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韩国市场的调研机构发布了一则动力电池数据统计报告,很有意思,动力电池全球出货量前十企业中,6家为中国企业,只有4家为外资企业。
中国动力电池,正在遥遥领先于行业其他选手。
日前,韩国市场的调研机构发布了一则动力电池数据统计报告,很有意思,动力电池全球出货量前十企业中,6家为中国企业,只有4家为外资企业。
出货量从高到低分别为:
宁德时代、比亚迪、LG、中创新航、SK ON、国轩高科、三星、松下、亿纬锂能、蜂巢。其中LG、SK ON、三星为韩国品牌,松下为日本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拥有遥遥领先于其他9家企业的出货量。
今年1-5月份,宁德时代的出货量为152.7GWh,LG+SK ON+三星+松下四家企业的累计出货量为80GWh左右,不及宁德时代一家出货量的55%。
比亚迪的出货数据为70GWh,同样非常庞大。
动力电池这个板块非常有意思,存在明显的多档位断层情况,比亚迪的70GWh虽然被宁德时代甩在身后,但同样要比第三名LG的40GWh高出接近一倍。
用民间的说法就是:没有任何对比的意义。
各家都有各家的绝招,唯有宁德时代一骑绝尘,没啥对手,比亚迪出货量大的核心原因,就是自家电车“自产自销”,根本没有采购其他动力电池的可能性。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累计销量达162万余辆新车,按照混动车型平均20kWh电池包、纯电50kWh电池包来计算,这个出货量极其恐怖。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会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比如说蔚来的部分车型、小米的部分车型。
LG电池核心出货给特斯拉,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纯电汽车品牌,特斯拉可以说是LG最强力的支持者。
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基本上没有护城河,全世界销量最大的两个电动品牌,一家用自己的电池,一家用LG的电池,意味着其他企业只能自求生路。
这里有一个企业很难被超越,那就是宁德时代。
从顶流的豪华品牌到入门的国产电动车,都能看到宁德时代的影子,动力电池企业强势与否的核心关键点主要就是以下几个:
1、成本优势,作为整车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能够压缩电池包成本,就意味着制造成本有可能会更低,这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2、技术优势,比如说充电速度、耐用性、能量密度等等,包括稳定性,生产能力更强的企业,有能力约束供应商、产线降低不良品率。
电池这个东西,好坏不能只从技术层面考量,生产层面的工艺更加重要,不少企业的自燃、热失控问题,不是技术不行,是生产出现了问题。
3、品牌优势,和汽车品牌不同,动力电池的品牌光环更加明显,往往在终端销售方面,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杂牌电池”。
大量的消费者把比亚迪、宁德时代、LG、三星、松下的电池定义为品牌电池,其它品牌的电池则被定义为“杂牌电池”,这给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了运营压力。
从目前车企、用户选择的方向来看,大家更专注于宁德时代的采购上,其实在采购环节,宁德时代不具备绝对性价比。
业内人士表示,宁德时代的价格并不低,而且需要企业交更多的保证金,同时也有一定的“等货周期”,之所以其更加受欢迎,主要还是两个原因。
宁德时代的品牌就是个招牌,这很吸引消费者,同时宁德时代的电池品质有保证,减少后期不必要的麻烦。
纯电车、混动车辆一旦出现因为电池包引起的自燃问题,都是大麻烦,所以企业更会为了自己的口碑羽翼选择更贵的宁德时代。
退一步来看日韩的这些动力电池,其实品质不能算差,但整体来说供应量完全不如中国品牌,松下、三星、SK ON的市场选择明显更低。
我理解的就是,中国这个巨大的新能源市场、世界领先的市场,没有全方位的认可、选择它们,所以在绝对出货量方面,它们远不及中国品牌。
动力电池这个板块,其实非常考验企业的技术储备、质量控制、细节工艺,尤其是工艺标准,如果不良品率更高,极易引发自燃问题,尤其是健康度下滑带来的内阻增高问题,更是会让动力电池的自燃问题成倍提升。
目前来看,出货量最大的几个中国企业,口碑方面做的很好,市场也用消费行为证明了,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方面,绝对没有问题。
声明:相关数据及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来源:少数派报告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