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才面对面|华佗GPT开创者王本友:用科技为医疗行业“把脉”

摘要: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深圳,我们见证了“高精尖缺”人才的涌现,他们或投身于科技创新的前沿,或在文化艺术的殿堂里熠熠生辉,抑或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人才不仅是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我们时代进步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深圳,我们见证了“高精尖缺”人才的涌现,他们或投身于科技创新的前沿,或在文化艺术的殿堂里熠熠生辉,抑或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人才不仅是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我们时代进步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展现深圳人才故事,市“鹏城优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深圳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主办)特别推出了《优才面对面》栏目。本栏目旨在通过深入访谈和报道,展现深圳人才的成长历程、心路历程和奋斗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

本期优才面对面,邀请到华佗GPT开创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研究科学家王本友讲述他的科研故事。

看病不知道挂哪个科室?担心挂错号?找错医生?在深圳龙岗,这些问题因为有了华佗GPT而变得不再困扰患者。

今年4月,由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研发的中文医疗大模型华佗GPT,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启用。目前,华佗GPT已在龙岗区12家医院上线使用,实现了龙岗各大区属公立医院区域全覆盖。

作为华佗GPT的开创者,王本友说:“期待华佗GPT能够从龙岗区扩展到整个深圳,乃至全国、全球,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华佗GPT的开创者王本友发表讲话。

“每个人的天花板都是由自己定义的”

王本友,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聚焦于自然语言处理、应用机器学习以及信息检索等前沿方向。

回顾自己的科研之旅,王本友心中满是感慨。2018年,在天津读完硕士毕业后,王本友选择来深发展。

谈及将深圳作为事业发展的起点时,王本友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肯定。他直言选择深圳,一方面是因为家人已在此地扎根,深圳对他而言宛如第二个家;另一方面,深圳对年轻人的包容与支持尤为友好,这里不仅汇聚了众多新兴的高等学府、前沿科技企业和无限的机遇,更是一个能让人才尽情挥洒才智、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落脚深圳后,王本友也顺利地踏入了心仪已久的“大厂”大门——腾讯。彼时,大模型技术的苗头还没出现,王本友所在腾讯的部门正致力于探索智能客服,这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常见应用领域。

然而,面对当时的技术局限,王本友发现,无论是通过复杂的规则设定、检索系统,还是其他各种手段,都难以实现真正流畅且具备智能的客服体验。周围的人甚至将这些模型戏称为“人工智障”,原因在于它们过于依赖繁琐的规则,使得后续的维护与升级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

正是在技术遭遇瓶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王本友开始思考是否应该走出国门深造,以汲取更多知识,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当时,身边的同事都对我的决定感到不解,认为我放弃了眼前的‘大厂机会’去国外读博是过于冲动,那时候腾讯的市值甚至一度超过了FaceBook。”王本友坦言,他深知这样的技术瓶颈的环境下难以施展,为事业发展也设定了一个无形的界限,在这个设定的界限内勉强挣扎,无法享受这个时代真正的红利。

他坚信,每个人的成长天花板是由自己定义的,而非环境所能决定。

攻读博士学位不仅是为了打开技术的天花板,更是为了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与可能性。

也正是有一个欧盟玛丽奖学金留学的契机,让王本友马上就投入博士求知之旅,探索知识和技术的边界。2022年,在读博期间,他成功使用学校的邮箱申请到了当时炙手可热的OpenAI账号,并通过这个账号获得了大模型应用的第一手宝贵经验,当时用的是GPT 3。“那个时候,国内几乎无法申请到OpenAI账号,且距离ChatGPT的问世还有一年的时间。”王本友表示,“在接触OpenAI的GPT 3之后,我意识到大模型将是未来的大趋势,他几乎放弃了之前的小方向,全力拥抱大模型。”

让AI+医疗在深圳生根发芽

下好大模型这盘“棋”

“深圳在我眼中是最接近硅谷的城市,这里年轻、国际化、开放。”2022年博士毕业后,王本友毅然决定回国发展。出国留学的初衷便是为了突破技术的极限,而学成归国,推动祖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始终是他的首要目标。

