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创新”成为时代最响亮的号角,浙江正涌现一批不一样的企业家。他们不只“会做生意”,更是用科学家的钻劲、工程师的巧思,死磕核心技术。从一枚芯片、一个分子、一段代码,到一台智能设备、一种绿色能源……他们瞄准的,是真正能打、能赢未来的“硬实力”。潮新闻“潮·新质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浙江大学国际校区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推出财经观察栏目《周一晚8点》,化身探宝者,挖掘是谁在默默支撑中国制造的筋骨,解读他们突破的“独门绝技”,追问浙江的创新密码,未来的产业“风向标”又将指向何方。摘要:当“创新”成为时代最响亮的号角,浙江正涌现一批不一样的企业家。他们不只“会做生意”,更是用科学家的钻劲、工程师的巧思,死磕核心技术。从一枚芯片、一个分子、一段代码,到一台智能设备、一种绿色能源……他们瞄准的,是真正能打、能赢未来的“硬实力”。潮新闻“潮·新质实
今年6月,杉杉集团启动破产重整。这家拥有超400亿资产、横跨服装和新能源等多产业的上市企业,为何在短短两年间面临重整?2023年2月,创始人郑永刚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企业随即陷入治理危机。尽管郑永刚生前曾提及“企业未来要交给儿子”,但相关安排仅停留在口头表述层面——未形成正式遗嘱,以及股权传承机制和接班人培养体系。
创始人离世后,家族成员在企业控制权问题上出现分歧。创始人长子担任董事长8个月后离任,随后相关高管相继接任,核心领导职位经历了多轮调整。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影响了战略决策的连续性和执行效果。这一治理调整期对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杉杉集团面临超过300亿负债压力,市值出现大幅回调,股价表现承压。
但故事还有另一面,同样是家族企业,李锦记通过家族委员会实现了平稳传承;海尔的张瑞敏选择职业经理人接班,2024年营收突破4000亿,创历史新高。这些案例表明家族参与并非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Global Family Business Report 2025》显示,在全球2,683家受调研的家族企业中,32%的企业绩效超越同行业非家族企业。那么,真正影响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图源:公司官网
从“家长制”到“制度化”
家族企业治理绕不开两大难题:企业怎么治理?家族如何传承?现有研究表明由于传承时机不当、程序不清频频引发企业危机,让越来越多的家族创始人开始重视家族制度化治理。家族企业治理通常分为家族治理和企业治理两个维度。家族治理通过家族委员会、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整合教育培训、导师计划和战略规划,为下一代接班做准备,并通过家族会议、家族宪法等机制规范家族行为。企业治理则设立正式董事会,明确职责范围、决策程序等确保权力运行有章可循。Global Family Business Report 2025显示,全球高绩效家族企业中67%设立正式董事会,嵌入家族办公室的企业估值溢价14%。这组数字背后,是家族治理从随意走向规范的必然趋势。如,李锦记2003年设立家族委员会,尤其注重家族人员价值观。家族宪法严格规定:离婚或婚外情自动退出董事会;第五代成员须先在外部公司工作3-5年;应聘和考核标准与非家族成员相同。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离世后企业平稳过渡,2023年企业在全球酱料市场份额达3.3%,稳居第二。
图源:公司官网
权力制衡:破解家族企业创新难题
仅有制度治理还不够。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相比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创新意愿和投入水平普遍偏低,这主要与家族控制程度和决策机制相关。过度的家族控制容易形成封闭决策环境,缺乏外部监督和专业制衡。要打破这一困局,权力制衡成为关键。市场规则必须替代家长权威,让专业决策取代情感决策。家族高管与非家族高管在高管团队中席位越均衡,企业创新绩效越高。非家族股东控制权参与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一是职业经理人带来科学决策,二是外部股东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浪费。海尔印证了这一逻辑。创始人张瑞敏2021年将经营权交接给职业经理人周云杰,实现去家族化治理。2024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企业创新成效显著,累计主导国际标准百项以上,获得专利金奖12项。
中国家族企业:专精特新战略
近年来,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专精特新已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家族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生力军,其长期导向、专注执着的特质与专精特新战略高度契合。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具有较好的绩效表现,包括经营绩效和创新绩效。我们对2010-2022年中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中1009家家族企业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资产收益率(ROA)等关键财务指标上显著优于非家族企业。这种绩效优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家族企业天然具备长期经营思维,这与专精特新要求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理念不谋而合;其次,家族企业高管团队相对稳定,能够保证专精特新战略的持续推进,避免因人员变动导致的战略摇摆;最后,家族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往往由同一人担任,这种治理结构在专精特新企业中反而提高了决策效率,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更重要的是,专精特新家族企业在价值创造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与普通创新型企业相比,这些企业不仅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更能将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实现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增长的良性循环。
浙江省的数据为专精特新家族企业的创新优势提供了有力佐证。在浙江660多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比高达95%,其2022-2024年研发投入比均超7%,明显高于专精特新非家族企业。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浙江专精特新家族企业在创新投入上的坚定决心。如,海伯集团,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新能源船舶动力领域,组建了110人以上的专业研发团队。2017年企业完成代际传承后,创新步伐不仅没有放缓,反而加速前进。其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电动船用推进装置连续16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展现了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创新基因。圣龙集团则走出了另一条创新路径。这家专注汽车动力系统的“小巨人”企业在两代人的密切协作下,运用跨国技术并购策略,将外部技术与内部研发有机结合。企业成功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技术自立的跨越,最终成长为全球汽车核心零部件的链主企业,诠释了家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韧性与智慧。
图源:专栏整理
从“家长制”到“制度化”,结合专精特新战略,正成为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专精特新战略不仅提升了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创新能力,更为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框架,助力家族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据支持
浙江有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本期部分参考:
1. 傅颖,邬爱其,陈磊,等.促进还是抑制:家族涉入对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54(09):63-83.
2. 李倬,李元齐.非家族股东涉入与家族企业创新——基于股东所有权涉入和控制权涉入视角[J/OL].科技进步与对策,1-12[2025-08-01].
3. 马骏,何轩.家族治理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J].管理评论,2024,36(08):79-92.
4. 韦笑,陈凌.家族企业高管团队结构性权力分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24,38(04):1-16.
5. 祝振铎,邓军豪,李青.迈向“专精特新”:中国家族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J].清华管理评论,2023,(12):24-31.
6. KPMG:Global family Business Report 2025.
7.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亿帝国陷重整:家族企业如何度过传承“生死关”?
8. 家族企业杂志:2025上半年家族财富博弈战TOP10.
9. 中国企业家杂志:创业40年,海尔如何成为“海尔”.
(监制 雷李楠 杨业 策划 王静 周夏林 通讯员 相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