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名来由读安徽安庆岳西县历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5 05:30 3

摘要:请水寨村口立着三层楼高的火炬雕塑,红得像要烧透山雾。85岁的方老伯蹲在石磨旁叭嗒旱烟:“为啥叫请水寨?这山顶有口泉,旱年百姓敲锣打鼓来求雨,一求一个准!”烟杆忽地指向后山,“1930年正月初三,王效亭领着上千人假装拜年,铜锣一摔——暴动啦!” 那株八人合抱的银

​ ​ ​ ​ 岳西的村名,正是这部活历史最鲜活的目录。

一、响肠河畔:水声与枪声的回响

请水寨村口立着三层楼高的火炬雕塑,红得像要烧透山雾。85岁的方老伯蹲在石磨旁叭嗒旱烟:“为啥叫请水寨?这山顶有口泉,旱年百姓敲锣打鼓来求雨,一求一个准!”烟杆忽地指向后山,“1930年正月初三,王效亭领着上千人假装拜年,铜锣一摔——暴动啦!” 那株八人合抱的银杏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守林的老汪说当年红军就藏在树冠里放哨,枝叶间还能摸到绳索磨出的深痕。

顺着响肠河往下走,水声在峡谷里咕噜回旋,真似肠鸣。“河道九曲十八弯,老祖宗取名多形象!”镇文化站的小张踩着鹅卵石说。千佛塔村的清康熙石塔立在水边,三百年前乡民为镇洪水凿刻千尊佛像,如今洪水退了,石佛眉眼依旧慈悲。

二、温泉氤氲:热泉与石坊的温度

空气里漫开硫磺味时,温泉镇到了。汤池村的李奶奶蹲在石阶上淘米:“唐朝就叫‘汤池’!上游72股热水眼,冬天冻掉耳朵的日子,跳进去泡个透,筋骨全舒坦!” 她身后新盖的民宿挂着“温泉入户”招牌,游客裹着浴巾笑闹跑过。

资福村深巷里藏着更大的惊奇。稻田中央杵着“节孝坊”,雍正五年立的青石已泛黑。“储家媳妇聂玉馨守寡养大儿女,儿子考进太学,皇上感动了赐牌坊。”退休教师储老师指甲划过石缝里的苔藓,“三百年了,储家老屋还在后头住人呢!” 石坊边几个孩童追逐嬉戏,古训与新生的呼吸在此交错。

三、山脊线上:木板房与合村心

毛尖山的尖峰刺破云层,平精村支书老刘正带人拓宽茶山路。“2004年并村时吵翻天!平安大队和精诚大队争村名,干脆各取头一个字——平精!平安精诚,现在共用茶厂呢!” 半山腰的合林村原名鹤林,传说清代起坟时飞出一对松鹤。如今白鹤仍年年飞来,在新建的移民安置楼房顶盘旋。

四、莲云之上:莲花地,腾云志

岳西经济开发区机器轰鸣,腾云村的储大姐嗓门亮得很:“1952年建乡时,王畈村有刘家‘莲花形’坟山,咱村有‘腾云庙’,各取一字叫莲云乡。2004年并村,将军村、王畈村全归了我们——就叫腾云!要腾云致富嘞!” 她身后物流卡车正驶出工厂,车身上“腾云货运”四个字在阳光下耀眼。

五、茶山深处:一片绿叶的千年路

盘山公路旋到田头乡闵山村时豁然开朗。茶农老陈摊开簸箕,嫩芽清香扑鼻:“《安庆府志》写‘潜之闵山茶为最’!明清时直送紫禁城,如今明前翠兰卖三千块一斤!” 他家小楼挂着“茶宿”招牌,武汉来的游客在露台举杯,云海从脚底滚过。

六、界岭西望:九老亭与将军血

冶溪镇界岭挨着湖北,九老亭的石柱已斑驳。“道光二十七年,郑家九兄弟全活过八十!”守亭的郑老爹摩挲着石雕松鹤,“族里修亭贺寿,道光帝赐匾‘皇恩钦赐’——文革砸啦,但故事砸不烂!” 司空山云雾中忽露峥嵘,战国清官淳于司空在此归隐,两千年后百姓仍唤山名纪念他。

七、古寨秋风:白云巅上点将台

攀上菖蒲镇白云寨时,汗透衣背。山顶却平阔如足球场,巨石刻“点将台”三字。“明末石城王朱统锜扎寨抗清!北边牧马场,南边吊桥险得很!”镇志老金跺跺石缝钻出的野草,“去年拍云海的无人机在这撞了崖,老寨子脾气倔着呢!”

八、古道新生:古树成桥与红叶生金

白帽镇土桥村不见土桥,村口超市孟老板翻手机相册:“老辈子说古柳树横河长,村民填土成桥!我家族谱写着——孟子六十四代孙迁来的!” 深村红叶摄影节的海报贴满318国道,农家乐飘出鳜鱼香。朱铺村祠堂里,刘邓大军指挥部的旧地图与新开发的钓鱼廊照片并排挂着,历史在鳜鱼汤的热气里延续。

九、鹞鹰俯冲:山势与血脉的图腾

包家乡鹞落坪的群山如猛禽收翅,护林员老包挎柴刀劈开荆棘:“乾隆年间包家从江西逃荒来,垦荒先供山神!这地势帮红军打过游击——”红二十八军纪念馆里,徐海东将军照片下的沙盘,鹞鹰状山脊仍如当年般凌厉。

十、榜文与枫火:官府招安与知县栽树

来榜镇的枫树排成赤色长廊,退休教师黄老扶杖笑:“咸丰六年官府张榜招安,地名就叫‘来榜’!这些枫树嘛——”他拍打龟裂的树皮,“乾隆年知县叶兆兰亲手栽的!秋深时整座山像着了火”。当年招安的榜文早化灰,枫树却把清官的善政烧进岳西人的血脉里。

十一、天堂人间:寨门内外两重天

天堂镇广场舞音乐震响,余大妈踩着缝纫机说:“元末起义军建天堂寨!乱世里求平安啊!” 窗外安置小区电梯楼反射阳光,她孙子在“天堂电商园”直播卖茶叶:“家人们看这海拔千米的生态茶!”寨门石基早埋在柏油路下,天堂从祈愿变成了地址。

结语:刻进名字的山魂

穿行岳西村寨半月,我摸着那些石碑、古树、老墙,忽然懂了:

苦难里长出的盼头最韧。求雨的“请水”,躲兵灾的“天堂”,守寡的立“牌坊”——村名是百姓最朴实的求生意志;

合群共生的智慧最暖。“平精”并村消恩怨,“腾云”三村合一搏发展——大山教人挽手活命;

石头般的硬气最烈。银杏树顶瞭望敌情的红军,点将台上抗清的石城王——岳西人的脊梁比花岗岩硬;

不忘本的活法最久。雍正牌坊仍有人祭扫,乾隆栽的枫树当祖宗供——老根扎得深,新枝才窜得高。

来源:水滴石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