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民宿作为旅游住宿的重要补充,其文化内涵和体验价值日益凸显。贵州凭借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民宿发展的热土。截至目前,贵州有民宿经营主体总量1.2万余家,国家甲级旅游民宿5家、乙级旅游民宿4家、等级民宿 163家,万峰林、梵
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民宿作为旅游住宿的重要补充,其文化内涵和体验价值日益凸显。贵州凭借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民宿发展的热土。截至目前,贵州有民宿经营主体总量1.2万余家,国家甲级旅游民宿5家、乙级旅游民宿4家、等级民宿 163家,万峰林、梵净山、黄果树等十大民宿集群初具规模,为“多彩山居·醉美心宿”贵州民宿公共品牌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但为贵州传统住宿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模式,更为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在国家标准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 和贵州地方标准 《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中,对民宿文化特色和在地文化融入都提出新要求。全国以民宿、露营等非标住宿为代表的“微旅游”度假旅游目的地正在崛起,贵州民宿更需要以山地文化为灵魂,以住宿为载体,打造贵州旅游住宿新场景、新空间、新体验、新业态,实现民宿品质和内涵的提升,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新活力。
根植山地特色,构建活动空间
深挖地域文化,塑造民宿核心主题。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从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将少数民族风情作为民宿品牌定位的主题方向。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条件为游客提供理想的生态休闲旅游机会,民宿品牌可以将自然元素作为核心, 如形成“非遗民宿”“屯堡民宿” “红色民宿”等特色,展示文化特色,增强游客文化认知。
运用地域文化元素符号,提升民宿空间软实力。民宿空间不仅体现民宿主人的生活观、审美观、交际观、服务观,更是将主人情感与民宿个性相融合,借助场景化的表达呈现在游客面前。提炼地域文化元素符号,通过民宿的前台、公共休憩区、客房、墙体、餐椅、餐具 LOGO、装饰品等展示,将贵州山地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服饰与建筑、地域特色饮食文化等民宿主题形象要素分散到民宿的景观环境、交通指引、建筑形态、文创礼品包装延伸每一个角落、每一间客房,使每一处民宿空间都能讲述与民宿主题有关的故事,承载贵州山地记忆。
打破民宿传统的住宿功能空间,建立游客体验功能空间。扎根地域文化特色,建立起以非遗、桥梁、古镇、商旅、茶道、徒步、探险等为文化主题的体验功能空间,可采取多种业态混搭方式,满足游客不局限于拍照打卡式的快餐消费。同时,民宿也兼具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工作坊和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教学、地方历史讲解等,打造具有消费属性的社交空间和具有驻留属性的度假空间。
发挥民宿庭院文化内涵,提升游客舒适感。民宿的庭院空间是住宿空间的协调和补充,是民宿建筑空间的外延。通过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建筑特色材料,布局庭院的假山、水体、花木、细纹等庭院景观组成民宿特色风格,塑造诗情画意的民宿审美意境。
拓展产业边界,实现价值共创
加强民宿行业内部沟通交流。在各主管部门的组织引领下,对区域内示范民宿的好做法、好经验组织民宿进行参观学习,成立区域内民宿协会,发挥民宿协会的组织协调能力。
推动民宿与各行业外部循环。以区域内优势旅游体验项目为中心,将区域内民宿游客引流至体验项目地进行旅游体验活动;联合区域内民宿主体、乡村合作社共建公共地域特色文化体验活动中心,既传承文化又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推动民宿宿集与乡村的共建共享,实现乡村、民宿、游客的价值共创。
拓展民宿产业边界,打造“民宿+”度假综合体产品。通过场景、空间、体验方面的主题差异化,以“民宿+”非遗体验、户外、餐饮、农业休闲、剧本杀等涵盖吃喝玩乐民宿度假综合体。 乡村田园主题民宿可提供区域试验田,供游客从播种,施肥,收割、抓鱼、摸虾获得农事体验,在农家小院采摘、包饺子、烧烤等,可让游客参与体验或者进行亲子互动,真实感受到乡土的生活方式,从情感的体验上回归乡土。
突出民宿文化主题 IP,打造特色伴手礼。研发具有地域文化的民宿伴手礼,既能体现民宿对文化的传承,又能体现民宿的核心价值观,还能拉近与游客的情感沟通,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塑造品牌个性,突出服务品质
加强民宿标准化建设。通过组织区域内企业到示范引流企业进行培训,引导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在符合标准化的前提下,形成各自特点的标准化制度。
突出民宿服务个性化。通过对民宿服务流程、规范设计,围绕游客在民宿到达前、住宿中和离店后3个阶段,分别体现民宿服务的仪式化和个性化,突出服务的情感传递性。民宿从业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可从着装上体现在地文化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邀请游客做饭、聊天、采摘、赶乡场等,让游客感受乡风、品味乡情。同时,民宿从业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在地文化,主动为入住的客人介绍当地的文化内容,从视觉、听觉上增强游客的认同感。
注重民宿内容和品质打造,加强民宿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发布,视频记录内容为游客体验场景的自然山水、农事活动、生活趣事、节日庆祝、餐饮美食、银饰制作等多种形态,融入文化符号突出内容营销,体现民宿的社区性。
搭建文艺与民宿合作平台。加强与区域文艺协会和高校的交流,成立文艺书画研究工作室或研究所,打造集文艺人才作品创作、交流合作、作品转化等于一体的新业态,鼓励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创活动,促进项目孵化,转化文创活动展览的价值,集聚形成民宿文创的阵地。
来源/《当代贵州》2024年第50期
作者/贵州师范大学 程雯
贵州大学李渌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曹代锦
融传编辑/方年玉
一审/刘跃
二审/郎艳林
三审/吴文仙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