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养殖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种疾病成为了养殖户们头疼的难题。其中,坏死性肠炎(NE),又称肠毒血症,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消化道疾病。它不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还多表现为亚临床型,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给养殖产业带来巨大损失。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坏死性肠炎的方方面面。
在养殖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种疾病成为了养殖户们头疼的难题。其中,坏死性肠炎(NE),又称肠毒血症,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消化道疾病。它不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还多表现为亚临床型,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给养殖产业带来巨大损失。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坏死性肠炎的方方面面。
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以小肠黏膜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和出血为显著特征的疾病。在养殖环境中,这种疾病一旦出现,就如同隐藏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动物的健康。虽然它多以亚临床型存在,不易被及时察觉,但却会严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例如,在一些养鸡场中,感染坏死性肠炎的鸡群可能表面看起来并无明显异常,但实际上其生长速度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给养殖户带来了潜在的经济损失。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能形成芽孢的杆菌。它的生存能力极强,普遍存在于土壤、灰尘、粪便、饲料、垫料以及健康禽类的肠道中。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潜伏者”,时刻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起攻击。有研究表明,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养殖场,土壤和垫料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出率高达20%,这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毒素:致病的关键因子
该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其中α毒素和NetB毒素被认为是导致坏死性肠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当肠道环境发生改变,有利于产气荚膜梭菌过度增殖时,它就会在肠道(尤其是小肠)大量定植。肠道损伤、菌群失调、高蛋白饲料等因素都可能成为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的诱因。比如,当动物摄入了含有尖锐物质的饲料,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损伤,为产气荚膜梭菌的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条件。有养殖户反映,在给鸡群更换高蛋白饲料后,鸡群中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高蛋白饲料在肠道内的消化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得产气荚膜梭菌趁机大量繁殖。
毒素释放
大量增殖的产气荚膜梭菌会分泌NetB毒素(关键)、α毒素、β毒素等。这些毒素就像一群“杀手”,一旦被释放出来,就会对肠道黏膜发起猛烈攻击。研究发现,当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内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毒素的分泌量会急剧增加,对肠道的破坏作用也会更加明显。黏膜损伤
毒素(尤其是NetB)直接攻击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溶解、坏死、脱落。肠黏膜就像肠道的“保护屏障”,一旦这个屏障被破坏,肠道就会暴露在各种有害因素之下。例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感染坏死性肠炎的肠道组织,可以清晰地看到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细胞之间的连接被破坏,大量细胞脱落。炎症反应
黏膜损伤触发强烈的炎症反应,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加剧组织损伤。这就如同一场“连锁反应
来源:学砸了的兽医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