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四川夹江籍抗日英雄彭梦庾‖刘长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5 07:33 1

摘要:彭梦庾在家乡读书时受彭明先的影响,参加“读书会”,组织领导反对国民党派遣军训教官的罢课活动,成为接受进步思想、传播党的主张的优秀青年。“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经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的表哥李澄(又名彭为果)介绍,他满怀抗日救国激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8

四川夹江籍抗日英雄彭梦庾

刘长春

彭梦庾(1920.11—1994.11),原名彭炳全,四川夹江人。夹江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夹江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彭明先同志的二弟。

彭梦庾在家乡读书时受彭明先的影响,参加“读书会”,组织领导反对国民党派遣军训教官的罢课活动,成为接受进步思想、传播党的主张的优秀青年。“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经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的表哥李澄(又名彭为果)介绍,他满怀抗日救国激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6月,由青年救国会会长李瑞山、组织部长姚大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陕北公学高级部六大队任教育干事;半年后,调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先后任陕甘宁边区陇东青年救国会文教部长、北方局青委青年干部训练班副主任、八路军青年干训班副主任兼鲁西巡视团团长等职。

彭梦庾(1920.11—1994.11)

不幸被俘

1942年5月,日军聚集3万多兵力进攻太行山地区,突袭八路军总部首脑机关。5月22日,八路军总部首脑机关和北方局机关决定,从驻地武乡县出发,突破日军设在偏城县的封锁线,向外线转移,转移途中不断地遭到日军袭击和日机轰炸。

5月2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青年干训班副主任兼鲁西巡视团团长彭梦庾,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兼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张友清、机要科长赵培宪,太岳第三军分区政委孙雨亭等总部机关和北方局机关200余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到达辽县(今左权县)的一个大山上。

正在大家埋锅造饭时,日机又来轰炸,同时四周枪炮声大作,八路军总部机关和北方局机关的同志们被日军包围。八路军总部机关和北方局机关人员很多,而且多数都是非战斗人员,而掩护机关人员突围的只有一个小团、2000余人,无法抵挡数万日军和日机的配合进攻。

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指挥大部分非战斗人员往另一条相对安全的山路突围,而把日军的主要兵力和火力吸引到自己的战斗方向。突围中,左权同志不幸中弹,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同时,彭梦庾在总部工作的表弟、八路军总部电台队长彭为工也在这次跟随左权突围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八路军总部机关和北方局机关的大部分人员因失去指挥而溃散,各自分散突围。许多同志牺牲、负伤,200多人被俘,我军损失惨重。

在这次突围中,彭梦庾、张友清、赵培宪和北方局机关通讯员黄兴、警卫员小刘隐蔽在一起。天快黑了,搜山的日军已迫近,鬼子嘈杂的吆喝声已经能够听得很清楚了。彭梦庾斗争经验丰富,他对身边的同志们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三条路。第一条路非常简单,和敌人拼了,被敌人打死;第二条路是等到天黑后再寻找机会突围出去,但现在看来这条路希望不大;第三条路就是要做好被敌人抓住的准备。所以,大家认真检查一遍所有的文件、文具等,凡是能证明干部身份的东西全部扔掉,不要留下任何证据。”于是大家把能扔的东西全部扔掉,该销毁的全部销毁。彭梦庾把身上的文件、钢笔等埋在山洞里,换上了战士服装。那时的钢笔是非常稀罕的,特别珍贵,由一支钢笔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身份。不一会儿,彭梦庾、张友清、赵培宪、黄兴等同志被日军发现被俘了,遭到敌人一阵暴打后,就被捆绑起来推进俘虏群中,押往山西长治县关押。

遭受毒刑

日军当然知道这批八路军战俘是八路军总部的人员,是八路军的骨干力量,很多同志都是经过生死搏斗后才被俘的。因此,敌人一开始就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穷尽其能地残害他们。毫无人性的日本鬼子,在押解他们到长治县关押的路途中,整整四天四夜,不给吃一口饭,不给喝一滴水,每天还得被捆绑着走几十里山路,直逼人类生存极限。此时虽已是初夏的天气,但太行山的昼夜温差依然很大,白天骄阳似火,彭梦庚等人饥渴难忍,而山里的夜晚却是春寒料峭,冻得人瑟瑟发抖,有很多负伤、体弱的战友在途中倒下,日本鬼子担心死不了,对倒在地上的战俘再补上几刺刀,甚至拳打脚踢。在途中,日军士兵把八路军被俘人员当作柔道靶子,被摔得死去活来。日本鬼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企图从肉体上、意志上彻底摧毁这些被俘的八路军战士。

