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位于崂山区海尔路17号的若七酒店里,藏着一个充满故事的珠宝世界。这里除了有400余件珠宝藏品散发璀璨光芒,还有以青岛地标建筑为设计元素制作的精美饰品,以及社区居民创作的手工艺品。而这一切的缔造者,便是青岛若七珠宝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钟峰。从业近20年,她将个人
以珠宝为笔 绘城市风华
青岛若七珠宝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钟峰将青岛地标融入首饰设计 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
“青岛印象”城市珠宝系列产品。
钟峰展示自己设计的珠宝产品。
在位于崂山区海尔路17号的若七酒店里,藏着一个充满故事的珠宝世界。这里除了有400余件珠宝藏品散发璀璨光芒,还有以青岛地标建筑为设计元素制作的精美饰品,以及社区居民创作的手工艺品。而这一切的缔造者,便是青岛若七珠宝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钟峰。从业近20年,她将个人热爱与家乡情怀融为一体,以珠宝为媒,让青岛记忆在珠光中流转,更用行动诠释着“生活即艺术”的美好理念。
钟峰与珠宝的缘分始于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大学时攻读旅游专业的她,毕业后踏入IT行业。然而在规划人生方向的关键节点,一次偶然接触让她叩开了珠宝世界的大门。这个满载历史沉淀与工艺温度的领域瞬间俘获她的心,促使她决定前往北京深造珠宝专业。
“我需要更广泛地接触各国珠宝,了解各个国家珠宝文化背后的历史。”带着这份求知欲,钟峰利用假期开启了跨国游学之旅。她的足迹遍布多个国家,在游学过程中,她如海绵般吸收着珠宝鉴赏与评估、设计与工艺的知识。这段旅程不仅拓宽了她的视野,更让她积累了扎实的专业功底。
2009年,钟峰以中国区最高成绩考取了FGA(英国宝石协会和宝石检测实验室珠宝鉴定师)资格认证,这个在珠宝行业极具分量的证书,是对她多年苦学的最佳印证。“珠宝是浪漫的,但学习过程很苦。可正是这份苦,让我确认自己真正爱上了它,越苦反而越痴迷。”钟峰说。
2011年,积累了足够专业能力的钟峰创办了若七珠宝工作室,正式开启珠宝设计之路。从IT从业者到专业珠宝设计师,这个跨度极大的转型背后,是她对热爱的执着追求。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珠宝,它和标志性建筑或是经典场景构成了城市的独特印记。”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钟峰心中一直有个愿望:用珠宝为家乡创作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这个想法源于她给老公设计伴手礼的经历。
钟峰的老公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国,每次与外国友人交流时,总会骄傲地介绍太太来自青岛。为了让这份介绍更有分量,钟峰开始为老公设计带有青岛元素的伴手礼。这让钟峰意识到,珠宝可以成为连接家乡与世界的桥梁。
于是“青岛印象”系列城市珠宝应运而生。钟峰和设计团队反复筛选,最终选定栈桥、小青岛灯塔、天主教堂、《五月的风》雕塑等6个标志性景观作为设计原型。
然而,将实体建筑转化为珠宝并非易事。设计需在方寸之间还原建筑精髓,还要兼顾佩戴的舒适度与美观度。浪花簇拥的栈桥,珠光环绕的灯塔,双塔高耸的教堂,螺旋上升的《五月的风》……每件作品都历经无数次修改,只为在细微处尽显青岛风情。
在宝石原料的选择上,钟峰也倾注了大量心血:“珍珠是来自大海的礼物,蓝色的托帕石像极了家乡大海的颜色。”为了达到完美效果,她带领团队用长达3年的时间反复打磨工艺、调整设计,最终在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前完成了这套系列饰品。
这套凝聚着青岛元素的珠宝饰品投入市场后,立即受到海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并接连斩获多项大奖,包括2019青岛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2019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荣誉背后,是钟峰对青岛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她用珠宝语言讲述家乡故事的成功尝试。“现在,我老公会把‘青岛印象’的首饰当做伴手礼送给他的国外朋友,也是对青岛这座城市特别好的推介。”钟峰说。
如今,“青岛印象”系列仍在不断丰富。“这是一个啤酒起子形状的项链,是今年给啤酒节做的一个新产品。”钟峰表示,“青岛印象”系列会持续推陈出新,让更多青岛元素通过珠宝被铭记和传播。
