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高2米16的杨瀚森,手掌比伦纳德还大,臂展2米24能罩住半个禁区,试训时三分球25投14中直接惊呆NBA球探,可这位首轮16顺位新秀,最值钱的竟是“慢”。
身高2米16的杨瀚森,手掌比伦纳德还大,臂展2米24能罩住半个禁区,试训时三分球25投14中直接惊呆NBA球探,可这位首轮16顺位新秀,最值钱的竟是“慢”。
波特兰开拓者为他买断状元中锋艾顿,四年2139万美金合同砸下去,就赌这个中国大个子能用“蠕动节奏”改写易建联式悲剧。
联合试训现场成了他的个人秀场。原地起跳76厘米的弹跳数据,比当年约基奇还猛;3.01秒完成禁区折返跑,笨重中锋的刻板印象被撕得粉碎。 最绝的是那双手,28厘米宽、25厘米长的巨掌,抓球像捏乒乓球,脑后传球骚得让场边球探爆粗口:“这特么是2米18的白巧克力? ”
可球探报告里藏着残酷对比。同样19岁参选,易建联在CBA场均狂轰24.8分+11.4篮板,总决赛MVP拿到手软,隔扣安东尼的镜头登上ESPN头条。 杨瀚森呢?16.2分+10篮板的数据在CBA都排不进前三,弹跳高度还比阿联矮了整整10厘米。
转折点藏在时代齿轮里。 2007年易建联登陆NBA时,迎面撞上加内特、诺维茨基、邓肯等传奇大前锋,技术流内线扎堆。 如今约基奇带起的策应中锋潮席卷联盟,杨瀚森试训单场6次助攻的表现,让开拓者教练组眼睛放光,这手高位发牌功夫,正是现代篮球最缺的稀缺资源。
更衣室里的隐形较量才是生死局。 当年雄鹿更衣室流传着段子:易建联训练完就消失,赛后采访像外交辞令发布会。 如今杨瀚森在夏联赛场主动喊挡拆,失误后捶胸大笑的镜头被做成表情包,开拓者老将利拉德亲自点赞:“这小子有种混不吝的劲儿! ”
波特兰的训练馆最近添了中文标语。杨瀚森穿着定制战靴加练三分,脚下贴着“36%”的胶带,这是他的生死线。 联合试训56%三分命中率的泡沫褪去后,CBA赛季28.6%的惨淡数据像把刀悬在头顶。 投篮教练偷偷说:“他每天加练500球,手型改得比整容还狠。 ”
真正的战场在挡拆防守。 美国训练师用红外线传感器追踪他横移:3.01秒的数据比NBA平均慢0.4秒,足够后卫过他两次。 录像分析课上反复播放着申京被库里军训的集锦,教练敲着白板吼:“你要么学会预判,要么滚去守饮水机! ”
经纪人里奇·保罗的布局悄无声息。 签约Klutch Sports后,杨瀚森的社交媒体突然冒出和詹姆斯合训的照片,更衣室柜子里塞满俄勒冈州中国餐馆的外卖菜单。
商业分析师算过笔账:他还没打一分钟,开拓者中国区球衣预售量已暴涨300%,某运动品牌连夜把报价从200万抬到800万美金。
更残酷的是内线绞杀战。 开拓者买断艾顿看似腾位置,实则摆出克林根+罗威的双塔杀阵。 夏季联赛杨瀚森对位克林根时,被对方130公斤的吨位顶出三秒区,篮板卡位时踉跄的样子像喝醉的竹竿。 总经理赛后撂下话:“想上场? 先增肌5公斤再说! ”
芝加哥联合试训的医学报告里藏着定时炸弹。 218公分身高带来下肢负荷超标,队医在“应力性骨折风险”栏标了红星。 训练师盯着他做单脚跳跃测试时,手里的秒表捏得死紧,王治郅当年的教训太深刻。
球探圈最近流传着个辛辣比喻:杨瀚森像台装了超级电脑的拖拉机。 当他在高位用no-look pass助攻空切队友时,你会看到约基奇的影子;可转眼他被小后卫一步过掉,笨重模样又让人想起被时代淘汰的传统中锋。
波特兰的凌晨四点,球馆监控拍到孤独身影。 杨瀚森拖着轮胎练横移,英语老师在场边举着战术板吼挡拆术语。 保安对记者摇头:“没见过这样的新秀,练完投篮还要我陪他练口语,天天问我‘换防’怎么说地道。 ”
更衣室储物柜上的标签暗藏玄机。杨瀚森的柜子贴着“申京+奥利尼克”的便签,这是管理层给的上限模板。 球探主管私下吐槽:“他要能练出申京的策应+奥利尼克的投射,我们做梦都笑醒! ”
技术台数据统计暴露残酷真相。 夏季联赛他防挡拆时,对手在他面前投篮命中率高达58.7%,比联盟平均高出12个百分点。 但有个数据让教练组眼睛发亮:当他在场时,开拓者助攻率提升7.3%,传球魔法正在生效。
某NBA名宿的毒舌点评在圈内疯传:“杨的移动速度让祖巴茨看起来像博尔特! ”可三天后这人改口了:“看完他手肘传球集锦,我承认看走眼了,约基奇当年也这德行。 ”
开拓者战术板悄悄多出中文注释。 比卢普斯把“高位策应”战术特意标上拼音,训练时杨瀚森用结巴英语喊出“Hornet Flare”(黄蜂掩护),全队掌声雷动。 老将格兰特拍他屁股大笑:“下次教你说垃圾话! ”
球探圈最新报告里藏着魔鬼细节。 杨瀚森接球后平均1.8秒出球,比NCAA顶级中锋快0.4秒;但防守时转向启动要1.2秒,比克林根慢0.3秒。 球探总监红笔圈出结论:“进攻端是法拉利,防守端像生锈卡车,分裂得让人头疼。 ”
更衣室里的冰浴机最近超负荷运转。 杨瀚森每天赛后雷打不动冰敷膝盖,队医发现他下肢承重超标后,连夜定制减重版训练计划。 训练师盯着体脂秤上8.7%的数据犯愁:“再减重就没对抗,增重又怕废膝盖,这特么是走钢丝! ”
来源:体育用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