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物联网,常州新能源,苏州是什么?

摘要: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无锡的工商基因成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叙事起点。早在2006年初,无锡就洞察到物联网的发展潜力,建立起国内首座“微纳传感国际创新园”。

近期,无锡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又一次举办了。

大会连办三天,这是属于无锡的节日。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无锡的工商基因成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叙事起点。早在2006年初,无锡就洞察到物联网的发展潜力,建立起国内首座“微纳传感国际创新园”。

2009年,无锡获批建立全国唯一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产业由此在无锡发轫起步。

到今天,无锡物联网名满天下,已是名副其实的“物联网之都”。

突然之间,我想到常州的产业名片“新能源之都”。苏锡常,这三座兄弟城市其中两位的产业名片十分亮眼。

无锡是“物联网之都”,常州是“新能源之都”,那么苏州是什么“之都”呢?

作为“物联网之都”,无锡产业实力雄厚。无锡物联网产业2021年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集群产业规模达到4511.6亿,聚集企业超3500家,已基本形成覆盖信息感知、传输组网、计算存储、应用处理的完整产业链条。

一方面,无锡是物联网“拓荒者”,十几年前就白手起家。另一方面,无锡政府有为,早在2010年就出台《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一核多元”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

作为工信部认定的“新能源之都”,常州更是凭此声名鹊起。

竟似有缘,常州的新能源产业起步之年与无锡一样也是2009年。洞察到国家启动“十城千辆”背后的机会,那年常州出台了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

今天的常州已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率先在新能源领域构建起“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且深度融合,造就了7680亿元级产业,即将突破万亿大关。

最强地级市苏州,为何没有高识别度的产业名片?江苏城市论坛分析总结了三大原因。

第一,苏州的对手太强。

论产业规模,苏州已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且预计到2026年新能源产业成为第4个万亿产业集群。苏州以一地级市之名,竟与深圳、上海争“工业第一城”的桂冠。

苏州盘子太大,但对手也很强。苏州虽然是个高手,但同级别的对手大家都处在“高处”。

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深圳是当之无愧的“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城”,接下来才排到苏州。

东莞虽略逊于苏州,但也已经处于万亿级,堪称“第一打工人”,是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21年智能手机产量达2.45亿台,占全国总产量的20%。

与无锡、常州相比,苏州并非没有力推的产业。生物医药是近年来苏州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2023年规上产值达2115.0亿元。但苏州的对手是北京、上海。

第二,苏州确实错过了风口。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研究常州,都想到常州实地调研,学习常州的成功之道。

当前新能源产业,尤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常州早在2009年就有准备切入此赛道。而遇到李想那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么常州当时是如何谋划的,又在此其中做对了什么?这是其它城市最感兴趣的事情。

李想当初入驻常州之前,也在其他城市考察过,但最终还是落在了常州,并得到了当地的大力支持。

任何一个风口,在成为风口之前,都是悄无声息,甚至不被看好的。正如马云所说,今天你对我不理不睬,明天你就高攀不起。

苏州看中的人工智能产业,此前还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3年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但目前来看,该领域的重点区域和产业集群以北京、深圳、上海为代表,广州、杭州也很强,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江苏城市论坛关注到,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转向,大企业、大城市都在布局大模型。而大模型是大厂的舞台,因此我们看到,大模型主要集中出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

第三,苏州并不擅长打品牌。

与无锡的物联网博览会一样,曾经有一份真“炙”的展会摆在苏州面前。

还记得苏州电博会吗?作为海峡两岸电子产业界的盛会,苏州电博会每年一届,已经办了二十年余年。

遥想当年,2002年10月,首届苏州电博会亮相,台资电子企业占55%。那些年苏州在电子信息行业的地位,简直如日中天,“沪宁高速一堵车,全球笔记本电脑就涨价”。

电博会的历史比物博会更久,起步更高,但今天从互联网新传播观察者的视角来看,前者似乎略有逊色。

事实上,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广度、深度,流量特征、内容形态、传播理念,都与二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没有人比无锡人更懂品牌。举个经典案例,苏州拥有太湖大部分水域,但关于太湖品牌的“话语权”,几乎都被无锡垄断,苏州毫无招架之力。

总而言之,产业名片是反映城市实力的一个侧面。

苏锡常,作为普通城市的天花板,在当今产业发展大背景下,值得好好研究。

来源:江苏城市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