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被《中国日报网》官方点名报道!并为他正名了!

摘要:捧上了“文化主播”这顶桂冠,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毕竟,曾经只会“疯狂砍价”的带货直播,如今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文化输出的新载体。这种变化,既是一场个人的胜利,也是一场行业的启示。

董宇辉被《中国日报网》点名报道,捧上了“文化主播”这顶桂冠,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毕竟,曾经只会“疯狂砍价”的带货直播,如今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文化输出的新载体。这种变化,既是一场个人的胜利,也是一场行业的启示。

从“货架小哥”到“文化代言人”

董宇辉的崛起不是偶然。别人卖的是低价爆款,他卖的是“诗和远方”。别人直播间充满“再买我就亏了”的吆喝声,他却从杜甫聊到哥伦布,从滕王阁赋讲到物理化学。就连买个土特产,你都能被他带到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关键是,这些文化段子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经过了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才让他的直播间显得别具一格,甚至让观众觉得刷一单商品像是交了一次学费。

而他推出的《与辉同行》系列,更是把直播间搬到实景地,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行走的文旅大使”。谁说带货一定要满屏大字飘红,哭天抢地大甩卖?董宇辉用行动告诉你,买东西也可以既涨知识又有趣。

这顶“文化主播”的帽子,有点分量

“文化主播”这个称号不是随便叫的,而是董宇辉给自己和整个行业立下了标杆。直播行业起步时,泥沙俱下,有人以低俗哗众取宠,有人凭浮夸骗取流量。

董宇辉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文化内容引领观众审美升级,直接让直播行业多了几分“高贵感”。这不仅让他个人赚得盆满钵满,还让社会多了一种优质内容的选择。

他的三家公司从文化旅游到传统文化传承,涵盖广泛但又紧扣“文化”这个核心。可以说,这一波操作,直接让“网红经济”向“文化经济”进化了一大步。

文化带货,真能一直火下去?

当然,质疑也不是没有。有人说,董宇辉的“文化带货”依然绕不开商业化的核心,本质上还是为了赚钱。是的,但赚钱和输出文化并不冲突。

毕竟,市场经济里,能赚到钱才是模式可持续的根本。而只要“文化为魂”的核心不丢,商业化反而能让文化的传播效率最大化。说不定,未来中国的文化输出,不再只是电影、电视剧,而是直播间里的那一段诗词故事。

问题是,这个行业能有几个董宇辉?

董宇辉的成功固然亮眼,但也正因为他是个例,才显得弥足珍贵。他身上融汇了扎实的文化底蕴、对行业的创新思考和满满的社会责任感,可行业内又有多少主播能做到这一点?“文化主播”并不是个轻松的头衔,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些只会念“库存告急”的主播,能不能也从他身上学到点东西?要不,文化输出这件事,就只能靠董宇辉一人挑大梁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充满浮躁气息的直播行业里,你会为“文化”为魂的主播买单吗?你觉得,未来会有更多董宇辉式的文化创新者出现,还是大家依然沉迷于“9块9包邮”的快感?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丹丹说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