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学红歌、做实验… 这个 “希望港湾” 让孩子们的暑假超有料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6 14:02 2

摘要:2025年暑假,云南希望工程在全省16州(市)设立的“希望港湾”持续升温。这些以“阵地建设、亲情陪伴”为原则的温暖驿站,依托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整合多方资源,通过思想引领、红色教育、实践体验、安全守护等多元化路径,落实好“护蕾行动”相关目标任务,为留守儿童及乡

暑假进度条已过半

但云团团服务成长的步伐没有停止

在云南“希望港湾”你可以看到↓

挽起裤腿插秧时的泥水飞溅

红歌传唱时的响亮童声

科学实验里的哇塞惊叹

还有“童伴妈妈”递来的一颗糖……

这里没有孤单

只有泥土的芬芳、红色的火种和满溢的爱

一起看看这些孩子们的快乐暑假有多 “硬核”!

2025年暑假,云南希望工程在全省16州(市)设立的“希望港湾”持续升温。这些以“阵地建设、亲情陪伴”为原则的温暖驿站,依托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整合多方资源,通过思想引领、红色教育、实践体验、安全守护等多元化路径,落实好“护蕾行动”相关目标任务,为留守儿童及乡村困境儿童编织起全方位的成长支持网络,让假期充满意义与温度。

在乡土与实践中扎根,触摸成长的肌理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在腾冲市明光镇的连片水田间,孩子们挽起裤腿学插秧,从生疏笨拙到渐入佳境,汗水与泥浆中,“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亲身实践的感悟。“比手机游戏有趣!”孩子们的童言,道出了农耕实践课的魅力——在老农指导下亲近乡土,懂农业、爱农村、敬农民,家乡认同在劳作中悄然生长。

(2025年7月腾冲市明光镇东营村“希望港湾”组织学生开展“泥土课堂”)

同样在田间地头,西畴县“希望港湾”组织30名儿童走进东升村,开展“弘扬西畴精神,争做实干少年”主题研学。徒步丈量土地、诵读红色故事、参观故居、展示才艺,孩子们在行走中深刻领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西畴精神,家国情怀的种子在心中扎根。

在红色与文化中铸魂,传承精神的火种

红色教育是“希望港湾”的鲜明底色。龙陵县多个乡镇以革命故事、红色影片、红歌传唱为主线,让爱国精神在少年心中传承;双柏县的活动则融合自然与文化,律动《植树歌》播撒环保种子,围裙剧《万物同源》激发想象,绘本分享展现传统纺织智慧,树叶拓印、拼贴画让孩子们化身“自然艺术家”,在文化浸润中涵养审美与创造力。

(2025年7月龙陵县希望港湾“小小红色讲解员”正在讲述红色故事)

在关爱与守护中筑防,筑牢安全的防线

“从家出发,为爱抵达”,广南县“希望港湾”的青年志愿者与“童伴妈妈”入户走访,排查心理与安全隐患,科普防溺水、家庭教育知识,送上暖心礼品,勐腊县关累镇织密控辍保学守护网,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麒麟区的“健康饮水”科普……“希望港湾”用贴心服务为孩子筑牢成长安全网。

(2025年7月广南县“希望港湾”童伴妈妈正在给孩子们做安全宣传小课堂)

在陪伴与互动中成长,绽放童年的光彩

陪伴是最好的关爱,互动是成长的催化剂。耿马县的“茅台情·少年志”暑期成长营里,科学实验的奇妙、野生菌知识的实用、拔河比赛的呐喊,让70余名孩子在5天里收获知识与活力;泸水市159人次儿童在28.5小时的关爱服务中,通过“童伴妈妈”与志愿者的陪伴,在丰富活动中增长见识,快乐与成长同行;昌宁县的课业辅导、绘画音乐兴趣课、消防体验让假期充实多元;泸水市“童伴妈妈”与志愿者的陪伴,都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收获知识、活力与快乐。

从2024年至2025年,云南希望工程投入253万余元打造“希望港湾”,这儿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庇护所,更是心灵的归处。97个“希望港湾”里,每一次农耕体验、每一堂红色课程、每一次安全宣讲、每一场游戏互动,都在用爱填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空缺,用陪伴点亮成长之路。

这个暑假

“希望港湾”正以多元化、精准化的服务

为云岭少年托起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

让留守儿童在爱与陪伴中

自信成长、勇敢追梦

期待您与云南希望工程一起“护蕾成长”

封面表情包自取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