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都不能多吃的2种鱼,1种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1种会致肝癌!很多国人都好这口

摘要:一直以来,鱼在大家的眼中都是超级健康的肉类,自古便有“无鱼不成席”的说法,不管是家常便饭,还是宴席招待,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小编搬砖不易,阅读之前先给我们一波“关注”+“星标”吧~

在我们的食物菜单里,一直有一个鄙视链:地上跑的不如天上飞的,天上飞的不如水里游的。

“地上跑的”说的是猪牛羊等牲畜,“天上飞的”指的是鸡鸭鹅等家禽,而“水里游的”说的就是鱼了。

一直以来,鱼在大家的眼中都是超级健康的肉类,自古便有“无鱼不成席”的说法,不管是家常便饭,还是宴席招待,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然而,2023年3月《国家癌症中心杂志》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却让很多人颠覆了对鱼的认知。

研究者从我国10个地区,招募了8.8万名30-50岁的国人完成调查问卷,经过分析发现,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既往酗酒、目前酗酒以及较高的鱼摄入量与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

不是一直说鱼肉是优质蛋白质,怎么还会致癌呢?

别慌,该研究仅是一项前瞻性调查研究,只能说明吃鱼可能与一些癌症存在某种相关性,但无法明确二者的因果关系。

更多的可能性其实并不是鱼肉本身致癌,而是吃鱼的方式造成癌症风险增加,比如下面这种鱼,就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

中式咸鱼,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致癌物分成了4级,其中,最可怕的要数1级致癌物。

所谓1级致癌物,是指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属于明确的人类致癌物。

而在2012年,世卫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把咸鱼列入了“一级致癌物”的名单,而且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国式咸鱼。

所谓中国式咸鱼,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其实就是将新鲜的鱼用盐腌制并晒干,这样的鱼能够保存很久很久,一年四季都不怕坏,很多家庭都会自制来吃,非常下饭。

然而,这个在大家看起来很平常的食物,却因为一道道制作工序,给叠加了“毒”性。

首先是腌制过程,会用到高浓度的食盐来达到给鱼肉脱水的目的,这种高盐度的腌制、暴晒而脱水的加工过程,会让鱼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人摄入后,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产生强致癌物亚硝酸铵。

另外,咸鱼因为用盐过多,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食盐摄入过量,而食盐的渗透压高,摄入过多会对胃粘膜会造成直接损害,而产生胃炎或胃溃疡。

其次是晾晒过程,咸鱼晾晒不当有可能滋生细菌,甚至会出现黄曲霉素等,而黄曲霉素也是一类致癌物。很多家庭自制咸鱼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发霉了,洗洗还会接着吃。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报告(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发布)中指出:中式咸鱼可致癌,常吃会增加鼻咽癌的风险。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不同人群中,比起成年后没有或很少吃咸鱼的人,每天吃咸鱼的人发生鼻咽癌的风险增加了1.8~7.5倍!

所以,中式咸鱼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并不冤枉。当然了,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只要你不过度摄入,偶尔吃一点还是比较安全的。

淡水鱼生,肝癌的高危因素

鱼生味道鲜、口感好,不少人都爱吃。

然而,很多人不知的是,淡水鱼生其实是寄生虫的重灾区。人和动物的粪便在淡水汇聚,各种寄生虫、虫卵四处传播,淡水鱼身上的寄生虫种类非常多,其中的肝吸虫还能寄生于人体。

肝吸虫,也称华支睾吸虫,幼虫喜欢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鱼虾体内,比如我们常吃的青鱼、草鱼、鲫鱼、鲤鱼、鲢鱼等等。

食用了被肝吸虫感染的鱼生,虫体可寄生在人的肝胆管中,并引起一系列肝胆病变,《广东省肝吸虫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06-2010年)》指出,一些爱吃鱼生的地区,如广州番禺区,珠海斗门区,佛山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等,都是肝吸虫病高度流行区。

肝吸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肝脏,引起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进一步发展成胆管炎、胆结石,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癌。

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进食鱼生史者的患癌风险,是未进食鱼生者的1.63倍。

所以,如果实在想尝鲜,建议选择相对安全些的海水鱼,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成品。淡水鱼风险太大,尽量做熟不要生吃!

来源:健康那点真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