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联、数字、智能……原本理解这些概念总是似是而非,而在这里,一切都具象化了!”12月15日,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类大一学生郑文静又一次来到学校未来学习中心,她说:“人工智能时代,汽车正在被重新定义,我想从实实在在的体验中,找到未来的专业方向。”
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谢小琴 许余庆
“网联、数字、智能……原本理解这些概念总是似是而非,而在这里,一切都具象化了!”12月15日,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类大一学生郑文静又一次来到学校未来学习中心,她说:“人工智能时代,汽车正在被重新定义,我想从实实在在的体验中,找到未来的专业方向。”
郑文静正在体验远程驾驶“开”无人车进矿山,“驾”远洋轮入码头,AI成为虚拟助教和智能学伴
“屏幕右下角有辆红色车辆在广场上行驶,看似普通,但这是一台远程操控车辆,实车没有驾驶人员,完全由我这里的转向盘和踏板控制。”在未来学习中心汽车远程驾驶体验区,郑文静正在学习如何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运载工具的远程低延时前进、转向和制动控制。
她告诉记者,该系统主要利用5G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汽车远程驾驶体验,通过采集运行环境视频,多通道展示实际驾驶场景,适用于在矿山、深井以及有毒有害等危险复杂环境中作业。“这里边涉及高精地图和定位、感知、通讯和控制算法等技术,而数字化场景让我能更直观地进行专业学习,也激发了我从事无人驾驶研究的兴趣。”郑文静说。
能源互联网体验区在“能源互联网体验区”,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周紫茉正在实时查看企业的能源储备总量和应用情况,对新能源进行科学调度训练。能源互联网体验区内置了学校与东风集团合作的项目,包含综合能源管理、能耗管理分析、碳排放管理、光伏充电站管理、智慧园区管理和数字孪生六大模块。自动化学院张清勇老师介绍,为企业搭建的能源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相关的数据,还能更好地监测这些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科学利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新能源。
“由于船舶巨大且难以操控,我们很难有机会驾驶真船,学校首创‘虚实融合’驾驶实训系统,让我们在校就能体验与现实完全一致的‘数字孪生航道’,了解船舶进出港工作流程,操控仿真拖轮并与真实船舶交互,在混合现实中完成船舶驾驶实训。”谈起仿真驾驶,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技术2102班学生任哲麟难掩兴奋,他说:“未来学习中心已经成为大家口中的学习大IP!”
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未来学习中心还可提供数字化创新创业体验、光纤传感网络体验、人机协作体验、水泥数字工厂体验等多种沉浸式体验学习场景。自2023年上线以来,学生参与学习体验35000人次。“开”无人车进矿山、“驾”远洋轮入码头、在远程操作中体现“孪生现实”,该校教学模式正在从“师—生”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师—机—生”三元结构,助推实现“师师有助教、生生有学伴”愿景。
智能汽车体验
邮轮美学设计全息影像数字化体验区
把知识变成直观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拥有看电影般的学习体验
“我们精心制作了36个微视频阐述了人体九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利用生动的动画和实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在教育数字化时代,武汉理工大学刘霞教授搭乘数字技术的快车,将《医学基础》《药物现代评价方法》等课程的知识由书本纸张上的油墨变为直观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们拥有看电影般的学习体验。此外,课程团队积极通过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将闪闪发光的科研成果,打包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带进课堂,鼓励同学们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战”来打磨训练,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潜能。
刘霞教授在上课像这样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正在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
制药工程专业2203班张于萌说:“这些课程借助理工智课平台,也能使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即可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论是在自习室、图书馆或咖啡厅,只要捧起手中的设备,即可一键切换学习模式。”
