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梦中的山乡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5 00:00 1

摘要:傍晚,燕羽山下,落日为东王庄村披上一层橘黄色的薄纱。在“见山小院”厨房里,主理人周壹正在熬制一锅药膳汤——石斛麦冬老鸭汤,这是小院“立夏养生餐”中的一道,也是周壹当天的晚餐。

周壹(右)与合作伙伴青云在“见山小院”直播。 受访者供图

青山脚下,“见山小院”静谧悠远。

本报记者 李瑶

傍晚,燕羽山下,落日为东王庄村披上一层橘黄色的薄纱。在“见山小院”厨房里,主理人周壹正在熬制一锅药膳汤——石斛麦冬老鸭汤,这是小院“立夏养生餐”中的一道,也是周壹当天的晚餐。

这位31岁的广东青年,两年前来到北京的小山村“边创业边养生”,寻找自己梦中的山乡。

周壹生长在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宝镜院村,一个遍布着2000多个花卉基地的“花园村”,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盆景师。从小生长在花园里的他,钟情于植物、庭院,一直梦想着拥有理想中的乌托邦。

2021年,初创业的休闲农场因故关停,周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花5000元买下一辆二手面包车,与发小一起,带着露营装备和咖啡器具,开始为期数月的“流浪式”旅行。“我感觉自己需要走出去看看、取取经。”说是流浪,可他们想好了,此行主要目的是考察各地乡村文旅,顺带赚钱、体验、玩。

那辆被漆成天蓝色的面包车,成了他们移动的家。他们几乎不住酒店,夜晚在安全的空地扎营,白天则深入各地农村和农贸市场,顺带在朋友圈带货——广东的手冲咖啡、云南的野生菌、西藏的牦牛肉干……

喜欢哪儿,他们就会在那儿待久一些。最久的,是在大理待了20多天。投宿的民宿老板带他们上山采咖啡豆、参加乡村市集。“那段日子让我明白,真正的民宿不是简单的住宿,而是要与客人建立情感链接。”周壹回忆,看着苍山雪,吹着洱海风,他们上山采菌菇、唱歌,“这不是观景式旅游,而是生活方式的重置。”

这样的经历,深深影响着后来到北京山村创业的周壹。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2023年。经过“流浪式”考察后,周壹自觉还需要补上理论的短板。于是,他报名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头雁计划”培训班。在这里,他遇到了延庆区大庄科乡东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军。

坐落在燕山怀抱中,以前的东王庄是名副其实的“小山村”。进村出村都是黄泥土路,村民世代靠山吃山,收入很低。这几年,柏油马路修起来了,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花海、民宿吸引来一众游客。

“王书记邀请我去村里看看。”从北京市区开车两小时到东王庄,人们的第一感觉通常是远,而周壹着眼点不同:这是真正的乡村,太乡野了,远离闹市,漫山遍野的草木清香。“相比之下,南方老家的乡村太现代了,距离闹市区就五分钟,恨不得颂钵疗愈时耳边都是汽笛声。而真正的乡村疗愈,应该是对原有环境的彻底脱离。”待了一段时间,患有风湿病的周壹体感舒适、精神放松,他喜欢上了东王庄。

在北京山村疗愈自己的同时,周壹南北两地跑,租下了广东省惠州市一处闲置农宅,改造为“不忙小院”,“因为身体原因我接触了中医,按照《黄帝内经》中顺时而食的养生理念,引入了二十四节气饮食,反响不俗。”

而东王庄村也腾出了一处闲置农宅,王有军希望周壹团队能接手,“不指望马上创收,但希望你们年轻人能留下来。”

“不忙小院”蹚出了养生、疗愈的路子,北京的小院可否一试?周壹带领团队琢磨起来,将它改造为岭南风格——木屋、小桥、流水、草坪、花园,还有几只流浪猫。小院起名“见山小院”,2024年6月对外开放。

周壹并不急于盈利,而是用一年时间培育客户:露天瑜伽、香氛疗愈、文化沙龙……活动一场接一场,亲子研学团、大学生实践队陆续慕名而来,小院渐渐有了人气。

然而,乡村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活动经费紧张时,团队自掏腰包;资源不足时,他们四处“化缘”。所幸,村支书王有军和村民芳姐时常伸出援手。

更大的挑战是人才短缺。周壹发起的“乡野计划”招募年轻人加入,但一年间来了五六个人,最终只留下一人。“乡村创业不能急功近利,抱着当老板心态的、没有入局想法的都留不下来,有人打着半年回本、一年盈利的想法更不现实。”周壹感慨,“只有真正热爱乡村生活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如今,“见山小院”已小有名气,2024年为村集体分红5万多元。周壹计划将惠州的养生餐引入北京:夏夜花园里,景泰蓝珐琅彩小火锅咕嘟作响,乌梅陈皮三豆饮清爽解暑,客人还可以体验养生茶DIY、艾草锤制作。

暮色渐深,小猫蹭着周壹的裤脚。这个曾开着5000元面包车流浪全国的广东青年,终于在北方山村扎下了根。“真正的乌托邦不在远方,而在脚踏实地的生活里。”他笑着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