2019年,若七珠宝文化艺术博物馆在若七酒店二楼正式落成。这座集珠宝自然科普、中外文化展示与传统工艺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承载着创始人钟峰对珠宝文化的深刻思考。
“馆内现有藏品400余件,展品会定期更新,且全程免费开放。”钟峰介绍,最初开辟展区只是为了向定制客户展示珠宝、介绍工艺,随着藏品日渐丰富,才萌生了建博物馆的念头。
在钟峰看来,珠宝博物馆不仅是展示美的窗口,更应承担社会责任。为此,钟峰在博物馆特意设置专区陈列珊瑚、玳瑁、点翠等有机珠宝,展示这些珠宝背后的“生命叹息”。“我想让大家看见美丽背后的真相。”她用自己的方式呼吁公众拒绝有机珠宝,守护珍稀动植物。
“我们正经历从单一产品到复合产品再到多元化产品的转变,下一步,我准备先梳理一下目前的产品体系。”目前,钟峰正在筹备婚庆珠宝系列,即将推出“龙凤系列”和“蝴蝶系列”作品。“入行以来,我做过无数婚庆珠宝,但作品比较零散。所以我想做一个整合,提炼过往受欢迎的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更易广泛传播的珠宝系列。”
如今的若七早已不是单纯的珠宝设计室。“我们现在打造的是文化艺术综合体,团队已扩展到100多人。”钟峰介绍,从珠宝设计到跨界融合,从工艺研究到空间运营,若七的发展轨迹清晰而坚定,若七酒店便是钟峰实践艺术赋能城市的核心载体。这个综合体借鉴欧美艺术部落理念,在建筑中集纳了艺术中心、博物馆、艺术酒店、咖啡厅、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品商店等多个板块。
走进若七酒店,青岛元素与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一楼大堂的艺术装置灵感源自“太清水月”,营造出海山倒影、波光粼粼的意境;电梯厅设计取材于崂山“觅天洞”;大堂一侧的墙壁采用“九水绿”,阳光投射其上,仿佛能看到风吹水面形成的涟漪。酒店设计融入大量崂山与青岛本土元素,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时尚艺术,实现景城融合、以文塑旅。
“若七是这个城市给你的一个拥抱”,这是若七的Slogan。钟峰说:“我们将艺术与城市结合,在综合体中融入更多青岛元素,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维体验让人们感知青岛,而不仅限于珠宝载体。”她希望未来能通过更多元的载体,让艺术与城市文化深入人心。
从跨界学习珠宝的青涩时光,到打造“青岛印象”系列的匠心独运;从创办珠宝博物馆的文化坚守,到推动社区艺术共创的温暖实践;从单一珠宝工作室到多元文化艺术综合体……钟峰用珠宝讲述青岛故事,让艺术融入城市血脉。未来,她将继续以艺术为纽带,让更多人通过她的作品,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温度与文化魅力。
唤醒日常生活中的创作力量
“艺术家就是能把平凡的事物变得特别的人。”在钟峰眼中,艺术藏在日常创造里。基于这种理念,“艺起若七——手作艺术季”若七社区手作作品展于8月2日正式开展。
“这不仅仅是一场作品展,更是若七与周边社区居民持续共创、共建区域艺术生态的一次温暖延续。”钟峰告诉记者,这些作品大多来自“六艺工坊”。从2011年起,钟峰团队开始推广“生活即艺术”的理念,带着布艺、纸艺、编织等多种手工技艺走进上百个社区,开设的课程超过1000节。“展出作品多数出自普通社区居民之手,我们希望这个展览成为‘邻居们的舞台’,让每一个平凡却闪光的巧思都能被看见,让每一位热爱手工艺的人都能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
“在快节奏、快消费的现代社会,大家习惯了‘缺了就买’‘坏了就扔’。电商平台的‘即坏即换’式销售,让消费者在‘收获新物’的刺激中逐渐失去了对质量的敏感、对物品的珍视。”在钟峰看来,“六艺工坊”的诞生有着特殊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手工课程,让老人、孩子和每一位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重新找回创作的力量。”钟峰说,“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针一线里的专注,是修补衣物时的耐心。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人与物的关系,让二者产生更多关联。”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记者 刘文超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