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我最羡慕的关系叫李静和戴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5 04:15 1

摘要:李静和戴军,一个永动机工作狂北方女汉子,一个吃喝玩乐叹生活上海精致男。完全不同体质的俩人,李静是勇往直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需要舞台需要被看见需要成就感的成事体质,戴军从无计划无企图心,倒不是说摆烂,就是随波逐流,命运给吹到哪儿算哪儿。李静一路狂奔的路上,也跟戴军

听李静的播客,最最羡慕的,就是她和戴军和其他一票老友的交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做了20多年朋友,还没友尽。

李静和戴军,一个永动机工作狂北方女汉子,一个吃喝玩乐叹生活上海精致男。完全不同体质的俩人,李静是勇往直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需要舞台需要被看见需要成就感的成事体质,戴军从无计划无企图心,倒不是说摆烂,就是随波逐流,命运给吹到哪儿算哪儿。李静一路狂奔的路上,也跟戴军疏远过一段,并不是有什么矛盾,只是做人风格太不同。

李静结束超级访问后,又做品牌做电商总之一直弄潮,她觉得戴军太不努力浪费天赋,有点恨铁不成钢,做完节目一起逛街到shopping mall关门的闺蜜渐行渐远。戴军倒是没嫌弃李静什么,我跟不上你玩命儿奋斗的脚步就不跟,玩我自己的去,你什么时候想起来我都在这里。李静说,其实现在看看,戴军虽然整天云清风淡不拼不搏的,也不缺钱不缺朋友不缺好日子,因为他良善和有品味,他永远有贵人相助得偿所愿。现在大家都到了要慢下来的阶段,俩人见面能变成了追跑打闹的孩子,也就是见到了最信任的人最放松的状态。

还有一个金老师,也是李静几十年的良师益友,金老师是儿童心理学家,咨询师,六十多岁了,被李静拉着连录几期播客,李静抱歉说我见了你就不想松手,你帮了我几十年,也想让听众受益,真让你受累了。金老师以一贯的匀速语速和语调说,我六十多岁了,人生要做减法,但我喜欢跟你在一起。那种不煽情的感人。这就是多年相知的表白,我心甘情愿被你利用。

李静的播客来的都是她的老朋友,叽叽嘎嘎地很真挚,又好听,又消遣,不知不觉中还被励了点残志疏了点淤堵。就像我们生活和老朋友相见,车轱辘话来回说,谁也不烦谁。依稀记得黄晓明赵薇他们中戏96级的班主任崔老师说过,班上同学经常聚会,聚在一起就是陈芝麻烂谷子添油加醋互相数道,一样的事一样的话一样的细节,几十年来见面就要过一遍,还互相提词儿,这帮人就是不烦,每次都跟第一次说似的,无比投入无比开心。

老朋友见面就是这样的呀,共同经历就是永远的谈资。比如我们几个花木耳登山队核心成员每次去雨点儿家,来来回回说的就是在我在雪山上神叨叨背英语单词、老大取坡下取雪烧水摔屁顿哭一鼻子,雨点儿觉得人瘦肚子里没肉肉储备,进山前我们胖人在食街上家吃西家尝尝解馋,她都当成最后一顿猛吃猛吃想囤在肚子里进山以后需要的时候反刍用,结果吃多了还没上山就展开严重高反,在前进营地帐篷里就吐得剩喘气儿的力气了。老大按照要求每隔一小时进帐篷胡乱摸一下她还喘不喘气,然后继续在雪野纳着鞋底儿(此处非虚构写实处理)溜达着见谁跟谁热聊……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雪山往事,几十年了,我们每次温习的时候,都能笑得喘不过气,那就是交情温度,谁暖和谁知道。

好的关系不是你好我好,永远甜蜜,那怎么可能。好的关系是有韧性有持续性和抗压力,就算翻脸了还能翻回来有复原能力的关系。老朋友和新朋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彼此关系有抗挫折力,老友之间像那种杂糅过的草绳,又筋道又扛事,让人心安,因为对彼此的疆界和敏感点在意点都非常熟悉,相处起来不用为维护关系小心翼翼,就算有了磕碰,关系本身也有自我修复能力。很多老朋友,我们交叉都干过架,谁也不理谁过。但周围朋友圈生态不会随便让这样的老朋友断交的,会生出很多有意无意的修复机会,让友谊的小船继续无厘头荡悠悠。

李静那期播客题目是“世界上有美好而长久的工作关系吗?”对谈嘉宾除了戴军还有超级访问创业阶段就在一起的制作人艳艳,三个人算是一辈子的工作加生活朋友,证明了万恶的职场真有长久而美好的工作关系。

作为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职场废物,我相当赞成这个观点,因为当年工作对生活介入得太深了,简直是深度绑定,所以当然会从中生成一辈子的挚友,而且工作中沉淀下来的朋友,也比较皮实禁造,有死去又活来的力量,这是工作的残酷属性决定的,所谓钢铁怎么练成的。跟退休后异国他乡轻飘飘地认识个人,无力无意投入更多,一言不合就拉黑了不是一回事。

今年初老一个同事老朋友L的先生心脏病突发离世,梨杉先生的忘年交作家岱峻写了一组以他文章、微博以及书信往来为材料,两万字的自述体纪念文字。我对对梨杉说,我先是一目十行,然后又逐行逐字看了一遍,看完深受震撼到失眠,觉得自己重新认识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感受到了传统精神的美和力量,和苍天大树的成长。后来岱峻老师又整理了一篇读后总数的公号,提到我的留言,前缀是“与家干夫妇三十余年交情的好友橙子”,是啊是啊,感慨万千。

