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近期消息来看,石破茂的退缩并非偶然。7月参议院选举惨败后,日本执政联盟失去多数席位,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席位从1席暴增至14席,党内保守派逼宫声浪高涨。
8月4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宣布,将展出1945年《终战诏书》原件,展览中清晰可见“削去纸张表层修改措辞的痕迹”。
与此同时,日媒曝出首相石破茂正考虑取消战后80周年历史谈话,打破自1995年“村山谈话”以来逢十周年反思的惯例。
从近期消息来看,石破茂的退缩并非偶然。7月参议院选举惨败后,日本执政联盟失去多数席位,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席位从1席暴增至14席,党内保守派逼宫声浪高涨。
石破茂原计划打破常规的“9月2日败战日讲话”被迫搁浅,甚至个人谈话也岌岌可危。党内保守派认为,2015年“安倍谈话”已为“谢罪外交”画上句号,无需再反思;
石破茂担忧谈话将激化党内分裂,加速其下台。日本媒体透露,石破茂曾试图以“检视历史经纬”的温和立场平衡中韩关系,却在美日关税谈判僵局中丧失筹码。
不过,石破茂不发表战败日谈话,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学者警告,回避历史将恶化与邻国关系,加剧财政与外交双重危机,而谈话缺席将释放“抛弃和平承诺”信号。
日本当前急需通过缓和与中韩之间的关系,来发展经济,对抗美国关税战。要知道,日本的经济形势已经不容乐观。参政党此次选举的狂飙突进,映射出日本社会的多重焦虑。
日本核心CPI年增3.3%,日元大幅贬值,实际工资连续下跌,大米价格飙升触发限购。参政党以“提升粮食自给率至100%”等口号精准狙击民生痛点;
由于经济恶化,找不到发泄口的日本人,正把怒火转移到别国民众身上。近段时间以来,日本一些媒体和个人炒作“外国游客抬高物价”、“政府优待外国人”等不实信息,
日本参政党把握住了这一点,该党主张构建“天皇中心国家”,推行所谓“自尊史观教育”,要求删除教科书中“殖民侵略”表述。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田边俊介指出,参政党的崛起复刻了欧洲极右翼模式,利用经济停滞与社交媒体情绪传播,将排外思想主流化。
这一次,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终战诏书》展览,本可成为直面历史的契机,但不用想都知道,这份诏书会被日本人解读为日本是“二战受害者”的证明。
诏书上的修改痕迹,揭露了1945年8月御前会议的激烈博弈。原文称“战局未好转”被改为“愈趋不利”;“维护国体”字样旁添加“仅存之途”注解。
展览负责人称此为“新日本起点”,却刻意回避关键问题。诏书通篇称“终战”而非“投降”,模糊战争责任。这种暧昧,与日本首相石破茂谈话的缺失形成合力,助长“受害者史观”。
人们看到,日本教科书对南京大屠杀闪烁其词,甚至否定屠杀的存在。日本靖国神社仍供奉甲级战犯,日本社会聚焦广岛核爆惨烈场景,却无视侵略加害本质。
可以说,日本的历史认知断层,正将日本年轻一代加速推向极右翼。直到现在,日本都未兑现的《波茨坦公告》的要求。
《波茨坦公告》第8条明确规定:“日本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指定岛屿”。而琉球作为战后托管地,其地位从未经国际法确认,这恰是“琉球问题”的法律根源。
《波茨坦公告》中还有盟国共同在日本驻军的相关条款,但这一点并未得到实施。日本若不能正视历史,将会断送掉自己的未来。
来源:真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