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育人体系 构建浸润式美育新生态

360影视 2024-12-17 05:40 4

摘要: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和师范文化背景下美育发展新思路和新路径,以推行“人人美育”为目标,以课程美育为主阵地,以融合资源建设为支撑,打造“以美润心、以美养德、以美培元、以美启智”的育人体系,建立浸润式美育系统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和师范文化背景下美育发展新思路和新路径,以推行“人人美育”为目标,以课程美育为主阵地,以融合资源建设为支撑,打造“以美润心、以美养德、以美培元、以美启智”的育人体系,建立浸润式美育系统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

“美育课程+课程美育” 构建全覆盖美育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建构“美育课程+课程美育”的理念,打造循序进阶式美育课程集群。以开设人文美育课程为支点。学校将人文美育类课程纳入全校3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大学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通识美育课程175门。以建好艺术美育课程为主线。面向学校21个专业,立足艺术课程的美育功能,开设“艺术概论”“音乐赏析”等艺术类课程346门。以实施学科课程美育为基底。提炼学科美学内涵,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挖掘“科技美”“劳动美”“生活美”“教育美”“自然美”等元素,丰富课程美育内容,实现“课课美育”。

“必修+选修+活动” 形成多维立体的美育实施路径

学校聚焦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美育学习特点,形成多类别、多主题、多场域的美育实施路径。以“必修”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必要的审美知识。按照知识属性划分艺术美、文学美、科学美、健康美等5类课程集群,开设必修课。以“选修”方式引导学生按个人兴趣学习审美技能。学校通过引入、自建等途径开设194门美育选修课,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美育学习“菜单”。以“活动+空间”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美育实践。通过开展大学生艺术节、版画展、校园文化节等综合性美育活动,搭建美育实践平台;以“红柚·润德”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发挥“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心理空间”的协同美育功能。

“校企+馆群” 多方美育教学资源同频共振

学校集结地区美育建设的资源力量,实施美育资源建设“四大工程”。实施校内美育基地扩容工程。校内建成校史陈列馆1个、艺术活动中心1个、音乐厅1个、音乐室9间、舞蹈房10间、美术工作室8间、数字化美育活动中心1个;新校区建成舞蹈房10间、钢琴房400间、美术展厅1个等。实施美育线上课程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丰富的校本美育师资力量,遴选组建美育课程开发专家团队,开发大美育课程资源,现已建设在线美育课程20门。开展校外美育基地共享行动。充分利用地方美育资源,与重庆市万州区文化馆、歌舞团、曲艺团、杂技团、三峡移民纪念馆、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美育基地建设,实现人才共培和资源共享。开展美育师资引育工程。高标准引入美育名家,建设各类美育发展研究中心4个,传统文化大师工作室4个,建成四川竹琴、金钱板等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基地,开设版画、三峡绣研修班,将民族美育、地方美育资源引入学校。

“交流+互鉴” 推动美育事业国内国际繁衍繁荣

学校发挥美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生产力效应,促进美育发展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立足“川渝”非物质文化遗产,延伸美育脉络。收集整理川渝非遗素材,开展项目研究,立项国家、省部级美育相关课题5项,发表美育专著1部,美育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借助新时代大舞台,传播美育文化。师生参加“五四”文艺汇演、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明融合共生。接待来自老挝艺术教育学院、新几内亚科技大学的80余名师生到校开展特色人文课程学习。

美育人人、人人美育浸润式美育生态圈基本形成

学校美育特色课程选课人数超3000人,深受学生喜爱;2023年学校“大学美育”教学团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师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获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市级一等奖29项,版画作品在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一等奖1项,多件作品获重庆市美展一、二、三等奖。

2023年学校加入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被选为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单位,学校教师在大会论坛作关于《高校美育与思政融合的创新与实践》的专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肯定。学校艺术团队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依托实践基地、众创工作室,服务社区、农村儿童艺术教育1万余人次,为万州区培养幼、小、中学艺术教师300余人,学校美育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成效显著。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