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24日下午4点40分,四架JAS-39"鹰狮"战机从泰国素叻他尼空军基地呼啸而起。飞行员们或许没想到,这次"成功"的跨境打击,会给自己国家的军购计划带来多大麻烦。
文|避寒
编辑|避寒
7月的东南亚天空,泰国"鹰狮"战机轰鸣掠过,胜利的喜悦还没散去,斯德哥尔摩的电话就打来了。
2025年7月24日下午4点40分,四架JAS-39"鹰狮"战机从泰国素叻他尼空军基地呼啸而起。飞行员们或许没想到,这次"成功"的跨境打击,会给自己国家的军购计划带来多大麻烦。
泰柬边境争端早就存在,但这次不一样。泰国空军动了真格,"鹰狮"战机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实战攻击任务。
炸弹精准落在柬埔寨境内的军事目标上,泰国军方随即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摧毁柬军第8和第9步兵旅指挥部。
曼谷的将军们兴奋得很,15年前花大价钱从瑞典买来的11架"鹰狮",终于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泰国皇家空军发言人普拉帕斯·颂猜迪空军少将在脸书上写道:"空袭仅针对对泰国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合法军事目标。"
你知道泰国军方当时在想什么吗?他们盘算着用这次"首战告捷"去跟瑞典谈更大的军售合同。195亿泰铢的预算早就准备好了,计划首批再买4架新型JAS-39E/F,未来十年增至12架。
泰国这次真是打错了算盘。
瑞典人看到新闻的时候,脸色瞬间就变了。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专家们紧急开会,讨论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瑞典制造的武器被用于进攻性军事行动了。
这对奉行"积极中立"政策的瑞典来说,简直是场噩梦。瑞典外交部的官员们连夜翻查出口协议,寻找应对策略。毕竟,让自己的武器参与地区冲突,跟瑞典长期维护的国际形象完全相悖。
7月26日,冲突进入第三天。泰国军方再次出动"鹰狮"战机,这次是2架F-16加2架"鹰狮"的混合编队。泰国第二军区在社交媒体发布了空袭照片,配文写着"精确打击柬埔寨军事目标"。
曼谷的政客们还在为"胜利"庆祝,殊不知斯德哥尔摩的电话线已经热得发烫。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的官员们连续加班,重新评估对泰军售政策。
联合国安理会25日举行特别会议,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中国驻柬埔寨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撤离边境地区。国际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冲突上,瑞典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
你能想象瑞典外交部的尴尬吗?自己生产的战机正在电视直播中轰炸别国目标,全世界都在看着。
7月31日,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一份标记着"紧急"的文件摆在桌上:暂停审批泰国空军第二批JAS-39E/F"鹰狮"战斗机采购合同。
理由很简单:地缘政治风险升级。
瑞典外交大臣玛丽亚·马尔默·斯泰内加德接受《国防快讯》采访时话说得很直白:"瑞典政府正密切关注该边境冲突的发展。" 这句看似平淡的外交辞令,背后藏着巨大的政策转向。
瑞典的决定来得特别快,从泰国"鹰狮"参战到瑞典叫停军售,前后不到一周时间。这说明什么?斯德哥尔摩早就在密切关注泰柬冲突的发展。
瑞典《军事装备法》的条文写得清清楚楚:任何武器出口都必须评估买方的地缘稳定性、人权状况和武器最终用途。泰国这次跨境打击,直接踩到了瑞典的红线。
你知道瑞典人有多谨慎吗?隶属于外交部的战略产品监察局(ISP),在政府发放任何武器出口许可前,都要进行严格评估。这套监管体系的严苛程度,在国际军火贸易中出了名。
2024年6月,瑞典国会刚刚通过新一轮军控修正案,过去五年瑞典因"作战用途不明确"拒绝军售申请的数量增长了28%。
泰国这次算是撞到枪口上了。
萨博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对这家瑞典军工巨头来说,泰国的订单可不是小数目。195亿泰铢,相当于5.96亿美元,足够支撑萨博好几年的收入增长。
斯泰内加德在采访中说得更明确:"我们正重新评估泰国近期军事行动是否违反出口协议中的防御性使用原则。"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泰国用我们的飞机打别人,违约了。
瑞典人的逻辑很简单,卖给你武器是为了防御,不是让你去轰炸邻国的。泰国"鹰狮"的跨境打击,让瑞典在国际社会面前很难堪。
东盟外长们紧急磋商三次,分歧依然严重。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呼吁和平解决,新加坡外长表达关切,菲律宾却力挺美国立场。整个东南亚都在看瑞典怎么处理这个烫手山芋。
瑞典驻泰国大使馆的电话响个不停。泰国外交部官员一遍遍解释,强调这次军事行动符合《联合国宪章》第51条自卫权原则。但瑞典人的态度很坚决:暂停审批,重新评估。
瑞典这次是真急了。
泰国空军参谋长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的战机分布图发愁。50架F-16A/B战机,平均机龄32年;34架F-5E/F战机,机龄更是达到37年。这些老爷机什么时候会散架,真的很难说。
根据2024年白皮书规划,泰国需要在2046年前完成全部战机替换,时间不等人,可钱从哪里来?
