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地高原,白雪皑皑。一个身着朴素僧袍的年轻喇嘛正踏上漫长的求学之路。他的名字叫宗喀巴,却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一位改变西藏历史的宗教领袖。这个看似平凡的开端,却揭开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一个崭新的教派即将诞生,一场席卷高原的改革风暴正在酝酿。究竟是什么样的机缘,让
藏地高原,白雪皑皑。一个身着朴素僧袍的年轻喇嘛正踏上漫长的求学之路。他的名字叫宗喀巴,却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一位改变西藏历史的宗教领袖。这个看似平凡的开端,却揭开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一个崭新的教派即将诞生,一场席卷高原的改革风暴正在酝酿。究竟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一个普通僧人成为万人景仰的大师?又是怎样的智慧与谋略,让他缔造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宗教帝国?让我们跟随宗喀巴的脚步,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迷雾。
话说在明朝初年,也就是14世纪末的西藏,佛教已经传入高原数百年。各大教派林立,相互争夺信徒和资源。有的寺院沉溺于世俗享乐,有的喇嘛不务正业,甚至有人公然违背戒律。佛法的清净之地似乎蒙上了一层灰尘。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名叫宗喀巴的年轻喇嘛横空出世。他生于青海湟中,7岁出家,天资聪颖。16岁时,他离开家乡,踏上了前往西藏求学的漫长旅程。这一走,就是半个世纪。谁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藏传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宗喀巴来到西藏后,如饥似渴地学习各派教义。他游历各大寺院,向当时最有名的大师们求教。短短几年,就掌握了显密两宗的精华。但是,宗喀巴并不满足于此。他敏锐地察觉到,当时的藏传佛教存在诸多弊端。有些寺院过于注重神秘仪式,忽视了戒律修行;有些喇嘛沉迷于世俗利益,丧失了对佛法的虔诚;还有一些教派之间明争暗斗,互相攻击。这些现象让宗喀巴深感忧虑。他暗自下定决心,要为藏传佛教带来一场革新。
但是,改革谈何容易?当时的西藏,各大教派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贸然提出改革,很可能会遭到强烈反对。宗喀巴深知,要想成功,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他决定先从自身做起,潜心修行,积累威望。同时,他开始围绕在身边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弟子。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了格鲁派的中坚力量。
宗喀巴的做法,就像是在干枯的草原上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遮蔽整个藏地高原。
随着时间推移,宗喀巴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学识和道德修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但是,他的一些主张也开始引起争议。比如,他强调严格遵守戒律,主张僧人不应参与世俗事务。这些观点,与一些已经习惯了优渥生活的高僧们格格不入。
有一次,宗喀巴在一场法会上公开批评某些寺院的奢靡之风。这番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保守派高僧对此极为不满,他们认为宗喀巴是在否定传统,挑战权威。甚至有人暗中诽谤,说宗喀巴是在哗众取宠,别有用心。
面对这些质疑和攻击,宗喀巴并没有退缩。他选择用实际行动来回应。他带领弟子们过着简朴的生活,潜心研究经典,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这种言行一致的态度,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支持。
与此同时,宗喀巴开始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创立一个新的教派。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在西藏掀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这是振兴藏传佛教的良机,反对者则担心这会分裂教界,引发更多冲突。
就在各方争论不休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拉萨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祈愿法会。这场法会规模空前,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僧俗信众参加。法会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宗喀巴的号召力,也为他创立新教派奠定了基础。
祈愿法会结束后不久,宗喀巴就开始着手创建新寺院。他选择了拉萨东郊的一座山丘,命名为甘丹寺。这个名字取自佛经中的兜率天,寓意吉祥如意。
甘丹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首先是资金问题。虽然宗喀巴已经小有名气,但要建造一座大型寺院,所需费用依然是天文数字。幸运的是,一些虔诚的信徒和地方贵族慷慨解囊,为寺院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
其次是来自其他教派的压力。有些人担心新寺院的建立会影响他们的利益,暗中使绊子。甚至有人散布谣言,说宗喀巴是在分裂教界,破坏团结。面对这些挑战,宗喀巴始终保持冷静。他一方面积极与各方沟通,消除误会;另一方面,他坚持自己的理念,不为外界干扰所动。
1410年,甘丹寺终于落成。这座雄伟的寺院,成为了格鲁派的发源地和精神中心。宗喀巴亲自主持了开光仪式,场面盛大,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朝拜。
然而,建寺只是第一步。如何管理寺院,如何培养人才,如何传播教义,都是摆在宗喀巴面前的难题。他决定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制度。首先,他设立了甘丹赤巴(法台)的职位,作为寺院的最高领导。这个职位由最德高望重的僧人担任,任期有限,不允许世袭。这一制度,打破了其他教派中普遍存在的世袭制,为寺院注入了新鲜血液。
其次,宗喀巴重视人才培养。他在寺院中设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要求僧人们系统学习经典,定期举行辩经。这种注重实学的做法,培养出了一批批学识渊博的高僧,为格鲁派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随着甘丹寺的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宗喀巴的弟子们也开始在各地传播教义,建立新的寺院。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绛央曲杰在拉萨建立了哲蚌寺。两年后,另一位弟子释迦也失又建立了色拉寺。这三座大寺,被后人称为格鲁派的"三大寺"。
格鲁派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明朝朝廷的注意。1408年,永乐皇帝派人邀请宗喀巴入京。宗喀巴婉言谢绝,但派遣弟子释迦也失代表自己前往。这一举动,既展示了格鲁派的影响力,又维护了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就在格鲁派蒸蒸日上之际,宗喀巴却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多年的操劳,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享年63岁。临终前,他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得意弟子贾曹杰,嘱咐他继续弘扬格鲁派的教义。
宗喀巴的圆寂,并没有阻挡格鲁派的发展步伐。他的弟子们继承衣钵,继续扩大影响力。1447年,被后人追认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朱巴,在日喀则创建了扎什伦布寺。至此,格鲁派的"四大寺"体系正式形成。
宗喀巴圆寂后,格鲁派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他的弟子们继承衣钵,不断扩大教派的影响力。短短几十年间,格鲁派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教派,发展成为西藏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势力。
格鲁派的崛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改变了西藏的宗教格局。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萨迦派、噶举派等,逐渐被格鲁派所取代。其次,格鲁派的兴起,推动了藏传佛教的整体革新。它强调戒律,重视实学,这些理念被其他教派所借鉴,促进了整个藏传佛教的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格鲁派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传承制度,即后来闻名遐迩的活佛转世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不仅解决了教派传承的问题,也为后来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讽刺。宗喀巴当年创立格鲁派,本是为了净化佛教,远离世俗。但随着格鲁派的不断壮大,它逐渐卷入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到了17世纪,格鲁派已经成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核心,完全背离了宗喀巴当初的初衷。
宗喀巴圆寂已经600多年,但他的影响至今仍在。今天的西藏,处处可见格鲁派的痕迹。那些雄伟的寺院,庄严的佛像,都在诉说着这段传奇历史。然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要问:如果宗喀巴地下有知,看到今天的格鲁派,他会作何感想?一个为了净化佛教而创立的教派,最终却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这是讽刺还是必然?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留给历史去评说了。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53-239124的纽瓦立油画金刚手菩萨唐卡:
来源:沃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