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4日,“关山万里路 长城铸丰碑——扬州人行摄万里长城图片展”在扬州市文化馆盛大启幕。社会各界代表、退伍老兵、摄影爱好者与市民们齐聚展厅,共同欣赏近500幅万里长城纪实摄影作品。这场以“镜头丈量长城、光影传承精神”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8月4日,“关山万里路 长城铸丰碑——扬州人行摄万里长城图片展”在扬州市文化馆盛大启幕。社会各界代表、退伍老兵、摄影爱好者与市民们齐聚展厅,共同欣赏近500幅万里长城纪实摄影作品。这场以“镜头丈量长城、光影传承精神”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让每一位参观者在定格的光影中触摸长城魂脉、激荡爱国情怀。
以光影为媒,让长城精神直抵人心
步入展厅,一幅幅摄影作品如史诗般铺展开来:有的定格雄关漫道的磅礴气势,有的捕捉城墙砖石的岁月痕迹,有的勾勒长城与山河相映的壮阔景致。从山海关的威武雄姿到玉门关的苍凉壮阔,从平型关的历史厚重到嘉峪关的雄奇险峻,近500幅作品串联起万里长城的地理脉络,更凝练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参观者们驻足凝视,有人细细端详砖石纹理中沉淀的岁月,有人在标注关隘名称的作品前回溯历史脉络,退伍老兵们望着展现抗战关隘的照片,眼中更泛起对峥嵘岁月的深切回望。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符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抵御侵略、自强不息的奋斗基因。开幕式上,摄影志愿者小分队代表季利动情分享:“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这些照片是对长城文化的鲜活传播,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情回望与接力传承。”现场,扬州市档案馆领导为四位摄影师颁发资料收藏证,以表彰他们为长城文化传播留下的珍贵印记。
以脚步为笔,用镜头镌刻长城故事
这场展览的背后,是四位扬州摄影志愿者用脚步丈量山河、用镜头记录精神的动人历程。季利、徐长俊、蒋士美、蒋序四人怀揣对长城的敬畏之心,以志愿、自费、自驾的方式,于6月13日从扬州启程,开启了为期33天的万里长城拍摄之旅。
他们以明长城为主脉络,沿着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玉门关等13座关隘的历史轨迹,穿越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等13个省市自治区,总行程达10500公里。旅途中,他们翻越燕山、吕梁山、太行山,穿越河西走廊,抵达“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最终攀上海拔3000多米的乌鞘岭段长城。山高路远的崎岖、气象多变的考验、路况复杂的挑战、长途驾驶的疲惫……种种困难都未阻挡他们的脚步。
全程下来,四人共拍摄36000多张照片和100多条视频资料,并将这些凝结着心血的珍贵素材全部无偿捐赠给扬州市档案馆和文化馆,为长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留下了鲜活的影像档案。
志愿者们坦言,图片展是这段旅程的成果小结,但宣传保护长城、弘扬长城精神的使命永远在路上。未来,扬州摄影人将继续用镜头聚焦长城的每一寸肌理,让这份蕴含在砖石间的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传递、生生不息。
文:聂士清
影展开幕式摄影:张宝贵、季杰
资讯:由季利先生提供
来源:雨后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