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判断研发评估的工期合理性

摘要:许多公司的产品经理都兼任了项目管理的工作,这就需要对需求排期和技术的时间表进行把控。但不少同学并不是很了解技术,如何正确对工时进行评估?这篇文章,我们看看作者分享的经验。

许多公司的产品经理都兼任了项目管理的工作,这就需要对需求排期和技术的时间表进行把控。但不少同学并不是很了解技术,如何正确对工时进行评估?这篇文章,我们看看作者分享的经验。

不同公司对产品经理的职责定位不尽相同,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本身职责范围也比较宽泛,本文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被认为是产品OWNER的产品经理们,简单点说就是产品的第一负责人,就像是一个总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而这个总统还只有背锅的责任,没有指挥造锅的权力!

前些年曾有过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的套路,很多人是偏向懂技术不是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只是加分项。可如果你是被定义为产品的第一负责人时,你不懂技术,往往在工作推进中,会有诸多障碍,比如你的产品方案是否具备技术可行性、实现起来的复杂度又决定了经济可行性,在与研发伙伴进行battle时,你是否能说服对方,甚至研发小伙伴会不会故意刁难你。今天我以曾经产研团队leader的身份,告诉产品经理们如何拆解产品的研发工作,防止研发同学信口开河漫天要价式的工时预估。

开始具体内容之前,说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如果一个工作不知如何下手时,记得一定要做分解!就像我们初高中学习数学那样,多元多次方程,向一元一次方程去简化,然后各个破解。

一个项目的研发工时预估,一般分前端、后端两块工时,我们也分开拆解预估方法。

前端工作量的大小,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页面数量,一般页面数量多的工程,前端需要的工时就会越多;当然,越简单的判断方法,判断误差就会越大,这个简单的方法有个前提,就是页面实现复杂度相似的情况下才成立。所以接下来我们再拆解页面复杂度怎么去判断。

一个页面前端的工作内容可分三大块:页面元素制作和排版,效果实现、数据嵌套,这三个维度都是内容越多越耗时间。

一)页面元素:

就是指这个页面的组成由多少区域块,区域块越多、纵横交错越多,复杂度就越高,但这个相对而言,工时还是比较容易估算的,毕竟就是排版,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二)效果实现:

最难的是效果实现这块,它的模糊边界最大,不同人给出的工时可能差个几倍都是有的。效果实现指的是动画效果,布局效果,自适应效果等等,一般要基础编程来实现,这也是前端工程师比较值钱的地方(现在纯页面制作的职位基本消失了,页面制作是纯使用标记性语言,如html,而带效果的页面一般是要用编程语言完成的,如Javascript)。

这一块的工时预估,主要看要实现的效果是否为常见的,也就是网上能找到开源实现的,如果是新效果,这个就别和研发去争论工时了,能不能实现都会是个问题。如果是比较成熟的效果,比如说轮播图、日历、瀑布流排版等等,这些基本网上一搜一大把,他再给你要个1~2天的工时,你就可以怼他了。

三)数据嵌套:

是指页面有动态数据,需要与服务端交互来让页面数据活起来,这个一般也比较耗时,需要与服务端进行联调;一般的实现方法就是前后端定义好接口,前端开发的时候会用假数据先实现页面,等服务端开发好了,直接替换就行。这块工作一般也比较确定,评估就按接口数量多少进行预估就行。

服务端与前端一样,也可以进行分类拆解,对应前端的页面数量,服务端就是接口数量,可以数一数工程需要的接口数。当然,服务端的拆解相对前端要复杂一些,不同编程水平的服务端开发量是有较大差别的,好的架构设计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可维护性还高,这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这儿只说普通的应用型项目的服务端。

对于单个接口的工作量,可以分解为数据控制、逻辑处理和数据存储三块。

一)数据控制:

主要是指数据接入、数据输出,数据接入是指前端传过来的数据,包含要存储的数据、查询的数据、上传的文件等;数据输出,主要是查询结果输出。

涉及文件上传一般看是否为项目第一次做文件上传,或者公司是否有共用的上传服务,比如使用阿里云存储服务等,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涉及存储服务调试,时间要长一点,多给个一天时间;没有特殊的处理,一个普通的查询接口一般1个小时就差不多,尤其是一类接口放在一起写,一天能写完一批;带数据上传的接口,一般耗时要长一些。

二)逻辑处理:

这块与前端页面的效果实现一样,跨度很大,有些逻辑需要跨表读取数据并有先后顺序,逻辑处理的整体规律,增加一个维度,难度就翻倍,工时也会相应增倍。不过在逻辑处理这块,产品经理因为对整体很了解,是最容易参与并能给技术提供思路的。

一般情况而言,常规应用都是有成熟的解决思路的,复杂度也是可以衡量的。比如,一条动态的评论,如果是直接按评论的时间进行排序,这种逻辑处理基本为0,而如果是允许对评论进行回复,这种就会复杂度翻倍,还会涉及到数据存储表结构的变动。

三)数据存储:

分为请求数据的存储和效果,缓存存储和数据库存储。

请求存储用到消息队列的建立和消费,这块看是否为第一次实现,第一次多给点时间,项目中已经用过了,一般都已经是封装好的方法,几行代码就搞定了;缓存层也是类似的,封装好的服务挺多的,搭建好了就是几行代码就可以实现了;数据库存储方面,涉及表的结构设计,一般项目前期,表的关联比较少时,比较简单,越向后期越复杂;尤其需要多表联动时,表设计也会复杂,如上面提及的对评论进行回复,如果是才用双表设计时,效果最好,复杂度相对所有评论按时间倒叙排列,要高出数倍。

看到这不知道你是否有些失望,我并未给出具体一个页面、一个接口或者一个项目,大概需要多少人天的工时,这儿不给这个数字,如果你仔细看上面的内容,你可能也就能理解,因为范围太宽泛,给的值也不能做参考。写这一篇内容,主要是为产品经理在和研发进行工期约定时,多一些讨价还价的方法,千万不要越俎代庖,拿自己的业余去挑战别的饭碗!

上面的方法,是我有一次实在受不了研发团队给我的工期,我就拉上服务端的研发同学,把他评估的2天一个接口,现场进行分解,接口的controller要多长时间,需要做那些逻辑处理,数据库要建什么表,一一进行拆解,最后工时压缩了一半。但故事并未到此结束,一旦走到这一步,基本双方的关系就很僵了,后面的配合就会很难。希望产品经理们灵活并谨慎应用,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探讨,以帮忙和助力的目的去协商(不少研发同学、甚至是研发leader是不知道如何去预估工时的),让他们知道你在这方面不是一窍不通的,不是随意可以忽悠的就可以了!

本文由 @野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