条大号尾巴。

耳套的配置是三对常规开口、三对大开口的硅胶材质耳套,没有特别之处。

SPA MAX 两条耳机的设计理念相对接近,且只有银色一种配色方案,面板元素不同、腔体材料一致。SPA-Hi End MAX 的面板为类似小碎钻的很闪的颗粒,SPA-Pro MAX 的面板则是类似蛇鳞,呼应明年的蛇年限定主题。

SPA-Hi End MAX

两条耳塞的腔体材料均为表面镜面抛光的航空级铝合金,经过五轴 CNC 工艺加工。看上去硬度足够高,在这段时间的使用中暂时没有看到明显的划痕,但是长期下来预计难免也会有使用痕迹产生。

SPA MAX 系列的两条耳塞在结构上没有传统的前后腔概念,它的腔体基本上是一体成型的,面板再覆盖于腔体表面。这给耳机的视觉一体性有很大的加成,完全看不到什么做工问题,面板与腔体之间的过渡足够顺滑。导管也与腔体一体化。

佩戴表现上,两条耳塞的体积和表面结构一致,都是类定制公模造型,腔体饱满程度较高。内侧根据耳廓造型有进行专门适配,之前在介绍 SUPERTFZ Force 系列的造型时我们就讲过它对于贴合度的优化,SPA MAX 两条塞子这点上做的也不错,耳甲腔、耳甲艇均有不错的贴合,除非是非常小的耳廓,都能够有所契合。由于腔体饱满度较高,耳廓偏小人群还可能会有耳廓边缘挤压感。常规大小的耳朵则没有这个问题。不过,因为全铝合金腔体的缘故,在冬天出门佩戴时,显然是会刺激一下。侧躺佩戴友好度也一般,腔体还是有一定厚度的。

腔体表面的开孔共有两处,一处是位于腔体内侧下方的开孔,还有一处顶部的大型开孔,能够引入更多的空气。腔体的被动隔音能力还可以,倒是也没有什么气压平衡问题。不过由于内侧只有一个开孔,在使劲按压时还是会有膜片咔哒声,所以佩戴时需要注意。

按照官方介绍,SPA 系列产品均标配 Litz 结构编织的同轴集束无氧铜+镀银线混编线材。分线器以下为双股缠绕,单股相对较粗。线皮透明度较高,整体还是比较软的,自缠绕现象轻微。

可换线系统基于 0.78mm 2PIN 平座设计。母座四周约有 0.5mm 左右的下沉,对于绝大多数方形平座插针和凸针均可良好兼容。线材端的插针接触紧密程度适中。线材端为带有防呆槽、凸出约 2mm 的平座结构,可用于大多数平座或者凸座的耳机上。默认为单端插头。

两款耳机的单元有明显不同。SPA-Hi End MAX 搭载了直径为 11.4mm 的钛金球顶+硅晶悬边双面复合振膜动圈单元,双腔体、双磁路设计;SPA-Pro MAX 搭载了直径为 11.4mm 的石墨烯振膜动圈单元,同样是双腔体、双磁路设计。

阻抗均为 30Ω,灵敏度分别为 109dB / 111dB(具体单位未知)。实际搭配下来,两条耳机都算比较好出声,但是需要一定潜力挖掘。我个人建议从 KA15、HC2 这个等级的小尾巴开始搭配,如果有第三方线材可以适当选择平衡驱动。风格上,不建议搭配过冷的前端,会对于音色有一定影响,其中,Pro MAX 在这方面尤甚。

基于原线单端驱动、原始大开口耳套,满足驱动所需功率要求。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充足,弹性表现适中,下潜能力相当不错。收放速度适中,保留得残响不算多。氛围烘托的晕染感和浓郁感都有轻度的感知,但是控制比较得当。Hi End MAX 的低频大体上听上去是丰富、结实、圆润的。跟我们过去介绍过的 SUPERTFZ Force 5 比起来是一个更加饱满、更厚实的状态,但是这不意味着它听上去过于弥散。跟宣传的理念相当接近,至少从 Hi End MAX 上,你能够获得一个高素质但是同样足够“润”的下盘。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不会有明显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距离稍近,但是并不会有贴脸感,口型大小基本接近于标准大小,精致程度足够但不会刻意强调。Hi End MAX 对于人声的质感和线条都有着兼顾,呈现出一个有厚度、线条扎实但不会过分刻画的人声风格。对于男女声之间的倾向性不算明显,适应的声线类型也相对较广。不过也需要指出,为了足够高的顺滑程度,Hi End MAX 对于颗粒感的打磨是比较明显的,这对于一些过于粗厚的人声的回放时会缺一点味道。音色渲染程度不高,仅在两端有轻度的调整,更多地是为了人声的悦耳度和圆润质感服务,听上去会稍微有点偏暖。喉音位置基本正确,气声比例合适,没有明显的溢出感,齿音也有所打磨。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 EarAcoustic 这个新的子品牌,产品理念和 SUPERTFZ 子品牌大多数偏高阶型号过去那种服务于挑错场景的目标有所不同。不过,通透程度并没有牺牲掉,依然有足够的通透感。

乐器方面,Hi End MAX 的做法则是质感表达优先于线条刻画,在有足够信息量的同时,听上去不会拔高细节的表现程度。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听上去有足够的饱满程度,质感不会缺乏,拉拨弦细节量符合两千元价位的应有水平,不会专门有所拱出。大提琴的形体感是有一定结实程度,又比较圆滑的状态,不会听上去有生硬感。铜管类的气势感表现还不错,需要亮度的小号等有着不缺乏的亮感,不过过去在 Force 5、King 系列一些型号上出现的那种金属感稍有溢出的感觉不会有。木管类大体上也是圆润的,空气感适中,自然度还可以。乐器的泛音听上去量适中,不会特别突出但是足够自然弥散。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合适,Snare 收得不快不慢。镲片类的能量感更多集中于音头而不是金属感的突出,听上去不会觉得很暗,但是也丝毫不刺激。