去年梨杉带儿子来纽村玩,在我家住了两天,我们说了好多往事,有些都忘了,有些是填补了一些岁月空白,算是3D建模的最新更新,提起来就友谊的筋骨。梨杉在职场上曾经遇到过一次算是政治事故的情况,人被限制在当时报社开的酒店房间不能离开,大概有点敏感吧,只有两个同事去酒店看了她,我就是其中一个。一见面她还没怎么样,我先哇哇大哭了一场。我有点忘了我大哭的事了,就记得那之前我们之间有点疙疙瘩瘩,正在友谊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不友好期。但是听说她出了状况,我的确是担心得要死,第一时间嗵嗵嗵冲到禁忌之地去看朋友,不希望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

还有一次哇哇大哭我记得,就是刚刚提前退休那年,另外一个工作时代的亲密好友得了场重疾,我从纽村回国赶到广州去看她,我俩见面抱头痛哭了不知道多久,就是不能出差错的好朋友啊,虽然年轻时候也没少闹别扭。我最高兴的就是这个朋友现在身体恢复得相当好,还胖了。

我对职场没什么留恋,但职场沉淀下来的良师益友就是一生的牵挂,所谓同甘共苦真不是虚词儿。

我写这个,是因为最近有点心堵。因为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玩笑式的话题,小到不值得一提,被一个新朋友拉黑了,也不是拉黑吧,就是发现天天搭话的人几天没联络,一查微信我被设置了“不给你看我的朋友圈”那种。新朋友是一个很丰富的人,有故事有意思阅历有见识有表达能力,短短时间内,对我在很多方面都有启发,是我在纽村平淡生活里的小亮点。认识以后我们有点相见恨晚,几乎每天都联系,因为那么小的事情从此相忘江湖,的确是我的损失。

我这个人怕冲突极不愿意面对纷争,跟人特别需要安全距离,因为冲突起来我的复原能力会特别差,只能放弃,无意也无力挽回。我在圈圈的朋友圈看到一个图,“有人不喜欢你了,你也要立马不喜欢他,这是做人的基本礼貌。”这就是新朋友的待遇,因为新嘛,没有过去没有积累没有信任没有关系保养生态,断了就断了,太新了,新到彼此懒得给关系一次机会,错杀就错杀。

另外新朋友之间容易交浅言深,言越深被误解度会越高,老朋友之间,心中都有一个3D打印机,随时在关系建模,随时在更新,彼此认知大差不差。新朋友之间语言误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语气词都能惹来断交之果。除非你好我好哼哼哈哈,否则误伤风险极大。

后面的私货:

我都不能想象,我老人家年轻时候也是呼朋唤友一个人,现在窝在纽村,日常保持联络的朋友,一只手都有富裕。有的朋友是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朋友是走着走着就淡了,有的朋友尤其新朋友,是没怎么走就割席了。这个事谁也不怪,怪我自己维护朋友圈的能量低且差,投入不动,也懒得投入,关键是不做事情就不用勉强修正自己的脾气和毛病。

最近在往前倒带好几年听播客《博物志》,这个播客的创办者和主持人婉莹我很喜欢,有好的中西教育背景,英语法语都666,有专业知识结构,声音好听,态度松弛,尤其能请来业内或者跨界顶尖的嘉宾,听着又开心又涨知识。今天倒腾倒到2017年的一期节目,嘉宾是美国回来的沈辛成博士。感觉俩人有点反冲。

婉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比较丧,其实也不是丧啦,就是那种始终在野,不太care体制内话语体系,对博物馆和展览的观感强调主观感受,表达很任性很可爱那种。有次国博的体制内策展人来上节目,说了句听众好主持人好这种上传统电台电视台节目的标准客套话,都把她逗得够呛,播客主播和电台主持人的区别,大概就是餐厅主理人和厨师的区别吧,有代际沟壑。

沈博士则正能量很多,特别能理解社会和体制的运作,认为人作为个体要体谅国家机器,不要动辄抱怨和愤懑。跟往期嘉宾和主持因为物以类聚偏同频的欢乐气氛不同,俩人对911博物馆的克制和细节,对南京大屠杀博物馆的血腥展示,对举国体制做博物馆等等看法都不投机,谈话气压几度偏低。我也听得出来,有时候俩人其实是从两个思维维度出发,说的同一个观点,并没有本质的弩张,但因为彼此不熟悉话题显得对立甚至对抗。

我当时心想,这俩人的合作估计就这一锤子买卖了,《博物志》算是失去了沈辛成博士这个有国际视野的嘉宾,沈博士也失去了《博物志》这个可以推广他的书和理念的平台,这就是很典型的新朋友(广义上的朋友啦)错杀。手欠查了下DeepSeek,原来沈博士一共上过《博物志》四次,这次不太愉快的“博物馆与政治”冲突后,又来过两次,原来自己狭隘了。《博物志》作为做了将近十年的头部播客,婉莹不可能没有相匹配的包容心。要做事情,心胸肯定要大。不像我这种退休老人家,一言不合,你拉黑我我就拉黑你,无欲乃刚的同义词就是无所作为。

来源:黄嘨的橙子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