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努力更 重要的是思维,掌握这三条底层逻辑,你离成功越来越近

360影视 2024-12-16 09:19 3

摘要:你好呀!公众号是yan说。读书、写作放大智慧。洞悉人性,分享不一样的视角,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你好呀!公众号是yan说。读书、写作放大智慧。洞悉人性,分享不一样的视角,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有时候,不是你的努力没有回报,而是指导你成长的思维方式正在等待更新。

生命的密码:与“熵增”对抗

我曾经历过这样一天:

早晨,没有听见闹钟响,起床迟了10分钟,接着一天的事情都糟糕透顶。

一轱辘爬起来,胡乱洗了脸,赶紧去上班。

出了门,才想起没拿钥匙,拿好钥匙摁了电梯门,又发现没拿文件袋。

慌慌忙忙到车跟前,又忘手机……

哎!越是赶时间,越是麻烦事多。我捂着蹦蹦跳动的心口,问自己,为什么会接二连三的“忘”,事情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此时,一个物理学名词从大脑里闪了出来:熵增定律

因为心慌,而混乱,导致大脑信息没办法有序地存储和回忆。这符合熵增定律的本质,所有事物都向着无序的方向发展。

就像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手机不清理越来越卡一样。

心理学称之为“触发效应”,指的是一件事情发生了引发了另一件事情发生或者一系列事情发生。

其实,这样的经历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么,如何与“熵增”做对抗,让事情变得一帆风顺呢?

智者总结出来的就是自律,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意志,要求你在被迫行动前,有勇气面对不愿意做的事。

《底层逻辑》这本书给出了答案:“走出”舒适区,从安逸的环境中“走”出来;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律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时也可以按理智判断行事。

当你情绪即将失控时,你可以效仿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他劝人在吵架将要发生时,把舌头在嘴里转上10圈,以此提醒自己慎重行事。

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曾说:“如果物理学只留一条定律,那我就会选择熵增定律。”

一切生命都会受到“熵增”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利用熵增定律的原因,掌控自己思维。如果你能与熵增对抗,就是掌握了生命的密码,掌握了自我成长的第一条底层逻辑。

成长需要破旧立新

有位作家说:“世界在改变,金钱的游戏规则也在改变,所以你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掌握财富的秘密。”

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像我们的人生,每时每刻都是直播,你永远找不回上一秒的自己一样。

所以,只有顺应新的变化,才能接受新的事物,革新新的思维,才能有新的突破。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瓶口打开,然后将瓶子平放,瓶底朝着窗户,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实验中,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

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口逃之夭天。

为什么会这样呢?

蜜蜂一直以来对光亮有非同寻常的喜爱,这让它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所以它们不停地重复着看似合乎逻辑的行动,努力地走上了灭亡之路。

而苍蝇则只顾想法儿逃命,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由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我们很多人的人生,不也如此吗?

如果你是出租车司机,就不可能年薪百万;

如果你是某企业的老总,可能就会实现年薪百万的梦想。

我常常因为写作理不清思路,写出的稿件杂乱无章,半天时间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后来,我采取的办法是,放下写好的初稿,等一两天之后,再杀“回马枪”。此时,重新审视文章本身的逻辑和架构,往往会文思泉涌,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文章的定位和角度有了新的变化。

所以,不是你不努力就会成功。

《礼记·大学》有句古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强调了不断革新、追求新气象的精神。虽然这句话没有直接提到“破旧”,但其中的“日日新”确实蕴含了破旧立新的意味,也就是要抛弃旧有的、过时的东西,迎接新的、更好的事物。

还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虽然简单直白,但也深刻表达了破旧立新的思想。它告诉我们,只有放下旧有的包袱和束缚,才能迎接新的机遇和可能。

要明白,成功,不仅需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持之以恒;

也需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幡然醒悟;

更需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角度思维。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孩,吃饭挑食,因此比同龄人显得瘦弱。父亲时常琢磨:“孩子要的是什么?我怎样才能把我所要的变成他所要的?”

小男喜欢在家门口的人行道上骑三轮车,附近的一个大男孩,常常把他从车上拉下来,把车抢去骑。每当小男孩哭叫着跑回去告诉母亲,母亲总是立刻出来,把那个大孩子拉下来,再把她的小孩抱上去。

孩子要的是什么?

他的自尊,他的愤怒,会驱使他采取行动。

因此他父亲对他说,有一天他可以把那个大男孩打得落花流水时,就不用再担心自己的车被抢了。而要想把对方打败,他需要强大,要有力气,如果他愿意吃饭,不再挑食,他就可以很快强大起来,就可以把那个常抢他三轮车的小霸王痛揍一顿。

小男孩听后,默默点头。

喜欢这样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其实,父亲的思维方式,就是战略,是典型的底层逻辑思维。他跳出了原有思维活动的路径,从孩子挑食的底层逻辑出发,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走出定势思维的旋涡,也许未必会马上让人成功。但换个角看问题,一定会带来新的启发,情况也许就会改观。破旧立新是自我成长的第二条底层逻辑。

比较是前进的动力

培根说:比较是知识的开始。”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解事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然而,好对人并不愿意接受比较的事实,因为有比较就有差距,俗语有“人比人气死人”之说法。

比较常常被人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而被加以抵制,好像网上说的“有比较就会被伤害”一样。

红花因为绿叶而鲜艳,丑陋因为漂亮而衬托,成功是因为之前的失败。这些都是相互衬托,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结果。

所以,比较就好比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没有正面,凸显不了反面,没有了反面凸显不了正面。

就像小时候考试成绩出来之后,班级排名,伤了成绩差,排名后的同学的自尊。但有人会知耻而后勇,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有人则会破罐子破摔,摆出一副“我就是这样子”的姿态。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 事实上,比较,除了可以带来自卑、羡慕、嫉妒外,也是进步的原动力。它很大程度上可用于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

彼得·德鲁克说:差异是一种财富,比较是一种技能。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差异,从中获取新的见解和创新的灵感。比较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技能,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美国有一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一些大企业家的传奇故事,希望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纽约,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他问亚斯达:“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

在亚斯达的指导下,他成功拜访了有成就的企业家,于是,他开始效仿他们的做法。

过了两年,24岁的华卡成为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又对TS年、他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

在赚钱方面,他听到的忠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但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做了成功路上最重要的一部,就是找出差距后,向优秀的人学习。

以谦卑的心态,向优秀人士学习,从比较中寻找自己的短板,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将其有效利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这是自我成长的第三条底层逻辑。

结束语:

自我成长就像一棵树的生长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底层逻辑,比起战术上的努力,更重要战略上的思维,它是一场勇敢的旅行,拥抱变化,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看完文章,点个关注,一起成长,一起智慧。关注我,一起成长一起智慧。

来源:弘德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