高频亮度适中,大体的顺滑程度比较高,仅有一两处尖峰但是都被打磨得很平顺,不是那种尖刺的能量密集。极高频的延伸能力符合两千元价位动圈塞的水平,滚降不会偏早,但是会稍微快一些。

声场的规模算不上特别大,但是自然度不错,是一个横纵距离都不算远,但是也不是拥挤的中间态。结合一定的空间高度感,SPA-Hi End MAX 呈现的空间是一个比较规整的、稍微扁一点的球形声场,边界感清晰度没有强调。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良好,整体感则非常到位。解析能力或者说信息量是符合价位应有水平的,但是由于不会出现明显的“解析感”溢出,它听上去是一个细节充足而不凸显的声音。动态表现出色,瞬态还可以。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有所控制,弹性适中,同样是下潜能力不错。收放速度稍快一点,保留的残响不算多。氛围烘托的晕染感较低,浓郁感也不会突出。Pro MAX 的低频听上去就要快速、紧实一些,干净、相对注重力度而非自然、弥散。跟 Hi End MAX 比起来,Pro MAX 听上去低频的信息量是不会有太多缩减的,只是走了两个不太一样的风格。刻板印象地来讲,它的确更有一点“监听”的意思。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距离比较近,听上去精致程度要比 Hi End MAX 高一些,不过口型的标准程度就不会那么高了,有轻微的突出感。Pro MAX 对于人声的质感和线条也都有着兼顾,但是它是在一定厚度基础上,线条会清晰、硬朗一些。对于男女声之间的偏向性上,我会觉得它对于女声声线的适应能力更强一点。颗粒感同样是有所打磨的,顺滑程度则不如 Hi End MAX 那么高。音色的渲染上,会往稍微年轻一点的方向上微调。对于一些喜欢人声“有味道”的人群来说,Pro MAX 会感觉缺一点味道,但是并不会觉得干——SPA 系列本来目标就不是为了纠错而把人声或者乐器音色搞得干而冷,Pro MAX 只是相对中性一点罢了。喉音位置会相对高一点,但是仍然相对准确,气声稍微多了一点,齿音仍然有明显的打磨痕迹。相较于 Hi End MAX,Pro MAX 的人声通透感会稍有点强调,听上去会稍微亮一点。

乐器方面,Pro MAX 同样是基本兼顾质感表现和线条刻画的。对于大部分弦乐器来说,都是听上去比较明亮的状态,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的拉拨弦细节量符合价位要求。大提琴的形体感听上去稍微紧一点。铜管类的气势感相对 Hi End MAX 要稍微弱一点,需要亮感的小号等则有着更加突出的亮感——仍然不会有金属感的溢出。木管乐器的空气感足够,自然度还可以。乐器的泛音普遍是量不算很充沛,稍有一点突出感。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基本和是,Snare 收得稍快一点,镲片类有着足够的亮度,同时仍然压制了刺激感。

高频的亮度适中,但是能量感会稍微普遍多一点,大体上的平滑程度也没啥问题,都有一定的打磨痕迹。极高频的延伸能力符合价位应有水平,滚降不会过早过快。

Pro MAX 的声场听上去是一个横向仍然有一定距离,但是纵向和高度感稍微有一点压缩感的状态,边界感同样还是比较弥散、模糊。不过,在一千五百元价位,它的声场规模还是能够在一众怪物房型号中取得不小优势。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良好,整体感也没啥问题。解析能力符合价位应有表现,“解析感”不会刻意拱出。动态还不错,但不像 Hi End MAX 那么足,瞬态良好。

SPA-Hi End MAX 总体上对于各类流行乐、RnB 以及布鲁斯曲目都有着不错的表现,相对耐听、温和,同时动态和空间规模的优势让它表现一些需要场面的摇滚时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对于金属和一些要求瞬态极高的电子乐来说,会觉得没有那么干净凌厉的速度感表达。大部分现代录音的人声都有着略偏一点暖的扎实表现,解析能力足够,不用担心它会在配器复杂时被乐器淹没。Acoustic 大类中,它对于爵士和大部分中小编制器乐在对应价位都是有不少优势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新动圈塞里少有的传统烧友也可能喜欢的一条。

SPA-Pro MAX 相对来说要更“现代”一点,在速度感和人声的亮度上更加强调,仍然对于大多数流行有不错的适应性,但显然是更利好女声的表现,它也更适合一些年轻、不过分粗厚的人声类型。对于金属的适应性会相对好一点,但是一些极端的分支则不是它适应范围的重心。它更适合硬摇滚之类而非慢节奏的布鲁斯。对于 SPA-Pro MAX 来说,它对于女声的表现会更对一些喜好 anisong 的爱好者的胃口,相对比较干净一点的调整让它听上去不像 Hi End MAX 那么丰富、大气。Acoustic 大类中,Pro MAX 适合小编制器乐尤其是弦乐为主的作品回放,爵士的氛围会不像 Hi End MAX 那么足。

如果说按照 SPA 这个产品系列的目标“润”来看,我会认为 Hi End MAX 更符合这个目标,Pro MAX 同样不会让人感到刺激,但是它是更有 Force 5 的影子的。

就我个人而言,Hi End MAX 呈现出的声音完成度非常高,也符合系列量产旗舰的应有标准,而 Pro MAX 则是符合那个价位的、各方面都不错的产品。

来源:科技局中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