而深圳,这座曾经激发他科研梦想的地方,再次成为他回国后的首选之地。他渴望将所学回馈给这座城市,乃至国家,为人工智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落脚深圳后,王本友得到了多项深圳人才政策的支持,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率领团队专心致志地探索大模型技术的奥秘,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科研事业。

王本友和团队。

2023年,自ChatGPT横空出世后,全球人工智能行业走出冬眠期,国内打造基础大模型创业蔚然成风。同时,大模型在千行百业上的赋能也初露端倪,表现出强劲势头。

如何将大模型这盘“佳肴”做得更好?王本友的回答是“回归到应用上。”他说,“大模型的应用好比食材做成美味佳肴的过程,其中大模型越来越容易获得,开源社区有很多很好的大模型,但如何将大模型打磨成为有价值的应用服务才是一个挑战,未来会涌现出更多可以降本增效的场景。”

华佗GPT在深圳市卫健委公测。

在探索大模型的过程中,王本友和团队敏锐地发现,医疗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个诉求,而现有的医疗资源却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他进一步解释道,人们常说在某个领域要想达到精通,需要1万小时的实践,是基于经验驱动的理念。然而,这种时间限制对人类而言是显著的,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每天可用的学习时间也有限。

相比之下,大型模型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几乎无穷的优势。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机器数量和提升算力来扩展模型的学习时间,相当于为模型提供了一个“时间胶囊”,使其能够在比外部世界更慢的时间尺度上学习。在这个“时间胶囊”里,模型可以积累大量的经验(或数据),而这些经验(或数据)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的经验相类似的。

因此,医疗等这些高度依赖经验驱动和数据驱动的领域,特别适合利用大型模型来进行优化和提升。大型模型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从而在这些领域表现出色。

华佗GPT智能导诊和预问诊系统上线发布会揭幕仪式。

华佗GPT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2023年2月,在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支持下,初版华佗GPT在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正式发布。这是ChatGPT面世后医疗大模型的首次亮相,也是国内首个类ChatGPT的医疗大模型。

打通大模型应用“最后一公里”

让华佗从深圳走向国际

据王本友介绍,华佗GPT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线上对话的形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就诊体验,避免“挂错号”“找错医生”的情况。同时,其引入了语音输入功能,操作更加简单,使老年用户也能轻松享受科技便利。

华佗GPT支持口语化,主诉智能识别。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医疗资源的稀缺,未来医疗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王本友认为,华佗GPT等AI医疗模型的应用将有望缓解这一医疗压力。通过大模型的协调调控,我们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华佗GPT用户达到40万,通过6项医学资格考试,其智能导诊系统已服务超过5万人次,交互次数13万,分诊准确率达95%以上。

“我们希望通过研发医疗大模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王本友表示。

基于这样的信念,王本友团队所有的大模型均已实现开源。“我们秉持开源的理念,诚挚邀请同行们共同参与AI大模型的研发工作。”王本友坦言,AI医疗领域的进步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而非单一实体的单打独斗。

“竞争促使我们不断精进。我们非常欢迎竞争对手的超越,并期待从他们的成功中汲取宝贵经验。”王本友也表示,团队也愿意将自身的一些先进技术开源,为同行贡献我们深圳的开源开放的力量,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打通大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开源的华佗GPT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在Huggingface平台上的每月下载量最多已突破20万次。同时在王本友团队毕业的博士生陈志鸿,在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的工作经历之后,在硅谷拿到了一笔不菲的融资在做大模型医疗影像方向的创业,在深圳播种的医疗大模型种子也在大西洋对岸的硅谷开枝散叶。

华佗GPT的推出,只是撕开了医疗行业的一个小口子。但王本友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华佗GPT有望在未来对医疗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他期待,华佗GPT能够从龙岗区扩展到整个深圳,乃至全国、全球,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编辑 陈桥魁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来源:读特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