彭梦庾、张友清、赵培宪、黄兴等同志,和在其他战斗中被俘的八路军同志共500余人,在长治县经过短暂关押后,又被押解到太原集中营(对外称“太原工程队”)关押。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日军民在中国广大地域内,成功地拖住了日军几百万军队。日军兵力不足,后续乏力,于是,不断地从国内征召娃娃兵和老头兵补充到中国战场,很多新兵无实战经验,胆子小。太原守备日军陆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少将旅团长津田守弥下令:“为了锻炼新兵在战场上的胆量,各部队要用活人做‘靶子’,来对刚从国内征来的新兵进行‘试胆训练’”。在这种毫无人性的逻辑下,太原守备日军多次对被俘八路军进行“试胆训练”。所谓的“试胆训练”,就是日本鬼子将中国战俘反捆起来,把上衣扒开,露出胸部以示心脏部位,供日本鬼子新兵刺杀训练。

1942年7月26日,日军为检阅新兵训练成果,要对新兵进行“士气评定”。“太原工程队”教育主任小池中尉,一次性就押出120名八路军战俘,到太原城小东门外一个叫“赛马场”的地方。赛马场上已经集合了数百名日本新兵。在日军检阅官日军支那方面军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大队长安尾正纲大佐指挥下,一场命令日寇新兵对中国战俘进行“试胆训练”的屠杀开始了。

这120名战俘全部都是八路军,很多都是前不久和彭梦庾等同志一起被俘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和北方局机关人员。在这支队伍中有干部,有战士,有抗大学员。日本鬼子当然也知道其中还有相当部分高级别的干部,可就是查不出来。在长治关押期间对他们用尽酷刑,企图撬开他们的嘴巴,但是连一个顺从日本人意愿的人都没有捞到,连半个有用的字都没有获得。这些八路军战士因让日本军人在太行山扫荡中吃尽了苦头,日本鬼子气急败坏,认为这些人统统都是危险分子,必须把他们全部杀掉。

340名日军新兵分为数组一字排开,把八路军战俘一个一个地分开绑起来,50人一批,排列在赛马场上。日本兵上去把战俘们的上衣撕开,把他们的前胸裸露出来,并将心脏部位作好记号。安尾正纲大佐发出第一声口令,日本兵退掉枪里的子弹。随着第二声口令,敌人一批一批地,像松开绳索的狼狗,哇、哇、哇地吼叫着扑向双手反绑的八路军战士,我八路军战士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敌人将闪着寒光的刺刀刺入八路军的胸膛,顿时血沫四溅。1942年,仅仅7至8月进行的这种惨绝人寰的“试胆训练”,就杀害我八路军战俘340余人。

彭梦庾在太原集中营关押期间,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和其他难友们一样,清汤寡水,食不果腹,营养严重不良,体形消瘦,锁骨突出,用刑时,敌人就用铁丝贯穿他脖颈下的两根锁骨,将其悬吊起来,再施以酷刑毒打,逼问他是哪里人,是不是干部、是不是党员,还知道谁是干部、谁是党员。为了保守我党我军的秘密,他隐瞒真实身份,化名叫“张光华”,21岁,河北南宫县人,参军只有7个月,任通讯员。为了防止敌人听出自己的四川口音,说话装结巴。敌人见他体型瘦小,年龄不大,说话结巴,不像是干部,就把他当成了“新八路”。当时,日寇一旦得知是党员、干部身份的,或者籍贯是江西、四川、湖南等省的,一概视为“老八路”,因为这些地方的战士作战最英勇,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大都采取“试胆训练”被残酷地杀害了。在太原集中营里,彭梦庾遵照上级指示和“隐蔽潜伏,等待时机,重返部队”的要求,先后被敌人传唤询问六次,被敌人施以毒刑八次,他与敌人斗智斗勇,无所畏惧,坚贞不屈,敌人一无所获,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同志。由于没有暴露出自己的干部身份,敌人认为彭梦庾是其他地籍的普通士兵,才有幸存活下来。在太原集中营,建立有我党的秘密支部,彭梦庾任支部委员。在集中营里他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坚持斗争,秘密配合党在集中营中“反自首、反叛变、锄内奸”等活动。

举行暴动

1943年3月,日寇从太原集中营挑选一批人,押解到太原火车站,彭梦庾也在其中,被装进闷罐车厢,火车向北行驶。由于天气寒冷,北行列车上疾病蔓延,病弱的同志支撑不住相继死去。日寇要等到半夜,待火车停靠到指定地点才打开闷罐车厢,往车下抬死人,给活人一点粗陋饮食。火车连续行驶了六天六夜,最后停在茫茫草原上一个冰雪覆盖的偏僻小站,下车后再步行三四十里才到达住地。彭梦庾后来才知道住地位于“苏满”边界的虎林地区(今虎林市)——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南麓,该地与俄罗斯联邦以乌苏里江为界隔水相望,到这里的任务就是干苦工修公路。