2025财年的装备预算批下来了,总共12.6亿美元,听起来不少,但分摊到各个军种,空军能拿到的采购经费只有1.25亿美元。这点钱,连两架全新的"鹰狮"都买不起。
泰国军方原本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先买4架"鹰狮"E/F过渡,然后分批采购,十年内凑够12架。现在瑞典一叫停,整个计划全乱了。
你知道泰国空军现在有多尴尬吗?11架现役"鹰狮"C/D的零配件、维修保养、软件升级,全部依赖瑞典。一旦关系搞僵,这些飞机的战斗力会迅速下降。
泰国空军内部甚至开始评估"断供应急预案",包括提前采购关键零部件、本土化维护和软件"离线备份"。这种被动局面,让泰国军方高层坐立不安。
瑞典公开质疑泰国的军事行动,等于在国际社会给泰国贴上了"好战"的标签。这对一直标榜中立外交的泰国来说,简直是场公关灾难。
《亚洲防务安全》杂志的分析师们列出了泰国的备选方案:韩国KF-21、中国歼-10CE、美国F-16V Block 70/72,每个选择都有问题。
韩国的KF-21还在试飞阶段,交付时间不确定。美国的F-16V单价超过1.2亿美元,泰国根本买不起几架。中国的歼-10CE价格便宜,但需要重建整套后勤保障体系。
泰国空军后勤司令部算了一笔账,引入歼-10CE需要额外投入3.2亿美元建立独立后勤体系。这笔钱从哪里来?国防部的预算早就捉襟见肘。
瑞典的这次"叫停",让其他军火出口国看到了机会。各国军火商的推销电话接连打到曼谷,都想分一杯羹。
萨博公司在菲律宾、哥伦比亚、捷克、克罗地亚的"鹰狮"推销计划也受到波及。客户们都在观望:瑞典会不会因为政治原因随时断供?
泰国军购决策层对瑞典"鹰狮"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未来采购多元化已成定局。这句话听起来轻松,但背后是泰国空军现代化计划的全面重新规划。
时间不等人,老飞机等不起,预算有限制,泰国空军现在真的很被动。
"57印巴空战"的消息传到曼谷时,泰国空军高层们都震惊了。装备中国歼-10CE的巴基斯坦空军,竟然击落了法国"阵风"战机。这个战果,让所有人重新审视中国战机的实力。
还记得"鹰击-2025"联合训练吗?
中国空军派出歼-10C战机和空警-500预警机,跟泰国空军的"鹰狮"战机进行联合演练,当时泰国飞行员对歼-10的机动性能赞不绝口。
现在瑞典断了供应,中国歼-10CE突然变成了香饽饽。
歼-10CE的单价只有5570万美元,比"鹰狮"E/F便宜2500万。对手头紧张的泰国来说,这个价格差距太有吸引力了。
泰国陆军和海军早就大量采购中国装备了。VT-4主战坦克、VN-16两栖突击车、053HT护卫舰,中国制造在泰国军队里占了半壁江山。
唯独空军一直坚持西方装备路线,现在瑞典一断供,这个局面可能要改变了。
泰国陆军建立的中国装备维护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具备跨军种扩展的能力。这意味着什么?歼-10CE如果进入泰国,后勤保障不会是大问题。
当然,挑战也很明显。泰国空军如果选择歼-10CE,后续还要考虑空警-500预警机、霹雳-15空空导弹,甚至整套中式数据链系统。这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买几架飞机那么简单。
但3.2亿美元的体系建设投入,分摊到十年时间里,每年也就3000多万。对比瑞典可能随时断供的风险,这笔投资或许很值得。
"57印巴空战"证明了一个道理:体系化作战才是王道。
巴基斯坦用的全套中国装备,从预警机到战斗机到导弹,形成了完整的作战链条。印度那边用的是万国造,以色列预警机、法国战机、俄印导弹,各打各的,结果被各个击破。
泰国军方现在面临同样的选择,继续拼凑各国装备,还是选择某个大国的完整体系?
瑞典这次"断供",可能成为泰国军购政策的转折点。
中美俄三大军火出口国中,美国的F-16V太贵,俄国的苏-35政治敏感性太高,中国的歼-10CE在价格和性能上都有优势。
中国不会像瑞典那样,因为你用了武器就翻脸不认人。这对需要实战能力的军队来说,绝对是个加分项。
泰国空军的选择,很可能影响整个东南亚的军购格局。如果曼谷最终选择了歼-10CE,其他东盟国家会怎么想?
2025年下半年,泰国空军的最终决定,或许会改写东南亚的天空。
来源:九州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