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遇见“未来医院” | 数字上海十大场景Top20

摘要:带着寻找“人民城市”最佳实践的初心,自11月启动的《IT时报》“2024数字上海十大场景”Top20日前出炉。从12月15日起,入围Top20的优秀场景通过《IT时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澎湃号、抖音号等全媒体矩阵,进入展播环节。

当机器人穿梭于医院

带着寻找“人民城市”最佳实践的初心,自11月启动的《IT时报》“2024数字上海十大场景”Top20日前出炉。从12月15日起,入围Top20的优秀场景通过《IT时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澎湃号、抖音号等全媒体矩阵,进入展播环节。

Top 20场景展示结束后,经过专家评审、网络投票,《IT时报》将最终评选出“数字上海十大场景”,作为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独具上海特色的创新实践和成就对外传播。

在上海遇见“未来医院”

参评项目:

智慧病房

参评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机器人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在病区中,有的运送药品、器械,有的处理医疗废物,有的专门执行消杀任务;大模型应用帮助分析病情、提供诊疗建议,成为医生不可或缺的好帮手;AI数字人随时待命,有问必答,迅速回答病患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升就医体验;物联网技术上场,输液即将完成时,护士能够及时得到提醒,患者无需频繁摁铃呼叫……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幅“未来医院”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进入病房,床头上的电子卡清晰地展示着病人的基本信息,输液袋中剩余的液量也在旁边的小显示屏上实时更新,每当护士完成对病人生命体征的检测后,只需轻轻扫一下电子卡,测量数据便即刻传送到后台进行分析。

基于这些数据所建立的模型,能够精准识别病人当前的风险点,从而指导护士进行针对性观察,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护士工作步入了 “无纸化”时代,从而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守护。

走进中山医院的手术室,数十台机器人来回穿梭,科技感扑面而来。无论是手术室还是各科室,医护人员需要药品、物资或手术包时,能像“点外卖”一样“下单”,然后机器人就会“送货上门”。在复杂的手术室环境中,这些医疗机器人能够迅速而精准地运送这些物品。据介绍,16台机器人联手工作,使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了40%。

在肝肿瘤外科病房的医生办公室,医生们正使用“肝外科医生助手”平台,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制定诊断方案。这个大模型应用平台,不仅能帮助医生准确分析病情,还能提供全方位的诊疗建议。中山医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的确诊、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案选择、用药提醒等环节进行了拆解和数字化处理,并将这些内容嵌入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使其自然融入医生的日常诊疗流程,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

同时,医院还充分利用大模型深度挖掘历年来患者病历数据,创建了“中山肝癌诊疗案例精要库”。通过大模型的自动归纳,典型案例的整理时间大大缩短,使得医院能够持续、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诊疗知识包,供基层医院参考学习。

中山医院已建立起以混合云支撑架构,融合分布式存储、大数据计算、AI计算、生物信息高性能计算的5G+“云脑” 多元化基础设施;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元宇宙技术,打造了 “防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的元医疗患者服务模式,并开展关于 “无界”智能虚拟元诊室建设标准的前沿探索;促进AI技术在重大疾病精准诊疗能力的深度赋能,在肝癌、心血管、内分泌等领域打造一系列AI应用集,为医技支撑与医疗场景提质增效,创建医联体协同创新机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新型智慧医院大脑,赋能医院资源的统一管理运营,提升管理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医疗行业和医院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在中山医院,你能感受到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这些创新不仅引领了医疗资源配置的革新,更勾画出了未来智慧医院的宏伟蓝图。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E N D

来源:IT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