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菜园子”开进夜广场,“土特产”如何香飘更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5 14:42 2

摘要:农民“菜园子”开进夜广场,听起来新奇。最近,盐城市阜宁县在新苏广场举办“农家土特产”惠民直通车公益活动,把农民“菜园子”搬进夜广场,吸引众多市民在家门口赶大集。逛夜市还能买“土味”,这样的新“夜”态,不仅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丰富了夜经济内容,是“促消费”的鲜

农民“菜园子”开进夜广场,听起来新奇。最近,盐城市阜宁县在新苏广场举办“农家土特产”惠民直通车公益活动,把农民“菜园子”搬进夜广场,吸引众多市民在家门口赶大集。逛夜市还能买“土味”,这样的新“夜”态,不仅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丰富了夜经济内容,是“促消费”的鲜活场景。

农产品消费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关系农民增收。小小“土特产”,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延安苹果、涪陵榨菜、柳州螺蛳粉、秭归脐橙、云上黑山羊、五常大米……这些有特色的农产品,是市场的“宠儿”。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产。如何让“土味”闯出更大的市场?最近,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9方面23条举措,从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创新地方特色食品等多方面开拓农产品消费,让田间地头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农产品打开着更宽更广的市场舞台。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始终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进基层民生幸福的重要抓手。把农民“菜园子”搬进夜广场,让“农家土特产”惠民直通车开进市民身边,这样的互动,不仅可以打开农产品眼前的销路,让农民增收,还能够靠品质赢得口碑,擦亮“土特产”名片,让“土味”出圈。“土特产”虽“香”,但也怕“巷子深”。10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对拓宽线下消费渠道、提升网络消费质效等作出部署,为各地进一步打开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将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通过组织“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有针对性地培育特色农事节庆品牌等,助推产供销精准衔接,有助于让“土特产”香飘更远。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土特产走向大市场,离不开深加工、精加工,需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如同一颗土豆,称斤卖,就便宜,如果炸成薯片、薯条,加工成粉条、粉丝,价值就大增。反观当前一些地方的农产品消费,在结构上还不够优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足、思路不够开拓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需久久为功。此外,依托乡村旅游产业,推广“土特产”,也是条不可忽略的路子。到草莓园进行“沉浸式”采摘、到乡村农家品“土味”,农旅结合、互动如今成为很多乡村地区吸引客流、留住“乡愁”、打开市场的抓手。对此,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鼓励各地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从开展“乡村四时好风光”、“游购乡村”等系列活动;到深入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可以看到,农产品消费的新舞台正在多彩打开。各地需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借势当前文旅兴起、乡村旅游走“热”的特点,让更多优质“土特产”走向大市场,拓宽乡村振兴新路。

小小“土特产”如何更好走向大市场?路子,就在脚下。比如,当前“苏超”正酣,榕江“村超”开赛,“跟着赛事去旅行”激活文旅市场。“热火朝天”的赛事,也带动了“周边经济”,推动轻食产品、养生茶饮、运动营养代餐等农产品消费增长。各地需进一步广开思路,通过举办村跑、村舞、村BA、村歌等富有乡情乡韵的“村字号”活动,组织美食品鉴、非遗大集、农事体验,全方位展示乡村美景、文化底蕴,丰富乡村消费场景等,多措并举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让村里的“土特产”越来越受欢迎。(作者 周军)

来源:安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