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的温暖守护“生命至上”

摘要:“生命至上”的ICU(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集中收治危重病人的科室,更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长久以来,身处ICU的患者在遭受自身疾病的伤痛、持续的抢救、监护以及封闭式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困扰中,加重了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应激。病床上无人陪护的患者,四周是冰冷的机器、

“生命至上”的ICU(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集中收治危重病人的科室,更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长久以来,身处ICU的患者在遭受自身疾病的伤痛、持续的抢救、监护以及封闭式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困扰中,加重了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应激。病床上无人陪护的患者,四周是冰冷的机器、忙碌的医护人员,眼神中往往充满了孤独与无助。

然而,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场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这一现状,该院在探索中全力打造家属可以陪护的亚重症病房,就像在ICU和普通病房之间搭建起一座桥,不仅革新了传统的重症救治模式,更在医疗领域播撒下了“用‘家’的温暖守望‘生命至上’”的种子。

两年前,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率先成立了亚重症病房——一个家属可以陪护的“ICU”!这里有心愿墙、图书角、生日会、出院有“康复护照”;这里有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床铺、家人的陪伴……

两年来,填补病区空白的亚重症病房在交大一附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重症救治模式上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让人文关怀的光芒照进重症救治领域,以“仁爱之术”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

家属全程陪护

打造前所未有的温情“ICU”

“是家人的陪伴和医护人员的鼓励,给了我勇气。”谈及自己的患病经历,患者张先生非常感慨。不久前,他还是一名依赖ECMO维持生命体征的危重患者,在ICU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随即展开康复治疗,但此时的他非常虚弱,无法配合治疗,后经评估转入亚重症病房。在这里,有了家人的陪伴和鼓励,张先生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得以迅速好转,很快便康复出院。

“亚重症病房可与重症病房、普通病房实现双向转诊,形成互补机制。”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昱介绍,从战略意义上讲,亚重症病房是“储备ICU”或“ICU降阶梯病房”,可以接收经过ICU救治后、生命支持降级但未达到普通病区接收标准的患者。从治疗上讲,亚重症病房也可称之为“过渡病房”“高依赖病房(HDU)”“肿瘤终末期缓和医疗病房”,可对病情较重但尚未达到ICU收治标准的患者实行动态调配管理,即若患者经过救治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若病情加重,则及时转入ICU。

在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马佳佳看来,亚重症病房其实发挥了连接ICU与普通病房之间“桥”的作用。一方面,患者家属可以进入病房进行全程陪护,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为病情危重程度降低、但未达到转入普通病房标准的患者提供加强重症监护下的康复治疗。

“亚重症病房既具备ICU同等条件的医疗设备与救治能力,又有患者家属可以陪伴,这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王敏娜表示。

“设立亚重症病房的意义不只是增添了人文关怀,更有治疗技术的强大支撑。”刘昱表示,在救治模式上,ICU收治急危重、疑难疾病患者,亚重症病房可收治急诊患者中的潜在重症患者,将救治关口前移,既能缓解急诊压力,也会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而在ICU降阶梯的治疗中,亚重症病房的开设有效降低了病人重返ICU的概率。

全方位人文关怀

赋予患者坚强和勇气

89岁高龄的王爷爷,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被收治在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亚重症病房,此后由于病情恶化,转入ICU。在ICU里,王爷爷经历了气管插管、CRRT等一系列复杂的救治措施。经过医护人员一个月的不懈努力与精心治疗,王爷爷的病情好转,转回亚重症病房。在家人的陪伴与鼓励下,王爷爷逐渐康复并顺利出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专业及时的救治,让王爷爷和家人心怀感激,出院一周后,王爷爷的家人给医护人员送来了一面写着“很靠谱”三个大字的锦旗。这份简单而又直白的感谢,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而这,也是亚重症病房在医疗救治模式上的具象化体现。

刘昱表示,亚重症病房的人文关怀创新实践,让治疗和护理变得有温度,极大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除了家属陪护外,该院亚重症病房还注重从细节处入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关怀。“亚重症监护室的全体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感恩有你们的辛勤付出,使每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再次感谢你们!”“共同加油!感谢医护的付出!祝愿爸爸康复!”“出院快乐,谢谢啦!”……这是设立在亚重症病房走廊的心愿祝福墙和温馨回忆照片墙上的一段段文字,这些都是患者和家属留下的祝福和珍贵回忆。

这些温馨的元素不仅美化了病房环境,更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此外,这里还特别设立了心灵驿站——读书角。每当遇到各类节日时,科室还会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娱乐活动。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给予再多都比不了家人带来的关怀。”重症医学科南院区亚重症病房护理组长徐翠翠表示,亚重症病房里有家人陪伴,患者的情绪能很快平静,更愿意配合治疗。同时,家属不再因为见不到患者而感到“孤军奋战”。这种“家”的模式,让医、护、患、家属形成合力,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

在传承中创新

“护”佑生命“照”顾安康

每当亚重症病房有患者康复出院,医护人员都会为他们颁发专属的“康复护照”。出院的杨阿姨手捧护照,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的泪光。她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是医护人员的关爱让我有了战胜疾病的勇气。这份护照,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副护士长王敏娜表示,“护”佑生命,“照”顾安康,这是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矢志不渝的初心。这份精心设计的“康复护照”上不仅是对患者康复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的最高赞誉。护照背面留有重症医学科各病区联系方式,这是对患者未来健康持续护航的承诺。

“患者在这里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无微不至的照护,医患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之情。即使已经出院,但只要身体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这里的医护人员。”刘昱表示,亚重症病房里不单单只是医生和患者,更是家人般的关系,而这也是重症医学科“终身照护制”的具体体现。

得益于重症医学科亚重症病房在南院区的成功创新实践,今年6月17日,经过多次讨论和筹备,西安交大一附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亚重症病房正式开诊。负责人郭利涛副主任医师表示,在东院区亚重症病房,重症与康复携手、中西医优势互补、医患与家属的共同合作等诊疗模式,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兼顾心理支持,全方位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人文化、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加速促进患者康复。

目前,东院区亚重症病房共设床位5张,病房内环境整洁、温度恒定、湿度适宜,各类基础生命支持设施、床旁监护系统全面,主要医疗设备与抢救设备配备与重症病房配置相同,具备对重症病人进行持续重症监护、脏器支持与维护、就地抢救的能力,并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讲,亚重症病房患者的愈后得到明显改善。其重返生活、工作的可能性变得更高。”刘昱说,未来,医院亚重症病房将在医疗环境改进、治疗方法的提升方面寻求更多可能,进一步开拓医疗空间,分区治疗细分化,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科学认知和专业技能。

来源:九派快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