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给国人长脸了!独特科技范儿“大”有可为,“澳科一号” 背后,如何突破人才短缺困境?

摘要:2023 年 5 月 21 日,一颗名为 “澳门科学一号” 的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可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科一号” 可不简单,它测量的地球磁场精度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精度,让澳门拥有了一张亮眼的高科技名片。

2023 年 5 月 21 日,一颗名为 “澳门科学一号” 的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可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科一号” 可不简单,它测量的地球磁场精度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精度,让澳门拥有了一张亮眼的高科技名片。

基于 “澳科一号” 卫星等高精度地球磁场数据,研制团队还推出了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实时地球磁场模型,这个模型在航天航空、航海导航、资源勘探、智能终端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且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充分展现了澳门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而这背后也离不开我国航天科技的强大支撑。

再看横琴,这个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珠江口西岸与澳门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如今已成为粤澳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产学研示范基地及澳门 4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落户横琴,构建出了 “澳门研发 + 横琴转化” 的创新链条。

截至 2024 年 11 月,这里已累计培育孵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 898 个,其中澳门项目就有 815 个,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持续加速。2024 年 12 月 2 日,澳门轻轨横琴线正式通车运行,这更是让科技创新实现了 “零距离” 对接,为湾区发展再度 “提速”。

其实,澳门回归祖国 25 年来,与内地的科技合作一直在不断深化。目前,澳门已布局建设 4 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澳门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创新创业中心也获批成为 “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如今的澳门,在太空科学、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多个领域都不断涌现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创科” 已然成为了澳门的崭新名片,澳门正凭借其独有的 “科技范”,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新篇章。

从政策层面来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2023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多个维度构建了服务产学研全过程的创新平台体系,为澳门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比如,对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合作区建设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给予建设资助,对合作区企业联合澳门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也有相应资助,这极大地鼓励了双方的合作积极性,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这种 “澳门研发 + 横琴转化” 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两地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澳门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快地在横琴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澳门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 “澳门科学一号” 卫星项目为例,澳门科学家在卫星的科学设想、方案以及数据应用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得到了内地科学家、工程师的大力支持,这体现了两地人才的紧密合作。

此外,澳门的高校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产学研收入及专利项目数量均持续上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澳门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而科技创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澳门可以减少对传统博彩业的依赖,提升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在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与 AI 技术,为当地商业环境提供精准的业务决策支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澳门的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

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活动的举办,为澳门的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2024 年的 BEYOND 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展示了众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为澳门的科技企业搭建了与国际接轨的平台,促进了科技资本的对接,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澳门的科技发展可谓是 “大” 有可为,“澳门科学一号” 卫星的成功发射、“澳门研发 + 横琴转化” 模式的成效显著以及在多个科研领域的不断突破,都让我们看到了澳门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巨大潜力。澳门正凭借其独特的科技范儿,在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走廊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澳门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科技人才短缺、市场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等。 但相信在 “一国两制” 的制度优势下,在澳门特区政府、内地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继续深化科技合作与创新,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盛世商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