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Z世代追更的官媒,评论区炸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6-17 10:12 7

摘要:另据流媒体网观察,这一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截至6月16日9时,@大象新闻的B站粉丝数已进一步突破至177.5万。且实时数据呈现出每小时持续攀升的态势,增长曲线仍在不断刷新峰值。

近期,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融媒体平台@大象新闻凭借其在新媒体领域的突出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而这波热度的飙升主要得益于其在B站平台掀起的“涨粉热潮”。

根据CSM数据显示,5月22日至31日期间,@大象新闻在短短10天内在B站上实现101.4万的粉丝增长,粉丝量从43.4万迅速攀升至144.8万。

另据流媒体网观察,这一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截至6月16日9时,@大象新闻的B站粉丝数已进一步突破至177.5万。且实时数据呈现出每小时持续攀升的态势,增长曲线仍在不断刷新峰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粉丝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是内容传播数据的全面突破。

CSM数据显示,5月@大象新闻在B站播放量环比增长162.3%,点赞量提升508.2%,转发量提升221.9%,评论量增长197.2%。

这些亮眼数据不仅展现出广电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释放的巨大能量,更打破了新闻内容在年轻化传播中的“次元壁”,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行业对广电媒体在Z世代社交平台影响力的认知。

另外,这一现象也揭示了媒体融合浪潮下的行业逻辑:主动拥抱新媒体平台,将广电媒体的专业优势转化为适应新传播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就有望实现影响力的迭代升级。

新闻内容的新媒体转型之路

新闻始终是主流媒体的立台之本与竞争根基。不过在传播渠道多元化、媒介形态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传播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为此,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已成为广电媒体谋求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外,从政策角度看,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2018年设立媒体融合发展司,协调行业融合,并组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5年重点工作明确将“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和“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列为核心任务。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新闻传播的渠道日益向新媒体平台拓展,并且这一进程已取得显著成效。

CSM发布的2024年新闻融合传播指数年度盘点显示,省级台新闻融合传播水平保持提升。从传播数据上看,2024年省级台新闻类账号的三微播阅总量超3356.7亿、同比上升37.3%,播阅总量为2019年以来的最高值,在平台流量增长见顶的情况下止跌并大幅回升,短视频贡献主体增量。

从B站断层到"大象新闻"的破圈启示

值得关注的是,主流媒体在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破圈”表现呈现显著分化: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百万级乃至千万级粉丝的新闻账号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在B站这一独特内容社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弱。

据流媒体网观察,多数省级台新闻账号在B站的粉丝量仅在数万区间徘徊,粉丝量突破几十万的寥寥无几。

这种显著的平台差异,与B站特有的用户生态密不可分:作为国内年轻人最集中的内容社区,B站用户中18-30岁群体占比高达80%,其中24岁以下用户超过半数。这种独特的社区文化,对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创作提出了代际革新的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大象新闻逆势突围更显价值——其B站粉丝量从43.4万狂飙至177.5万,短短周期内完成4倍增长。

这不仅打破了主流媒体在该平台粉丝量级天花板,更证明只要精准把握平台特性,创新传播策略,广电媒体同样能在Z世代聚集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大象新闻在B站脱颖而出?

CSM数据显示,@大象新闻的热度最初源于一则“暗访地下代孕实验室”的黑幕报道。此后,“女明星230万天价耳环风波”的追踪报道,再次掀起流量浪潮。随着“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两年后云南85后干部拟获提拔”、“报考检察院司法警察岗的考生被曝长期发表极端言论”等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持续输出,以及对“北师大文学院官网两教师简介用动漫头像”等新鲜议题的挖掘,不断点燃用户的讨论热情。

梳理这些引发全网热议的内容脉络可见:从黑幕揭底的舆论监督到明星事件的舆情解构、体制议题的深度触碰、次元文化的创新融合等等,社会痛点挖掘+多元议题破圈的内容策略,加之兼具现实锐度与传播张力的叙事体系,或许正是@大象新闻实现破圈的关键所在。

另外用户在评论区的反馈,也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破圈的原因。

如,在相关视频评论下出现“接地气”一词,反映出其用贴近生活的视角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打破了主流媒体与Z世代之间的认知隔阂。

“把群众声音放大”、“站在人民立场”、“真正的人民媒体”评论的出现,则揭示了其以民生痛点为报道重点,将民众关切转化为新闻议题;

“监督社会现象”一词,则通过对热点事件的挖掘追踪,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推动社会议题的理性探讨。

@大象新闻成功实践无疑为广电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思考样本,向业界昭示了主流媒体在Z世代社交平台上蕴含的无限可能。

当然,@大象新闻这一系列亮眼数据只是其转型之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注脚。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环境中,唯有持续创新内容形态、深耕平台特性、保持与年轻受众的深度对话,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关于主流媒体的Z世代破圈密码,我们期待听到更多来自网友的独到观察与深刻思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共同探讨主流传播的年轻化破局之道。

来源:流媒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