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的一栋写字楼深夜很安静,“别难过”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律师函叹气。屏幕上有24个“嘉年华”礼物记录,每个都要3000元。以前这些礼物像是他和网红“旺仔小乔”之间的小秘密,现在成了打官司要用的证据。他们之间涉及到80万元的打赏纠纷,好多人看了都觉得很荒唐
上海的一栋写字楼深夜很安静,“别难过”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律师函叹气。屏幕上有24个“嘉年华”礼物记录,每个都要3000元。以前这些礼物像是他和网红“旺仔小乔”之间的小秘密,现在成了打官司要用的证据。他们之间涉及到80万元的打赏纠纷,好多人看了都觉得很荒唐。有人为了升级虚拟灯牌花了很多钱,有人觉得加微信是真事儿,其实法律在这事儿里头,还没完全搞明白怎么管。
旺仔小乔的直播间经常会有一句话:“消费到20级灯牌就能加私人微信。”这句话让“别难过”疯狂充值,从最初几百元到一周打赏了24个嘉年华,七万多块钱。金额越充越多,但他的账号后来被封了,到最后也没有等到旺仔小乔加他微信。后台只回复让他多多支持签约歌手。直播间这种“充钱升级,给你特权”是普遍套路。有平台内部的人说,像“加微信”“线下见面”这样的奖励能让粉丝花3倍的钱,可大多数主播只是说说,兑现的很少,大概不到5%。有时候主播嘴里说“你来坐我头上”,粉丝觉得是情话,主播可能只是活跃气氛。
“别难过”打的80万元到底算什么,是送给主播的礼物,还是和主播说好后买的服务?海南有个案子,法院认为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打赏负责。江西那个25万元案子,则让主播退回8万元,因为说主播用暧昧关系让粉丝花钱。不同法院的判决结果不一样,让“别难过”很纠结。这事的关键在于打赏是不是和主播的承诺挂钩。如果单纯是送的,那主播不兑现就是违约。如果打赏是买服务,那主播不履行承诺就可能要返还。上海二中院的案例就说,打赏要看和承诺是不是直接关联。如果聊天里主播有表示“消费就能得演唱会门票”,打赏很可能被当成买服务,不算无偿赠与。
但其实很多平台的协议里写着:“虚拟礼物只是表达喜爱,不是合同。”这样出了问题,粉丝很难要回钱。海南的案子里,就算能证明主播说了“处对象”,法院还是觉得平台免除了责任。
“旺仔小乔”要在上海开蒙面演唱会,门票最低268元,最高968元,全程不露脸。网友质疑花钱到底是买歌声,还是买对一个人设的幻想。好多时候,粉丝会把理想中的恋人特点投到网红身上,网红也会暗示满足大家的想象。“别难过”一心想要签名、见面、门票,希望能从虚拟关系变成现实。但演唱会最后说因“身体原因”延期,现实和网络又拉开了距离。
平台的角色也特别重要。平台和头部主播五五分成,“别难过”打了80万,平台最少拿走40万。可真有纠纷平台往往不管,钱照收,责任不担,主播账号一封禁,后续谁也不处理。
“别难过”说自己就想要个签名,结果投入80万,只换来了清醒。现实中,有的人因为挪用公款给主播打赏被判刑,有的人离婚才发现配偶给主播转了几百万,有的人打完赏觉醒后想用法律来找回界限。
这事儿上了热搜,“旺仔小乔被榜一大哥起诉”。“别难过”发了律师函,让“旺仔小乔”全额退钱。他说自从刷了二十四个“嘉年华”以后,光这一项就花了七万多,带着对签名、演唱会门票的信任,他总共给平台充值了80多万。可“旺仔小乔”什么承诺都没兑现,只让他多光顾语音厅,后台也没给明确答复。
律师分析过这事。律师赵良善说,因为“别难过”是成年人,打赏属于自己选择,像这样主播没兑现承诺,难判定是欺骗,但可以当做违约。打赏,法院有的算赠与,有的算服务,具体要看有没有明确承诺。还有律师说,如果有证据证明主播真说过服务的承诺,80万打赏和这些承诺也直接相关,那可以追讨回来。如果只是一时兴起,没有特别承诺,法院不一定让主播退钱。
历史上类似的案子不少。海南有个案子,有人给女主播打赏六万,说主播让他处对象才给钱,打赏后姑娘没理他。法院说成年人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这回打赏不支持返还。江西有一案,男子和女主播私下加微信,打赏后还互发暧昧红包,后来男子发现主播已婚,法院让主播退了8万元,因为男子的赠与不是单纯为了直播内容,而是受了关系影响。上海二中院也说,退钱要看粉丝和主播互动情况,打赏额有没有超过普通水平。如果俩人仅限平台,金额正常,打赏难以支持返还。如果涉及不正当接触或金额特别大,可能就要部分退回。
最近旺仔小乔也因为“蒙面演唱会”和“歌曲原唱”等问题被很多网友讨论。演唱会本来8月在上海开,票价不便宜,网友觉得演出不露脸还卖这么贵,不划算。结果7月26日,旺仔小乔演唱会因“身体原因”延期,主办方也发了补偿公告,对外地来的人会有补偿。
7月26日,旺仔小乔还发了道歉信,说会加强内容审核。网友质疑道歉信抄得太多,说查重率97.18%,有网友调侃道歉信可能只有名字是她写的。
现在旺仔小乔的粉丝掉了五百多万,抖音账号也被禁言或不能关注。她在直播间说《年轮》原唱是张碧晨,也因为否认汪苏泷原唱,网上吵了起来。
{img4}
直播平台这个圈子里,主播说了什么粉丝信了,花了钱,花的可能不是歌声,也不是签名和见面,而是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想得到“特别对待”的幻觉。许多打赏的人,醒了以后才明白,钱花了,承诺落空,法律和平台的规则其实还没有把粉丝和主播的“情感买卖”管得清清楚楚。
来源:小妍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