理工智课平台目前,智课云端已建设2.3万多个课程空间、91万多个课程资源,学生在线学习时长超过504万小时。此外,为了搭建“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新型场景,学校还加快校地、校企、校校融合发展,实现与襄阳示范区、三亚科教园等异地研究院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融通,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合打造“无边界”课堂,聚焦行业急需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并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现教师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真正享受“以学生为中心,更加互联、开放、共享、个性”的教育新生态。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参赛项目荣获国家特等奖“这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胡杰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将补充、延伸教师的能力,教师也正在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情景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日前,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参赛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故障分析及提前预警策略研究》荣获国家特等奖。
在研究过程中,胡教授团队基于车联网技术收集车辆运行时的车辆和动力电池的状态数据,构建动力电池数字孪生模型,基于历史大数据+深度学习/大模型等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动力电池故障诊断及安全风险预警,大幅降低电池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相比较传统训练,数字化提供了更加贴合实际应用的场景数据,实战性和实用性更强,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胡教授说。
武汉理工大学智能运行中心每名学生都有了“数字老师”
“校门车流数据此刻亮起黄灯,请工作人员引导停车。”在武汉理工大学智能运行中心(IOC),有一面超大宽幅的数据驾驶舱电子显示屏。智能运行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实现网络、能源、财务、交通等数字空间要素集成,全面实施“红绿灯计划”,对学校治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预警及干预。以校园交通为例,通过各个时间段车流人流趋势分析,并将无人机、移动单兵接入,实现校园交通态势实时感知,为实时调度、快速响应提供强有力保障;而能源监管平台则通过智能报表对能耗趋势、设备设施、数据采集、运行监测等领域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推动校园能源使用情况、设备运行情况“一屏可见”。
武理微校园“早上起床,在‘武理微校园’查询今天的课表,到教室上课,利用小雅智能助手(理工智课)进行签到,还可以看到老师上传的课件内容以及发布的任务/作业,并在该平台进行互动和上传答案;如果错过当堂课,可以观看课堂直播或回放(视频有三个机位);课后还可以在小雅讨论区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采访中,通信专业大三学生张浩坤向记者描述着现在数智时代里,大学生的一天,“‘理工百事通’校园服务助手,智能解答师生常见的校园疑问;校园网、后勤维修和奖助勤贷等日常服务,也可以进行一键通办。”
他补充说,从走入校门那一刻起,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张专属的“数字画像”,学生在课业学习、科学研究、文体艺术、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点滴进步都将被记录。学校还为每位同学配备了学业警示“红绿灯”,课业进展是一路畅通的“达标绿”,还是触目惊心的“警戒红”,以此提醒学生时刻关注。
首届“一站式”数智学生社区嘉年华近日,武汉理工大学还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智”学生社区,以数字新业态搭载学生社区新场景,推动线上、线下双空间建设,持续在学生社区这一育人新场域赋能学生成长发展。12月15日,该校举办首届“一站式”数智学生社区嘉年华活动。“职业定妆照”“心理解压坊”“美好共此‘食’”“科技成果荟”“消防逃生舱”“CPR(心肺复苏术)急救模拟”“校史华容道”“运动大比拼”……集合学医食住行各类需求,汇总德智体美劳各类活动,三十余项互动体验活动,让本次“嘉年华”成为师生同乐大舞台。
“我排队参加了科技成果荟项目,要自己上手操作机器人去完成任务,文科生也能体验科技大佬的工作,有点挑战与惊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三学生丁晨露说。
校长杨宗凯用“驾驶舱”讲开学第一课“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你们身边多了一位‘数字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学会与人工智能一起学习,跟着数字学、机器学、慕课学、场景学,让AI成为你们的虚拟助教、智能学伴和未来导师,真正成长为与AI共进步的时代新人。”近年来,校长杨宗凯通过数据驾驶舱和平台系统演示多次带领同学们深切感受学习方式、场景、业态的全新变革,在今年新生开学典礼上,他嘱托同学们,以能力为重,锻造引领未来的翅膀,不断压紧夯实“人—技”结合的综合能力,早日成长为引领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创新、引领区域发展的“三领人才”。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