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Ta们尽自己所能考入某大,但是在众多优秀学子当中依然平平无奇。
虽然Ta们尽自己所能考入某大,但是在众多优秀学子当中依然平平无奇。
引自网络
哎呦喂,头条上的朋友们,当你们看到67656这个数字时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觉得是奖学金的数额? 因为小明妈咪是这种感觉。
引自网络
这个数字最近是不是在刷屏了?
原来24是浙江大学今年获得竺可桢奖学金的人数,而67656是学校所有的学生人数,
原来他把每个本校学子的的心都扎了一通啊。[捂脸][捂脸]
虽然说如此,但是还是非常优秀, 这是南哪助手公众号的征文
一个zju同学说,生为分母,我很抱歉。 但普通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小幸福啊。
多数人只是没有机会吧, 并不代表没有这个能力吧
这里写的 24/67656,并不能说明这 24 个人是 67656 中的前 24,这种评价体系未免太过单一?
官方最好是淡化这种优绩主义,这文案真的合适吗?
或许有人要跳出来唱唱反调,说,大家的简历里面不也写了排名?
但是,当众宣传这种事,和在简历里写出排名是不一样的。是某大的宣传策划部门中某些人的价值观仍然在稳定发挥作用。
以前小明妈咪总是在夸浙江人很务实,但是这也未免太务实了吧,就是这样讲究实际的吗,用生意的眼光做教育?
一个网友问, 为什么公众号的推文里面的每一个优秀同学的简历都仍然写了高中,哪怕是读到了博士?
细想,一针见血的原因,是浙江的乡党文化根深蒂固。
这也是有原因的,浙江每年会有给全省高中的排名表, 各种升学自媒体和公众号非常乐于传播,可能也算是各个超级高中的kpi呢, 是按每所高中考上浙大的人数排名的,所以不得溯源到底。
入学前,他们说我们是灿若星辰的X大人;入学后,我们只是分母67656中那微不足道的一个。
重点其实并不是不认可别人的优秀,而是不能否认多样化的成长背景与经历,
而且仅使用单一元素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把那么多的学生当作某一领域优秀者的背景板与分母,真的很恶心。
而在前一段时间,面向南京大学学子征稿的《我在南大做普通人》也收到了并发布了系列文章。
引自南哪助手官网
优秀真的有很多客观因素组成,任何人都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相比较,优秀者中的普通人,普通人中优秀者,都各有所长~
阳光明媚,希望大家心情愉悦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1/67656。
图片引自网络,侵删
来源:小丹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