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假银行顾问诈骗泛滥:电话被骗13,000欧元,骗子甚至上门取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6-09 02:25 6

摘要:巴黎6月8日(小新)一种极具迷惑性的电信诈骗在法国迅速蔓延:骗子伪装成银行“反欺诈部门”顾问,通过电话、短信,甚至上门取卡等方式实施诈骗,造成严重财产损失。部分受害者损失高达数千欧元甚至上万欧元。

巴黎6月8日(小新)一种极具迷惑性的电信诈骗在法国迅速蔓延:骗子伪装成银行“反欺诈部门”顾问,通过电话、短信,甚至上门取卡等方式实施诈骗,造成严重财产损失。部分受害者损失高达数千欧元甚至上万欧元。

技术专业、用语标准、信息精准:骗子越来越像“真银行”

诈骗团伙常利用黑客盗取的个人信息,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致电受害者。他们不仅熟知银行操作流程,还能够准确叫出受害者的姓名、账户银行及近来的操作异常。他们的话术极其专业,甚至“安排”快递员上门取走受害人银行卡。

22岁的大学生Jade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她在一次电话中接到一位自称是“银行反欺诈部门”工作人员的来电,提醒其账户异常操作。对方以“验证操作”为名诱导她进行账户授权,并成功转走13,000欧元。更令人震惊的是,对方甚至派人上门取走了她的银行卡。

“他说得太专业了,还告诉我怎么删除APP防止更多盗刷,我完全没怀疑。” ——Jade,斯特拉斯堡大学生

虽然Jade最终成功通过申诉获得了银行的全额赔偿,但并非所有受害者都如此幸运。

七旬老人也中招:5分钟内损失过万欧元

77岁的Yves、70多岁的Jean-Pierre也在类似骗局中损失惨重。有的被骗输入银行验证码,有的还被假快递员上门骗取银行卡。尽管他们大多报警并向银行申诉,但由于“主动操作转账”或“疏于防范”,部分银行以客户存在重大过失为由拒绝赔付。

Jean-Pierre特别指出,对方使用的竟是他真实银行的官方号码,极具迷惑性。

法律责任怎么认定?

法国《货币与金融法》第L133-18条规定:一旦客户遭遇欺诈,银行应“立即全额赔偿”。

但L133-19条同时补充:若银行能够证明客户存在“重大过失”,则可免责。这一点,成为目前多数受害者维权的关键争议点。

如何防范“假银行顾问”诈骗?

法国国家网络安全平台 Cybermalveillance.gouv.fr 提醒广大市民:

银行从不通过电话要求您输入密码或转账。

不要点击任何可疑短信或邮件中的链接。

保持手机系统和APP及时更新。

安装正规防病毒软件,设置复杂、独立的密码。

有任何疑问,应立即主动拨打银行官网公布的号码核实。


此外,若确定受骗,应立刻报警并保留所有证据,同时向银行提出书面申诉,强调其在交易监控中的“审慎义务”。

法律追责:

根据法国《刑法》第313-1条:“以虚假身份、虚假资格或利用真实身份实施欺骗,骗取金钱、财物或服务的,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及37.5万欧元罚款。”

来源:旅法华人战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