1944年春,彭梦庾又被押到密山县修公路。彭发现此地崇山峻岭,树密林深,能聚能散,退可守、进可攻,敌人又相对分散,是个举行暴动打游击的好地方。1944年9月,彭梦庾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与思想进步、政治可靠的党员张冶、井全贵秘密商量,准备在他们所在的苦工营三大队举行武装暴动。不久,成立劳工营秘密党支部,彭梦庾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张冶、井全贵。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准备后,支部决定:于1944年10月2日(农历八月十六)举行武装暴动,暴动队伍命名为“东满抗日游击队”。10月2日,在收工回住地的路上,彭梦庾见时机已到,大喊一声“干”!苦工营三大队100多名劳工在彭梦庾等同志领导下,对11名押解日军分头发起攻击,用铁锹、斧头、扛把等作武器,将敌人击毙,缴获10支“三八”式步枪和其他武器。暴动成功后,彭梦庾召集队伍到事先约好的地点集中,成立“东满抗日游击队”。

由于党支部与外界完全无法联系,暴动队伍是完全独立的作战单元,彭梦庾只能自己给自己下命令,自己给自己发任职通知,彭梦庾先后担任东满抗日游击队队长、政委、书记等职务,领导队伍穿越林海,打击日寇,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游击队在林海中作战,有力地打击敌人,给敌人予重创,搞得敌人非常头痛,敌人多次派重兵围剿游击队,但都因雪山林海便于我游击队隐蔽疏散,敌人无法动用机械、战马等交通工具对游击队进行奔袭。而我游击队审时度势,以少胜多,用兵自如,取得了无数次大小战斗的胜利。战斗中,彭梦庾充分运用毛主席的抗日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林海中灵活机动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是,因地冻天寒,队伍缺吃少穿,既无友军,又无后援,孤军作战,在林海中全靠生吃蘑菇、野菜充饥,生存极度困难。彭梦庾为了不让同志们饿死冻死在山林,动员大家掩埋枪支,向附近的老百姓求助,将队伍一批一批地安全疏散离开了虎林山区。

1945年春,彭梦庾和支部委员张冶多方托人与河北省赵县(今石家庄市属地)的“老家”联系,联络饰词是“在关东经商亏本,沦落为佣,望速来救”,最终联系成功。“老家”派一个常在东北跑生意的韩姓老人把彭梦庾、张冶带走。到赵县后,由潜伏在敌警察署的地下党员陈维新护送出城,进入冀中根据地,回到早已转移到冀中平原的中共中央北方局。

彭梦庾从1942年5月离队,到1945年5月回到党的怀抱,整整3年,饱受艰苦。党组织热情地欢迎他们归队,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邓小平、组织部部长刘锡五等同志亲自接待他们,并听取彭梦庾、张冶同志的汇报,同意他们“回延安”的请求。北方局派人护送他们,彭梦庾、张冶于1945年5月中旬离开冀中,穿上伪军衣服,大摇大摆地通过敌占区,白天赶路,晚上住宿在名为伪军据点、实为我军交通站的地方。经过长途跋涉,直到8月23日才回到延安。当望见延安清凉山宝塔身影时,彭梦庾这位铁骨汉子、抗日英雄顿时热泪盈眶,深情地感慨道:“我这个在最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掉过眼泪的人,这怎么就……”,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延安颂》“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中央组织部领导同志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彭梦庾随延安“五四”大队到东北。1949年6月后,彭梦庾受组织派遣到江西省工作,先后担任袁州地委常委兼秘书长,萍乡市委书记,上饶地委常委兼秘书长,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副省长、江西省委常委等职;其间当选为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他认真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繁荣江西省经济、加速老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12月,中央调彭梦庾到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彭梦庾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等职。1983年11月,彭梦庾任国务院东北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1988年6月,彭梦庾任内蒙古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常委。为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富裕,他不辞劳苦,不畏艰难,足迹踏遍东北及内蒙古农村、牧区、厂矿企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内蒙古及东北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94年11月21日,彭梦庾病逝,享年74岁。此前,他曾多次回老家夹江探亲,十分关心夹江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彭梦庾同志无论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对敌人临危不惧,刺杀冲锋;而对党忠贞不渝,信仰坚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与誓言。他的这些英雄本色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